《正说历朝十大冤案——还您一份剥去虚幻的真实》
第32节作者:
如果石絮 时间已是十七日破晓,百官已经在朝房等候景帝早朝,忽闻殿中呼噪,继而钟鼓齐鸣,面面相觑,不知何故。此时徐有贞跑来高呼:“太上皇已复辟,众官还不晋谒?”群臣惊骇万分,但事起仓促,只得入殿跪拜。太上皇在殿上宣告复位,群臣“任事如故”,随后登文华殿,以徐有贞复辟有功,升为翰林院学士入主内阁参予机务,其他人员各有封赏。而后太上皇登奉天殿行即位礼。时为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中午。
徐有贞等人拥英宗复辟时,景帝躺卧病榻,似睡未睡,被钟鼓声、呼叫声惊醒,惊问内侍:“殿内嘈杂,莫非于谦?”内侍答不知,不久太监来报南宫复辟。景帝呆立片刻,连道:“好,好。”面里而卧,再不言语。一个月后病殁,时年30岁。
此时,奉天殿上,英宗正行即位典礼,诏告天下:“土木之役,乘舆被遮,建立皇储,并定监国,不意监国挟私,遽攘神器,易皇储,立己子,皇天不佑,嗣子先亡,殃及己身,遂致沉疾。朕受臣民爱戴,再行践阼,咨尔臣工,各协心力”云云。宣诏毕,群臣三呼万岁,忽然当廷又传旨将于谦、王文逮系,同时被逮的还有大学士陈循、萧镃、商辂、尚书俞士悦、江渊、都督范广、太监王诚、舒良、王勤、张永等。当时于谦、王文都在朝班当中,锦衣卫随即拿下,带上枷锁,押入牢中。其他大臣吓得面如土色,浑身战栗。
日期:2007-1-17 13:53:12
次日,英宗即升徐有贞为兵部尚书,废景泰帝为郕王,赶出皇宫,送归西内,将景泰八年年号改为天顺元年,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英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于谦等人逮系入狱,其他大臣虽然不言,但都明晓于谦等人被逮系的原因,是英宗对于谦的切齿痛恨。于谦在英宗被也先扣押后,挺身而出,驳斥南迁之议,力主以强硬姿态对抗瓦剌,誓死保卫京都。固然,于谦的严正态度和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说服了议和派和动摇者,震慑了奸佞者,鼓舞了抗战者,并最终在他的指挥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迫使也先不得不送还英宗。但应该看到,尤其在英宗看来,于谦此举的风险极大:全国精锐之师损失殆尽,保卫京师毫无成算,誓言抗战即便是为国家为民族的存亡而战,不管怎么说也有没把一国之君的性命放在眼里的嫌疑。在那种情况下,被打败的野蛮民族随时可以将英宗杀害“撕票“。同时,于谦提出“社稷为贵君为轻”,固然振聋发聩,震人心魄,但其言行藐视皇帝、对抗皇权总是应该付出代价,尤其是他严令诸边将不准出城“迎驾”,令英宗威信全无,饱受饥寒之苦。此外,不管情况多么特殊,旧帝尚在,拥立新君,也是大逆不道的谋叛罪。如果说,英宗在被也先扣押时尚能体谅于谦苦心,现在他一经复辟,重坐皇位,其不光彩的往事自然不被提起才好,而于谦就是这件不光彩事件的导演者。英宗一旦复辟,首先拿于谦开刀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是维护面子的工程。大臣们深知此点,所以在于谦被逮时,几乎没有人为他说情。
日期:2007-1-17 13:55:33
其实,英宗对于谦也并非没有好感。他在也先那里一年多,并没有受到多少冷落和虐待,反而被也先视为上宾。他也知道于谦所以如此全是为了大明江山不重蹈北宋南渡的覆辙。于谦的才华和品格,英宗早有所闻。于谦采取的强硬手段,事实证明,是迫使也先一步步退让、最终无条件送还英宗的最好办法。这让英宗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敌人掳去又送还的中国君王。于谦拒不赞同易储的态度也让英宗对他的刚硬耿直脾性有所了解。
事实上,于谦之所以被逮系,实是因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构陷。此数人在拥立英宗复辟时,就极力谏言英宗逮系于谦等人,他们给于谦安排的罪名是“谋反”,说于谦曾计划拥立襄王为太子。这一点让英宗无论如何不能容忍。英宗遂同意将于谦等当廷逮系。
夺门之变形式上是拥立一个老皇帝,废除一个新皇帝,但石亨等策动者并非因英宗英明,也不是英宗宠信他们,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深知在新皇帝景帝面前,他们永无出头之日,他们与景帝宠信的第一大臣于谦之间的积怨旷日持久,势难两立,与其隐忍苟且一生,何如推倒于谦及其靠山,从头开始?
但于谦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一心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对宫廷内的明争暗斗,完全不明所以。不仅如此,他坚持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对下属和同僚要求严苛,不顾情面,对不良行为绝不姑息养奸,久而久之,自然被不少大臣嫉恨,日益孤立。
日期:2007-1-18 13:45:2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谦性格的刚正不阿,洁身自爱,使他拒绝融入官场的人情世故,更不结党营私。他秉持的理念是儒家思想的理想境界,却遭到诸多官吏的排挤报复。于谦可能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遵循儒家规范行事做人,为何还会遭此极刑?
英宗将于谦、王文等人逮系后,召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连夜輷讯。石亨、徐有贞等诬陷于谦、王文打算迎立襄王朱瞻墡为帝。王文怒气冲天,竭力抗辩:“迎立外藩,须有金牌符信,可去内府、兵部二处查验,何得无故冤人?”徐有贞道:“事尚未成,自无实迹,但心已可诛,应当定罪。”也就是说他们有迎立外藩的念头也应该定罪。王文斥骂道:“犯罪必需证据,天下有逆揣人心、不分虚实,遂可陷人于死地么?”徐有贞哑口无言,于谦一直保持缄默,听到此,对王文说:“石亨等报复私仇,定欲我等速死,虽辩何益?”王文也缄口不言。徐有贞等当众喝令法司对于谦、王文施以重刑,痛加拷掠。于谦昏死而复醒者数次。
两日后,徐有贞以“意欲迎立外藩”将于谦、王文一案结案,判处两人斩刑。王文闭目长叹:“今日以‘意欲’二字诬陷我等,实不甘心!”于谦笑着劝慰他说:“‘意欲’与‘莫须有’同一矣,辩亦死,不辩亦死,天下自有公论。”
日期:2007-1-18 13:49:11
案情诏告天下,一些正直大臣如大理寺少卿薛瑄等上疏请英宗看在于谦有再造社稷的功勋上,宽宥于谦。英宗也有所心动,徐有贞上奏说:“臣等冒族诛之险,迎陛下复位。今若不置于谦死地,夺门之事则为无名矣。”英宗顿时幡然醒悟,遂下诏:于谦、王文、范广、杨俊等斩首,家属戍边,家产归公;商辂等罢黜归里,大同总兵郭登屡拒朕于城外,欺君之罪不可不究,以功勋卓显谪戍甘州。
圣旨下达后,石亨、徐有贞等立即率锦衣卫抄籍于谦家。来到于谦府前一看,却见于谦府第陈旧低矮,室内摆设简陋,家无余资,又没有奴仆婢女,惊讶万分。只有一间正屋,门上用双锁紧锁,石亨、徐有贞以为于谦的金银珠宝一定藏于其中,命人砸开房门,登时目瞪口呆,里面存系的均是皇上所赐宝剑、冠带、印信等物,封存完好。见到此,不少兵将为之垂泪。
随之,徐有贞等人马不停蹄,又将于谦家人谪戍。于谦全家仅有六口:长子于冕夫妇、义子于康夫妇和女婿朱骥夫妇。京城百姓闻之心酸。六人被发配龙门卫,即日起程,不得耽搁。
天顺元年即景泰八年(1457)正月二十二日,英宗复辟的第五天,也是于谦被逮的第五天,北京阴霾重重,于谦等八人的囚车驰向西市。京城百姓前呼后拥,哭声震天,为于谦等人喊冤。
日期:2007-1-19 14:04:00
临刑前,于谦扫视围观百姓,大声说:“当年百万精兵俱在我掌握之中,此时不谋危社稷,如今一老羸秀才,尚肯谋危社稷乎?南宋文天祥昔日于此处就义殉国,于谦今日死此地,愿已足矣。皇天后土,昭昭我心!”说罢,热泪纵横,作绝命诗云:
成之与败久相依,岂肯容人辨是非。
奸党只知谗得计,忠臣却视死如归。
先天预定皆由数,突地加来尽是机。
忍过一时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吟毕,引颈就戮,时年60岁。为震慑百姓,石亨命令暴尸七天,其间不得祭奠收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