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眼中的电学》
第27节

作者: aaa_ch
收藏本书TXT下载
  爱玛 汉密尔顿夫人(1761-1815)曾有“英伦第一美女”之称,然而在英国历史上,在公众眼中,她却是一个声名狼籍的女人。成为汉密尔顿夫人前,曾几度易手,是名动那不勒斯的交际花,全欧洲人的梦中情人,更作为“纳尔逊将军的情妇”名留青史。
  汉密尔顿夫人原名爱玛 里昂,1761年出生,父亲是铁匠,母亲是女佣。12岁时,她和母亲来到伦敦谋生。爱玛做过小保姆,卖过水果,当剧院里跑过龙套,成为了一个军官的情人。不久,军官将她交换给了一个朋友,这时,她才十五六岁。
  爱玛 里昂早年的经历还有很多版本,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明媚动人的爱玛在那时已小有名气,她结识了贵族青年查尔斯 葛瑞维尔,他一见她便惊为天人。不久,爱玛 里昂的丈夫又将她送给了葛瑞维尔。

  葛瑞维尔一心要把她打造成上流社会的淑女,让她改名爱玛 哈特,并四处炫耀。詹姆斯 格雷厄姆与葛瑞维尔是好朋友,当他看到爱玛后,便邀请二十岁,年轻貌美的爱玛 里昂到他在“伊斯丘莱庇乌斯庙”的治疗所帮忙打理生意.果然治疗所因爱玛而生意兴隆,爱玛也因这些贵人们的青睐而获得了“英伦第一美女”的荣誉.
  可是,葛瑞维尔的叔父,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威廉•汉密尔顿爵士也被爱玛 里昂惊人的美丽深深打动,60余岁的鳏夫爱上了侄儿的情人。
  这时,葛瑞维尔也决定娶一个上流社会出身的女子为妻,于是鼓动爱玛陪伴他叔父一起回那不勒斯,爱玛原以为只是去渡假,却不知叔侄二人背着她已经达成了协议。爱玛到了那不勒斯后频频给情人写信,可是始终没有回音。渐渐她觉察到葛瑞维尔的用心,伤心欲绝的女人在信里写道:“我跟您生活了整整五年,可是您竟把我送到陌生人这里来。一丝希望也没有了。我本来想,您也许会来看我的,后来人们告诉我,说我应该跟威廉爵士生活在一起。不!我对他是尊重的,可是不能,永远不能!他跟您一样,过一些时候会把我送回英国去。到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办?我会怎样?请原谅我,我心事重重。我可以告诉您,只要每周给我一个基尼并且和您一起,我就心满意足了。”

  情人既已绝情,爱玛也只能默默接受了再次转手的命运。
  在那不勒斯,葛瑞维尔的淑女培养计划获得了成功,活泼艳丽的爱玛成了交际明星。她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意大利语,尤其喜欢在聚会上进行“才艺展示”,围着纱巾披肩摆出种种pose,活灵活现地模仿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逗得来宾乐不可支,她还能歌善舞,整个王国都为她疯狂。人人都想结交她,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一世急于一睹传闻中那倾国倾城的容颜,王后玛丽亚•卡罗琳娜和首相也都爱慕她。她的穿着打扮成为时尚,她的艳名传遍大街小巷,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到了1791年,爱玛30岁那年,她嫁给了汉密尔顿。不久,她认识了英国著名海军将领霍雷肖•纳尔逊。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 接着,吉伦特派当政,法国军队在1792年10月后打到了国外。欧洲各国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尼亚、汉诺威、英国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
  1793年,鉴于意大利的港口对皇家海军至关重要,纳尔逊奉命来到那不勒斯寻求支援,商议对策共同对付法国大革命。身为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的夫人,爱玛盛情招待了他,两人一见钟情,成为了情人。
  1798年,法国进军罗马,此时在战争中已经失去了右眼和一条手臂独眼将军纳尔逊带军支援,他率海军在阿布基尔海战中一举打败法国舰队,自己也负了伤。爱玛悉心照料他,并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欢呼的标语贴满了每一个角落。
  爱玛并不嫌弃纳尔逊的独臂和独眼,相反沉迷于他的英雄气概。而爱玛也已过了青春妙龄,纳尔逊也并不嫌弃爱玛的容颜老去.爱玛出身低下,纳尔逊同样平民出身,在上流社会,二人都是被看不起的,虽然人人角逐爱玛的肉体,虽然纳尔逊是百胜将军,两个孤独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心心相印。

  战争还在继续,这时参战的一方,不再是懦弱无能的吉伦特派,而是欧洲雄狮拿破仑。纳尔逊在这一仗失利,拿破仑大军攻占了那不勒斯. 纳尔逊带着汉密尔顿夫妇则返回英国,几个月后,爱玛生下了她与纳尔逊的女儿霍雷西娅。此时,纳尔逊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买下了一个小农庄,公开与爱玛同丨居丨。
  1803年,英国上流社会能接受私下的罪恶,但不能接受这种公开的同丨居丨,政敌们趁机大肆攻击纳尔逊,认为他不配做地中海舰队司令,要将他赶下台.
  但在1804年,拿破仑组织庞大的舰队准备渡海征服不列颠, 1805年,纳尔逊率领的皇家舰队和约瑟夫•维尔纳夫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角附近展开大战(特拉法尔加海战)。临战前他匆匆给爱玛写了一封信,称她是“亲爱的最爱的爱玛”,“我爱若生命的人儿”。这封信后来被他的家人宣布为伪造品。
  这是决定英国命运的一战。法西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为了鼓舞士气,纳尔逊在旗舰“胜利号”上升起了那条令后世子孙肃然起敬的旗语——“英国相信每个人都会尽职尽责!”纳尔逊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在枪林弹雨中他始终甲胄鲜明站在甲板上指挥,然而敌舰“勇猛号”桅杆上的一个狙击手发射的铅弹击中了他,他支撑到确定皇家海军的胜利不可动摇的那一刻,才瞑目辞世。

  此战重创了法西联合舰队,粉碎了拿破仑占领英国的野心,“一个特拉法加尔,一个滑铁卢,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纳尔逊成为民族英雄,英国在圣保罗大教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纳尔逊死前曾有遗言:“我将爱玛•汉密尔顿夫人托付给我的国王和国家。希望她能得到和她的头衔相适应的待遇。”但国王和国家背叛了他,爱玛被彻底地抛弃了。
  从此在贫困潦倒中挣扎度日,还因欠债两次入狱。为躲避债主,爱玛带着女儿霍雷西娅远走法国,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坏,只有女儿霍雷西娅照顾着她。而霍雷西娅一生都否认爱玛是她的生母,只承认她是监护人。1815年爱玛在加来孤苦地死去。
  注:这一段文字有一部分直接取自百度百科.
  纳尔逊与爱玛,费雯丽主演

  日期:2011-10-09 20:12:01
  第七章 继续前进
  7.1 起电机
  在十八世纪中期,人们发明了莱顿瓶,于是开展了各种新的实验,同时期,电学在继续进步,首先来说,起电机也发生了变化.
  摩擦起电机在初出现时,这种由人工产生的新奇现象,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后来发现感应起电,导电男孩实验,莱顿瓶的大型实验,使得不仅一些王公贵族观看和欣赏电的表演,连一般老百姓也受到吸引,整个欧洲社会都对电现象感兴趣,不仅上层贵族,就连普通民众也渴望获得电的知识。电学讲座成为广泛的要求,演示电的实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这一时期的大学教授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喜欢到欧洲各地公开表演电学实验,主要是表演给皇室和大学生观看,其中,欧洲大学的电学演示实验已经较为普遍,民众由于好奇,也都挤过去看,以至达到把大学生都挤出座位的地步。
  在十八世纪中期,大科学家约瑟夫 普利斯特列在他的《电学史》中谈到沃森的起电机,其中三、四个同时旋转的玻璃球被摩擦;而威尔逊的起电机首次用一个金属梳收集一个起电圆筒的电荷;还有里德的起电机则把集电器连接到一个莱顿瓶的内部;在另一种机器中,借助齿轮传动装置使一个玻璃球快速旋转,起电机的进步也因此促进了莱顿瓶的大型表演。

  1766年,普利斯特列还注意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起电机,它是由英根霍斯和拉姆斯登各自独立发明的。这种起电机与以往的玻璃球起电机不同,而变为圆玻璃板,它在一个垂直平面上旋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