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貌似是这样的——颠覆主流史学,重读晚清七十年》
第13节作者:
肩担道义 太平天国从永安封王到定都南京,所封五王只剩下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了。众所周知,在太平天国内部洪秀全虽然名义上是最高领导者,但实际上军政大权都握在东王杨秀清手里,杨秀清又有着“天父附体”的政治身份,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最高领导二元制的局面。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斗争,太平天国在起事之初内部就存在着权力斗争,由于当时外部环境恶劣,事业尚在草创时期所以争权夺利的斗争并不严重,但随着太平天国取得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政权日趋稳固,斗争也就日益表面化,最终于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爆发了天京政变。
没有我的辛苦操劳怎么会有今天的太平天国?你洪秀全只不过是会胡诌几句胡话而已就被尊为天王,就算你是天王在我天父附体之后,不还是要趴在我面前听我使唤,哪还有一点儿天王的威风?那点小伎俩哄别人还可以,唬我就不必了。有什么道理让我一辈子屈居在这样坐享其成之辈的下面呢?皇权的诱惑永远都是那样的迷人,杨秀清在给自己找到充分的理由后就开始行动了。
1856年七、八月间,杨秀清借天父附体召天王到东王府听令,洪秀全来到东王府,杨秀清以天父的口气责问道:“尔与东王都是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千岁?”
洪秀全对曰:“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
天父曰:“东世子岂止千岁?”
洪秀全对曰:“东王既万岁,东世子也是万岁,且世代都万岁!”
天父喜曰:“我回天矣!”
杨秀清逼封万岁事件发生后洪秀全不甘心任其摆布,于是就密令正在江西和湖北进行军事指挥的韦昌辉、石达开二人班师勤王。由于韦昌辉与杨秀清积怨甚深,所以他在接到密令后迅速带兵赶回天京。韦昌辉在天京事变中之所以对杨秀清如此残忍,要将他赶尽杀绝与杨秀清本人的作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骄横跋扈、“威风张扬,不知自忌”,屡屡折损韦昌辉,但是韦昌辉为了保全自己,一直忍气吞声不仅没在杨秀清面前露出不满情绪,反而千方百计地讨好他。他常在杨秀清面前装出“尚有惊恐之心,不敢十分多言”的样子,在与杨秀清讨论问题时 “论事不及三、四语”必跪谢曰:“非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当韦昌辉的哥哥与杨秀清的妾兄争夺住宅时,杨秀清要杀韦昌辉的哥哥,韦昌辉比他还绝,直接向杨秀清建议说:“请以五马分尸,谓非如此,不足以警众”。就这样,他通过近乎残忍的伪装麻痹杨秀清。
杨秀清屡屡侮辱韦昌辉固然不对,但韦昌辉的政治手腕着实拙劣。在强烈的复仇情绪支配下,杀戮成为他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对韦昌辉来说,似乎只有大肆的杀戮才能发泄自己心中的仇恨,才能安慰他极度恐惧的心灵,而作为一名政治人物这样做显然是不合格的。
韦昌辉先在夜里包围了东王府,带着强烈的复仇情绪,杀死杨家上下男女老幼一切人等数千人。韦昌辉在杀死杨秀清之后,他本人也取杨秀清而代之大权独揽。韦昌辉进入南京城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南京城共有两万余人被杀害。如此大规模的肆无忌惮的屠杀,不禁让天京城内人人自危。
本来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石达开在天京变乱后匆匆赶回,石达开抵达南京后对韦昌辉的杀戮表示不满(其实看到这种情形,稍微有点良心的人都会表示不满)。面对石达开的责怪韦昌辉对他也顿起杀心,石达开仓皇缒城而逃,韦昌辉于是就将石达开留在天京城内的一家老小全部杀害。
洪秀全看到韦昌辉的专横暴戾较之杨秀清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屠杀无辜又让他不得人心,于是就有了除掉他的意思,特别是出逃之后的石达开带着自己的军队开赴天京,要求洪秀全捕杀韦昌辉,否则攻灭天京城的举动,不得不让洪秀全慎重考虑如何对待韦昌辉了。
现在一切矛头都指向了韦昌辉,让洪秀全觉得确实有必要除掉他了,于是就下旨斥责韦昌辉。韦昌辉大骂洪秀全借刀杀人、过河拆桥,于是带兵攻打天王府但最后还是被洪秀全拘杀,人头被送往石达开处。洪秀全确实是借刀杀人,但也没要你杀这么多人呀,现在也该知道政治不是那么好玩的吧。不会玩政治又位高权重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可怜的韦昌辉不仅把小命玩没了还没留下好名声。
最后历时两个多月的天京变乱以处死韦昌辉,迎回石达开而告以段落。
天京变乱后,太平军中已经有了“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的顺口溜了;清军中也开始流传“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之类的顺口溜,可见这次变乱对太平天国影响之恶劣。
前面已经提及石达开是诸王之中最得人心的一个,回到天京的石达开众望所归,文武大臣纷纷拥戴其主持大局。况且现在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也就只剩下洪秀全、石达开两人了,石达开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他也就顺理成章的在南京城内总理朝政。
经历此次变乱的洪秀全,面对眼前的石达开心情十分矛盾。杨、韦二人的所作所为历历在目,石达开越是人心所向、位高权重他就越感到不舒服,经历变故的洪秀全除了亲信之外对谁都极度的不信任,特别是对石达开猜忌极深,总担心他成为杨秀清第二。
在皇权体制下,除了皇权以外的任何权力都是要被牵制的。对最高统治者来说一般都有着“用人唯贤是为了发展,用人唯亲是为了稳定”的心理需求,再加上洪秀全身边又有一帮小人不断进谗,洪秀全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安排亲信牵制石达开。
当时洪秀全用他哥哥洪仁达和洪仁发牵制石达开,两人若是精明干练之才也就罢了,只可惜他们两人基本上都属于德才皆不备,拿着显微镜从他们身上都找不出半点儿优点的那种人,他俩掌权之后带头败坏朝纲、贪污腐化、胡作非为,如此一来太平天国更是人心渐失,越来越走下坡路。
这一切都让作为太平天国开创者的石达开感到极度的不适应,特别是眼睁睁的看着朝政被一群奸佞小人把持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心岂止是在流血?他最终选择了逃避,逃避这残酷而又无奈的现实。在天京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后,石达开率领大批精锐军队离京出走。洪秀全真的很庆幸有这么一个兄弟,只是选择离开并没有像杨、韦二人一样逼宫,够哥们、讲义气!但洪、石二人的矛盾最终还是表面化了。
毕竟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事情发生后作为天王的洪秀全还是要有所表示的。石达开离京出走后,洪秀全一方面削去两位哥哥的爵位,一方面给石达开送去一道“义王”金牌表示尽弃前嫌。但两人都知道还是走了好,你好我也好,也许这是两人之间最好的结局。
带兵出走的石达开率领10余万人的大军转战江西、浙江、福建、两广等11省,历时6年之久, 但是却屡被清军所败,他本人以及部下都普遍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很多部下纷纷脱离石达开辗转回到江西与李秀成领导的太平军汇合。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三、四万大军进抵大渡河边的紫打地,准备直取成都,但是夜间河水陡涨数丈无法渡河。清军赶至与当地土司将其团团包围,石达开几次抢渡都未成功,死伤一万余人。
石达开自知身陷绝境,在6月3号这一天指挥全军突围、抢渡,结果还是失败。石达开的部下死伤过半、弹尽粮绝,将士们“杀马而食,继以桑叶充饥”,甚至还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6月9号清军攻陷太平军大本营打紫地,石达开率领七、八千人突围至老鸦漩。此时的石达开自知没有生路,“其妻妾五人,抱持幼子二人,携手投河”,此时的清军高悬“投诚免死”的大字标幅,对其进行招降。石达开当时非常的矛盾,他本想一死了之,但是想到身后的数千将士又不忍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