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百姓眼中的明末乱世吧,读『明季北略』随感》
第55节

作者: 秋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04 09:19:48

  从乱世看华夏人伦——读《明季北略》不吐不快的几句话
  《明季北略》这书一直在书架上放着,今年三四月间一次翻检替换的床头书时偶然一眼扫到,捧起翻了翻,不想粗读之下便难以释卷。计六奇这位科场不第生、史家冷眼人以底层百姓的视角展现给我的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明末乱世。在那个世界里,有拯救,有毁灭,有死亡,有偷生,有杀伐决断,有英雄末路,有儿女情长,有刚毅坚忍,有愤怒的呐喊,有无助的哀号,有铺天盖地的蝗虫,有山崩地裂的天变,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以刃加身的惊恐,有推诿塞责的拖沓,有一日千里的驰骋,有血流漂杵的惨痛,有任人宰割的无奈,有洞见万里的犀利,有末日夕阳的辉煌,有铁马冰河的战场,有渔歌唱晚的悠游。

  我不敢说自己透过那匆匆的过眼云烟看到了什么精髓,但是我觉得,在那乱如丛莽的末世纷杂中,有一条若隐若现的脊梁,每每于乱世之际担当起了华夏民族古典精神的传承。
  尽管那脊梁,已经遍布疮疤伤痕累累。
  而恰恰此时,明清鼎革之际,神州板荡,妖孽横生,一时间浊浪滔天,风霾陆沉。
  友人曾经问,历来王朝兴衰更迭代有气数,何故独于明之覆亡耿耿于怀?我说,宋明也好、汉唐也罢,李家天子也好,赵姓皇帝也罢,其实都无所谓的。春秋五霸尊王攘夷,战国七雄纵横驰骋,天下混一而有秦,秦末沸反而有汉,强汉之后有魏晋,盛唐之下有两宋,蒙元昙花一现不足百年,而后有大明。
  平心说,论武功明不如汉唐,论温仁明不如两宋。明代弊病不少。其皇子规制比之后来者的王子教育确实相差甚远,阉竖厂监之祸一直为患大明。但明代士人高度独立的人格精神、明代帝王极其强烈的领土意识,都随着一六四四年的一场天变离我们远去了。

  大明臣子犯言直谏逆批龙鳞者不计其数,海瑞之所以出名,不为直谏,一是因为他的清廉,以至于海瑞买肉都能在官场传为奇谈;二是因为他“直谏”时口舌之间的唾沫星子都飞到了皇帝脸上。同为臣子上书言事比他言辞激烈丝毫不留情面的多得是,这不应看作是“不懂变通”或者“沽名钓誉”,而正是明代士大夫阶层高度独立的人格所在。当然,面对这样的大臣,大明皇帝往往也是束手无策,他可以将臣下罢官、远戍甚至一顿廷杖打得血肉横飞,但事情他依然办不下来。

  万历一朝持续二十多年的国本之争就是这种士人独立精神的体现——皇帝瞎胡闹想要更立太子,说这是自己的家事,大臣说不行别作梦了,天子无家事,天子家事即是国事。此间甚至出现了内阁封还皇帝御批的事情。而作为皇帝,你可以廷杖、撤换、拉拢大臣,而大臣们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愿意跟着皇帝一起蹚浑水的,这就是当时的士人。同样,打了撤了大臣,事情你还是办不下来,也还是不能胡闹,即便皇帝和大臣僵持了起来,一僵持就是二十多年,可二十多年后照样还得按规矩来!这种事情换了后来者,在一群有着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奴才与主子之间,又会怎么样呢?

  大明君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即便昏聩如嘉靖、怠惰如万历,但凡事涉领土主权都毫不含糊寸土不让,几次北京保卫战打得轰轰烈烈,直至崇祯帝君王死社稷。
  只是有一点,前代江山易主鼎革倾覆,更迭的是朝代国号家姓,传承的是华夏冠裳人伦。甲申年的一场凛冽北风伴随着滔天浊浪席地而过之后,宽袍敞袖清逸飘洒变成了猥琐的僵尸装还拖着一条大辫子,宁折不弯、寸土不让变成了“宁与外贼不予家奴”,廷争面折逆批龙鳞变成了媚上取宠、揣摩“圣”意,很自然地,士大夫阶层的独立人格也变成了“沽名钓誉”“希图幸进”的“汉人积习”,一切都变了。

  所以,明亡,亡的不仅是一人一身一家一姓之朝廷,汉家冠裳、独立人格连带着传承千年之久的中华古典精神全都一起殉葬了。能不心疼吗?而大明之后,再无大明。
  千年薪火相传,至斯尽断无遗。
  这里不提明末浩如烟海的殉国士、绅、官、将,单说那位宁肯夫妻双双饿死而不愿变卖夫君聘礼的山东节妇,和年仅八岁便拔刀自刎的刘国能之子,就是例子。
  或许很多今人都不理解他们的行为。但是,很多今人不理解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坏的;很多今人不提倡的事情,不一定就是错的;很多今人不愿追寻的精神,也不一定就不是崇高的。
  炎黄肇极以来,华夏文明延续至今已历数千年时光,其间不乏风雨砥砺,甚或雷霆激荡。但千年以降,西洋多少异族文明或昙花一现,或流水落花,而华夏,还是华夏。
  这中间,我们打败仗的时候多了,被征服的时候也多了,但这并不是说谁占据了中原故土神州大地谁就是中华谁就是正统,而是对于华夏千年以来文明和精神的坚持与传承。
  比如尊重师长、“为长者讳”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点之一,即便是今天的“两千后”,最大十一岁的孩子,或许也很少有对父母直呼其名的吧;单位里,面对年长者即便是上级最起码也要在称呼前加个“老”字吧。
  假如当年倭寇侵华偶然得胜,继而大肆毁夷华夏文物典籍人伦,弃孔孟而尊“神道”,废仁政而施暴戾,愚民智而崇天“皇”,忘礼仪而行诡诈,那倭寇占据下的中国,还能叫“中华”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