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个假皇帝——绝代风华——往事知多少之赵光义篇》
第47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6-13 14:29:13

  第十章:北伐!
  01赵光义在派出辛仲甫出使契丹的时候,就已经在琢磨着如何对太原的刘钧用兵了。太平兴国三年福建陈洪进与吴越钱俶相继纳土,南方各国终于被悉数削平。赵宋既定的国策‘先南后北’现在已经实现了一半,接下来赵光义的眼光聚焦在了北汉。
  北汉刘钧在赵匡胤在世时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赵宋立国之初,北汉还敢于时不时的派出军兵对宋廷做些侵扰。太祖朝对北汉的数次用兵,虽然没有最终攻拔太原坚城,但每次的出兵都是大有斩获。在对北汉军兵实施了有效杀伤之后,每次退师总是总不空手而返,掳掠生口进行战争移民。赵宋的每次对北汉用兵,旷日持久严重影响了北汉地区的正常农业生产。
  开宝九年,无奈何之下刘钧向契丹借粮二十万石就足以说明北汉的经济已经面临崩盘的危险。千余年前的晋北地区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尚没有大范围的开发煤炭资源,刘钧既要应付宋人的讨伐,还得每年向契丹人缴纳岁币等物。只有加重对国内百姓的盘剥以维持割据政权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更是民怨沸腾。内外交困之下,刘钧君臣只能苦捱岁月,勉强度日。

  太平兴国四年春,赵光义召见枢密使曹彬。询问道‘周世宗与我朝太祖都曾亲征太原,数次兵临城下,却又无功而返是什么原因?通道真的是坚城无法攻克吗?’赵光义继位之后,虽然在曹彬原职枢密使的基础上更加同平章事,却罢去了他的忠武军节度使一职。而且起用了许多藩邸旧人进入军界,明显的是对曹彬又要借重,更多却是加以提防。
  曹彬深知赵光义是个难侍候的主子,这时候听他言外之意,显然是决意要对北汉用兵。这个时候当了所有朝臣垂询自己的意见,虚心请教是假,希望他率先赞同北伐之议是真。曹彬略一思忖,躬身回道:‘世宗之时,是因为石岭关之败军心动摇,所以撤军。我太祖是因为屯兵城下日久,军中瘟疫流行,才不得已退的兵。并不是因为太原城高池深!’
  赵光义一听曹彬如此知情识趣,心下暗喜,继而问道:‘我打算对北汉用兵,你认为如何?’
  曹彬据实回道:‘国家现在兵精粮足、人心乐附,如果用兵北汉征讨不臣,定会如同摧枯拉朽,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赵光义听的频频点头,于是决定一举荡平太原,耀武扬威于北汉,给新政权再谱华彩新章。
  这时候宰相薛居正又表示反对用兵,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开科取士,薛居正就认为名额大增、用人太骤而表示反对。这次他又率先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薛居正对于军事一道是个外行,但他身为宰辅之重,不敢轻忽。

  这时候见赵光义要对北汉用兵,越众而出劝谏道:‘世宗之所以铩羽而归,正是因为北汉有契丹这个强援的原因。我太祖一朝数次对太原用兵,击败了契丹援军,而且迁徙了许多北汉小民往山东、河南地区,现在北汉只余了太原孤城,民生凋敝。即便是攻灭了北汉,对于国家来说也并不能带来多少的实惠,反而更会与契丹人结怨。有此强邻,恐非社稷之福。还请陛下深思!’
  赵光义心知这个老臣并无其它恶意,只是帝王心机如何能与臣子摊开来讲呢?许多事情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政治从来只是高智商者之间的游戏,薛居正虽然宦海沉浮了数十年,可惜却并未深谙揣摩之道。虽然从参知政事做到了帝国的首辅大臣,十八年间一直是圣眷优偓,却在政治上难以有所建树。
  想到这里,赵光义望着这个老成谋国的宰相,意韵悠远的笑了笑,温言道:‘老相所说极是,只是现在攻取太原,与从前时势大异。先帝之所以数次对北汉用兵,安知不是为了今天的一统江山吗?’当把征北汉的原因拔高到统一的高度时候,薛居正听出了官家的弦外之音。他终于明白了赵光义用兵的真实用意所在,这次他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赵光义既然决定了要对北汉发起攻击,当然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为了所以他的前期准备工作紧锣密鼓的暗中进行,这一次是他自登基以来的第一场全武行大戏,做出总策划与总导演,他不希望因为一些细节的问题而影响到票房收入。
日期:2011-06-13 22:43:36

  第十章:北伐0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光义派出人分督各路州县调发粮秣向太原聚集。紧接着赵光义调兵遣将,以潘美为这次北伐太原的主帅。河阳节度使崔彥进负责攻取城东;(笔者注:赵普已经于太平兴国二年四月时候就从任上来朝见新君,赵光义即位之初,就派出了亲信去做赵普藩镇下的属吏。赵普一看大势不妙,与其在河阳让赵光义惦记,不如主动送货上门。自己光明正大呆在公众眼里,出镜率多了,赵光义就是有心害他,也会考虑一下社会名界的反应。这一招乃是‘以退为进’的妙用!赵光义也知道自己继位之初,为泄私愤,把先帝的重臣就害死。有骇视听之余,势必会引起政坛大地震。出于政权顺利交接、平稳过渡的考虑,另授赵普太子少保的荣誉虚衔,留他在汴梁城中,暂时晾了起来)彰德节度使李汉琼负责城南;桂州观察使曹翰负责城西;彰信节度使刘遇负责攻取城北。

  哪知道大戏还没有拉开帷幕,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按职务大小排列的话,负责攻取城西的应该是彰信节度使刘遇。然而刘遇却另有话说,因为城西是刘继元的宫城所在地,当然是守卫森严,易守难关的地方。城西将是太原城防卫的重中之重,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攻取势必会死伤甚重,为了保存实力,刘遇避重就轻主动选择了攻取城北。这样一来,就把城西留给了官职相对低微的曹翰。

  这位曹翰虽然官职低,却是个名头最响的。这位仁兄虽然杀人不眨眼,却也会偶尔写写诗,曾经有‘曾因国难披金甲,耻因家贫卖宝刀。他日燕山摩峭壁,定应先勒大名曹。’的诗句流传于世。开宝年间在对南唐的用兵时候,这位曹翰曹将军与李汉琼、刘遇都是隶属于曹彬帐下,曹翰更是先锋官。只是曹翰在攻拔了江州城之后,因为遭受了顽强抵抗、宋军死伤甚重,恼羞成怒的他下令屠城。掳掠所得过亿。也正是因为他的嗜杀,背离了赵官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初衷。几个的军功仿佛,甚至是曹翰更多一些,然而从几个官职大小上就可以看的出——赵匡胤在对他的使用上一直是有所压制的。

  曹翰这次参加北伐太原,相信他的家产还没有花到‘耻因家贫卖宝刀’的地步。刘遇的这种作法,显然是在欺负人。曹翰哪里会吃这种哑巴亏,据理力争、拒绝与刘遇调换阵地。一个坚决要换,一个执意不肯,这样一来,没有开打,就出现了难以协同作战的苗头。
  潘美虽然做为前指的统帅,却没有办法调和二人之间的矛盾。事情最后直接闹到了中央,赵光义官家对此事做了评判:曹翰卿家智勇无双,攻拔西面的硬仗非你莫属。谁敢横刀立马?惟我曹大将军!
  最高领导发了话,况且给足了曹翰面子。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听了领袖的话,曹翰心中热血沸腾: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官家也!这时候如果再固执已见,明显就是给脸不要脸了。于是痛痛快快奉诏,担起了攻拔太原城西的重任。
  而刘遇之所以会这样任性,对官家交待下来的活计也挑三撒拣四,慕雨认为:这是他在发泄对赵光义不当得位的不满!倘若是赵匡胤命将,水里火里,相信他也是不会皱一下眉头的。刘遇历任御马直指挥使、控鹤右厢都指挥使、开宝六年时候,已经是侍卫步军都虞候。开宝九年,赵匡胤西幸洛阳,他更是亲率禁卫跟随,全程负责最高领袖的安全保卫工作。从他的履历之中就可以看的出,刘遇是赵匡胤官家的嫡系亲信,御林军的高级将领。

  说不好,当年赵光义在藩邸时候,刘遇也是他极力拉拢的人物。从赵光义上位之后,在对刘遇的使用上面就可以猜测得知,刘遇是个拒腐蚀永不粘的好公务员。
  赵光义登基之后,刘遇当然成了限制使用的人。被出为彰信军节度使,摆明就是不信任,明升暗降,一脚踢出了开封,发往山东做光杆司令去了。现在刘遇这样做,也是有意想要看看赵光义的反应:不要以为——不需要时候,就象块破抹布般弃之不顾。需要之时就派到了战场做炮灰,而且还面临着借刀杀人的危险。战胜了,只能说是赵官家善于用兵,不但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且更有知人之明;倘若作战失利,不是死在太原城下,就会被扣上‘作战不力’的罪名,军法处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