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场是一面镜子,用力看,再用力,就能看到......》
第2节

作者: 灵素微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位钱典史,在江南某县做过不到三个月典史。这个典史是个不入流的小官,连九品都不算,是县长下面分管监狱、缉捕这样的官,约等于公丨安丨局长+检察院长+政法委书记+监狱长。钱典史干了不到三个月,跟他顶头上司县长大人闹翻了,收拾细软回老家陕西。
  钱典史出去的时候穷的丨内丨裤都打着补丁,回来就在县城里最热闹的城中区,买下了一栋超豪华精装修电梯公寓。注意,不是一套,是一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看来是纪委报出来的官方数据啊。人家钱典史用行动告诉我们,三月不入流的小官,也不止十万雪花银啊!
  日期:2011-03-27 22:55:55

  赵温带着管家贺根与钱典史一起,踏上前往京城的旅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做官。赵温进京,参加考试,为了能做官;钱典史进京打点关系,为了能再次做官。
  共同的目标,让他们惺惺相惜。作为勇敢善良的前辈,钱典史开始给赵温传授来钱的经验。
  钱典史: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房价都4、5万了,光靠工资你一家老小吃屎都不够。做官也不是为挣那点工资的,脑子要活,要想办法。
  赵温:朝廷不是说要反腐倡廉吗?
  钱典史:擦,我没说让你贪污呀!比如说,一年里的红白喜事,就是收钱的好机会嘛,被纪委抓着了,也不犯法,谁让我们是礼仪之帮,总要礼尚往来嘛

  赵温:可我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人口不多呀,几年才有一次红白喜事
  钱典史:你看我家吧,一年之内,我生日、我老婆生日,这必须大办两场。接下来,我父母生日、岳父母生日,我十二个小妾生日,38个儿子、42个女儿生日;还有儿子娶亲、女儿出嫁,儿子生孙子、女儿生外孙……,总之,一年到头,几乎天天有喜事。
  赵温:可是钱老伯,我听说你父母早已双亡,你和你老婆,还有十二个小妾,都不孕不育,哪来的什么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呀?
  钱典史:傻孩子,有没有这些人不重要,关键是借这些人名办喜事。要是有人问起来,就说他们在原籍老家呀,送礼的人不会查你家户口本的
  赵温:但素,万一到时候没人送礼,我就不就赔了吗

  钱典史:你担心个毛!就算你做个县官,这一县上下,都是你的子民。谁敢不来奉承?要真的不来,等他们犯了事,就还他一个铁面无私包青天
  日期:2011-03-27 23:41:54
  赵温到了京城,第一件事不是考试,按当时的规矩,得去拜见老师。
  他老师是谁呢?是他考试时的学道,就是主管评卷和录取的官。考上的考生,就得拜他做老师。这位老师,一般都是京官,而且级别不低,平时住在京城,只有考试的时候,才能被派到某个地方去监考、录取考生。
  赵温的老师,是吴翰林。去拜见老师,是不空手的,也不能提点水果点心就完事了,是要有真金白银。自古京城官多呀,翰林听着官挺大,但没什么来钱的道,在皇帝眼皮底下,想整点灰色收入也不容易。一年到头,就靠学生们送点见面礼呢。

  虽说送多少完全看心意,但素,在老师眼里,银子代表学生的心啊!
  赵温是个老实的好孩子,没有人教他这些,他自己更想不到这些。于是,赵温悲剧了。
  吴翰林当然早就打听清楚了,赵温家里还是有点小钱的,送几百两银子的见面礼,对他来说是小意思。于是,亲爱的吴老师,早就已经盼望赵温同学到来了。赵温来了,全家有肉吃。
  那天早上下着大雪,天还不亮,但吴老师一听说赵温同学来了,急的丨内丨裤都来不及穿,就往外跑,还不忘吩咐老婆,赶紧的,大箱子伺候,准备装银子。这一点,吴师母显然冷静一些,赶紧喊住老公,把先递进来的赵温同学的简历拆开,发现居然只包着悲催的二两银子,木有银票啊!
  吴老师一边穿丨内丨裤一边还不死心,“该不是赵温那娃粗心,把给看大门的门包错放进来了吧,银票他带在身上呢”。把管家叫进来一问,管家是个诚实的孩子,“赵温说,这二两银子就是给老爷的见面礼,再没有多的了”
  “尼玛赵温把老子当成什么了?尼玛老子等他那二两银子买米下锅吗?尼玛他这是公开藐视我、藐视朝廷、藐视翰林,有木有?有木有?”咆哮之后,吴翰林爬上床,钻进被卧,果断而冷静的表示,自己生病了,没办法见客。
  第二天,赵温又去,吴翰林病没好;第三天,还是没好。第四天,吴翰林病终于好了,可是出差了。
  可怜的赵温,始终没能见到老师。钱典史没读多少书,不知道见老师的奥妙;但丰富的官场经验告诉他,这里面一定有赵温没整明白的问题。从此,在钱典史眼里,单纯、老实、善良的赵温,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
  日期:2011-03-28 10:03:22
  见不找老师,赵同学还是得去考试,这一去,坎坷了许多。
  古时候,考试可是个力气活。赵温同学一连考了9天,吃喝拉撒睡都在一间不到1平米的小屋里。考完了,赵温连续睡了两天两夜,比高考、国考都反人类多了。古时候想考个功名,光有学问不行,还得有体力。
  到了发榜那天,赵温急呀,以后能不能赚大钱,就看榜上能不能有名了。贺根早上四点就被叫起来,顶着星星、骂着他主人赵温的八辈祖宗去看榜了。话说,赵温其实没中,贺根却是个精明人,还善解人意,怕主人心情不好呀。就买通了一个卖烧饼的,冒充报喜的,骗点钱用用。赵温当然更愿意相信自己中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给了卖烧饼的10两银子,贺根私下分了5两。

  赵温很快就知道了自己没中,但这个老实孩子,没有拆穿贺根。
  那时候,要是实在考不上进士,还可以想想办法。只要过了笔试,而且有实力,还是有机会的。赵温要做官,唯一的办法,就是买了。当然,不能说的这么赤裸裸,那时候叫“捐”。赵温花了多少钱呢?他爷爷先汇了2000多两,后来又汇了2000两,钱典史还说差了500两。前前后后,至少5000两银子。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换算方法是:清朝1两银子=2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赵温买官,至少花了10万块钱。

  他买来的,是个什么官呢?中书,也是某一部委的文职工作人员,相当于秘书之类,响当当的从七品哦。比县长低了一级哦,吃皇粮的公务员哦,金饭碗哦,10万一个,包邮哦亲。
  从此,赵温秀才变成了赵中书,这位农家子弟,终于初步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公务员。以后,他的后代不再是农民,而是响当当的官二代。总之,老赵家的命运,就这样用知识+金钱改变了。
  日期:2011-03-28 10:46:29
  赵温的故事结束了,他今后仕途如何,书中再没有描述
  作者其实很偏爱赵温,给了他一个类似“公主与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结局。
  接下来,钱典史由配角荣升男一号。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招手!
  日期:2011-03-28 12:39:21

  钱典史进京干什么去了?活动关系,再次走马上任呀!钱典史之前让人把官给撸了,具体是怎么回事,作者没说,我也不敢虚构,但肯定是犯了什么事,被当时的知府(相当于市长)参了一本,他只好引咎辞职了。
  这段经历,意味着钱典史政治生涯有污点呀。但是,同志们,你们必须明白,有钱,无论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都能使鬼推磨。钱典史花了不少钱,上下打点,把简历改的根正苗红、品行端正、铁面无私,终于可以再次被国家起用,派他到江西上饶做典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