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宰辅的交游行谊》
第50节

作者: syetsen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居正事后还给同为高、张二人知己的兵部尚书王崇古抱怨:主少国疑,艰难之会,正宜内积悃诚,调和宫壸,外事延接,收揽物情,乃可以扶危定倾。而元老(高拱)一切皆易其道,又亲近谗佞,弃绝石交,语之忠告,不惟不纳,反致疑怒,竟至于此,岂非天哉!当其时,人情汹汹,祸且不测,仆犹冒死为之营诉,为之请驿,仅得解脱,然国体士气,所损多矣。
  卧病在家的高仪,听到高拱“回籍闲住”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担心牵连到自己,忧心忡忡,病情加剧,呕血三日而死。
  高仪入阁办事仅一个多月,隆庆死了,与高、张一起为顾命大臣,在两位铁腕人物的倾轧之间,虚与委蛇,在权力争斗达到白热化状态时,他卧病不出,避免了麻烦。
  他为人简静寡欲,旧房子突然失火焚毁,之后并未再建,一直寄居于他人篱下。他一生秉礼循法,过着清贫生活,死后差点没钱殡殓。现在,三位顾命大臣一去一丧,就剩下张居正一人独守文渊阁,独挑宰辅重任。
  三十年寒窗,坎坷升迁。一生功名所求,现在已经达到巅峰,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一旦权柄在握,张居正反倒有些茫然。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乃祸福旦夕的险境,是生拼死夺的战场。凡行事做人,当更加小心谨慎。
  自然,张居正心中也充满着实现夙愿的喜悦和整饬朝政的壮志,踌躇满志之情与优柔慎微之心兼而有之,倒使得张居正处理政务时相得益彰,既有深思熟虑的见解,也不乏义无反顾的勇气。
日期:2012-07-21 16:28:12

  紫禁城内的“刺客”
  高拱虽然已被逐回河南老家,但内讧还在持续,且这次来的更为惊心动魄。
  万历元年正月正是喜气洋洋过新春的时节,乾清门却发生了一起轰动内外的王大臣闯宫案。
  这里的主人公虽然名叫大臣,但绝非朝廷大臣,姓王名大臣而已,不过是一位小逃兵。
  这一天清晨,年仅十岁的万历小皇帝走到乾清门时,发现一名宦官打扮的男子慌慌张张地走过。
  万历虽然年幼,但也察觉到此人来路不正,大喊:“你干什么的?”
  王大臣听人家喊他,更加害怕了,脚底下不敢停,头也不回径自往前跑。
  小万历见势更为恼火,吩咐身边侍卫:“快逮着他!逮着他!”
  万历身边的人将之拿获,在他身上搜出刀剑各一把,随后将之移送东厂审讯。
  案件发生后,一时人心惶惶。朝廷严加审讯王大臣,还在当天敕谕兵部、督察院严厉督率巡捕、巡视等官员,把潜住京师的四方无籍之人,立刻驱逐尽绝,地方邻佑有容隐不举的,一经发现严厉制裁。

  为加强防备,次月,政府又颁布了门禁七事:谓禁穿道,制面牌,重换班,清包占,悬赏罚,查内属,重事权。
  王大臣虽是一游手好闲的逃兵,但也颇有来头。他是首辅心腹戚继光将军麾下的一名逃兵,这就给将相二人都蒙上深深的阴影。
  张居正获悉后,第一时间通知冯保,事关蓟辽行伍,不宜涉及手握重兵的边防大员戚继光,以免影响国防,不准妄指。他随即代皇帝票拟谕旨:着冯保鞠问,追究主使之人。 冯保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个歹毒的诡计涌上心头。他与高拱积怨已久,心想:天赐良机,高拱你过去时时和我作对,今日让你知道老子不是好惹的,你死定了。
  冯保妄图利用此案彻底打倒高拱,诛灭高氏全族。冯保拿着圣旨,亲自去东厂审问,关闭门窗,屏退左右,悄悄地对王大臣说:“你是想死还是想活呢?你听我的话,只要供认高阁老指使你来刺杀皇帝,我就给你高官厚禄,让你永享富贵。”

  冯阴谋家随即嘱咐他的心腹辛儒,与王大臣共处一室,精心编织这个瞒天大谎,教他高拱指使行刺的具体口供,在公开审讯时一定要供认:“高阁老家人李宝、高本、高来与同谋。”
  冯保当即派东厂校尉前往河南新郑,捉拿高府家人,以定高拱之罪。
  明朝自嘉靖以来的首辅,除了李春芳,不是被杀就是被禁锢于乡里。
  从这时起,很多人开始谣传本案是张居正以传统手段对付高拱,与司礼监太监冯保联合置他于死地,随着这种谣言从普通官员扩展到朝中大臣。
  一时间,朝廷上下议论沸腾,传播中外,连朝鲜使者都把王大臣案记录在他的考察日记中。
  张居正的好朋友太仆卿李幼滋抱病赶往张府,责问张居正:您为何做这样的事?朝廷拿得外人,而您即令追究主使之人,今东厂称主使者就是高阁老,万代恶名必归到您身上,将何以自解?
  张居正的至交陆光祖也连夜驰书:此事关于治道甚重,希望翁竭力挽救。万一不能保存旧相,翁虽苦心,无以白于天下后世。不肖忧之至切,夜不能寐,念与翁道义深交,敢于冒昧驰告,非为旧相也。
日期:2012-07-21 16:28:43

  吏部尚书杨博,左都御史葛守礼也走访张居正,为高拱申辩,张居正怏怏不乐:“两位先生都为我平生所敬重,怎么以为我会陷害高拱而欢心?”
  杨博说:“我们不是这番意思!只是认为除了先生之外,没有人能救高阁老!”
  张居正迫于众议,迅速上疏制止说:“若推求过急,恐诬及善类,有伤天地和气。”他下决心要雪高拱冤屈,又担心政治同盟冯保执意咬定高拱不放,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张相爷找来自己一向器重的刑部主事郑汝璧,与之一同谋划。小郑机警,拍拍胸脯向首辅担保:“这不难,我心中自有计谋。”
  张居正经过苦思冥想,指令耿介正直的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等官员去东厂,会同冯保一起会审王大臣案。他用心良苦,希望德高望重的朱都督能主持公道,牵制冯保。复审那天原本风和日丽,朱希孝一到东厂,忽然间乌云滚滚、狂风阵阵,紧接着就风雨交加。
  东厂的问刑官白一清看到这种天象,对两个问刑千户说感叹:天意如此,难道不该害怕?高阁老是顾命元老,此事本是捕风捉影,勉强诬陷,我辈都有身家妻子,他日难免杀头之祸。二位受冯公公厚恩,应当向他进忠言才是。
  复审开始,这场本该严肃、庄重的法庭审判,居然变成了一出闹剧。在正式审问之前,犯人要拉下去先揍500大板,这叫“杀威棒”,先杀杀犯人的锐气。
  闹剧就此开场:王大臣一看自己上来啥也没说,就要先挨顿莫名其妙的毒打,这下不干了,张嘴就嚷:“不是要给我官做吗?怎么还要打我?”
  高坐堂上的冯保也是一愣,赶紧定了定神,大吼一声:“王大臣!是谁主使你进宫行刺皇上的?”

  王大臣:“不就是你主使我的吗?你怎么还不知道,又来问我?”  那边冯保还在硬撑着审问:“我且问你,昨天你还说是高阁老让你来刺杀皇帝,今天怎么又变啦?”
  王大臣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狠:“那些都是你教我说的,我上哪认识高阁老去?”朱希孝见状不妙,恐怕王大臣把隐情和盘托出,厉声喝道:“这奴才,连问官也攀扯,一派胡言,只该打死。”
  又对冯保说:“冯公公,不必问他。”
  在一片尴尬声中,会审草草收场。
日期:2012-07-21 16:30:37

  冯保恐怕事情败露,正好此刻,刑部主事郑汝璧如及时雨一般出现了。小郑秘密把王大臣引到隐蔽处,把他的舌头剪掉。次日会审诘问,王大臣含糊不复能语,再也无法吐露真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