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汉末三国群雄争霸的历史故事》
第44节

作者: 乡中农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01 21:58:03

  何进幕府谋士郑泰,字公业,河南开封人,是司农郑众的曾孙,颇有谋略,这时在朝廷担任侍御史。他劝谏何进道:“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之以兵权,委之以大事,他将恣意行凶,必将危及朝廷。明公您作为皇亲国戚,掌握国之大权,当自行决断,惩治有罪之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作为外援啊!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会起变化,先前窦武失败的前车之鉴并不远,应当赶快决断。”

  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对何进说如果董卓凶悍难制,一旦带兵进京必生后患,坚决反对何进征召董卓进京。
  在征召的外兵中,只有董卓率领的凉州亲兵和丁原率领的并州军久经战阵,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其余像桥瑁所领的只不过是郡国兵,张辽所领的是新募之众,战斗力不强。王匡、鲍信、张杨、毌丘毅尚准备赴各州郡募兵,一时难以成军。袁绍建议征召外兵进京,本有着自己的打算,看到大臣们大都反对征召董卓进京,袁绍怕犹豫不定的何进改变主意,他必须站出来坚定何进的征召行动。因为何进身为大将军,袁绍想刚靠自己袁家在京的实力加上丁原、桥瑁、张辽想要一举战胜何家掌控朝政尚不能说是稳操胜劵。董卓及其西凉军骁勇善战,是袁绍倚重的力量,袁绍认为董卓进京与否对袁绍的大事成败至关重要。

  所以,袁绍站了出来,他向何进及在座的大臣分析道:“建宁元年时,大将军窦武与太尉陈蕃谋诛宦官反被宦官所杀,除了当年窦武寡断致使机谋泄露,加上北军失控,所以自取祸灭。如今明公兄弟皆领劲兵,手下都是当时英豪,乐于效命明公。董卓凶悍难制,是因为他拥兵在外,只要他一进京,便于虎落平阳,只得听从明公调遣。明公及众位大人大可不必担心。”
  何进决定袁绍所说有理,不接受众人劝谏,派人前往河东,征召董卓带兵进京。又派人征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成皋,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河水【2】的孟津渡口。
  郑泰认为要想诛除宦官,本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根本没有假借外兵的必要。外兵一旦进京,朝廷将难以控制。看到何进不听劝谏,执意要征召外兵进京,干脆辞官不作了。他对好友颖川名士黄门侍郎荀攸说:“何公是个不容易辅佐的人。”表明了何进已经没有了辅佐的必要了。
  郑泰弃官,何进对征召外兵进京又做了一番思考。
  何家本靠宦官才能拥有如今的地位和荣耀,前要诛杀宦官,是因为西园军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手握兵权,他与孝仁皇后结盟,思图拥立皇子刘协嗣位。如今自己的妹妹所生皇子刘辩继统,蹇硕也被除掉,现今宫中宦官对自己恭敬有加,况且皇太后反对,何进认为没有必要再诛杀宦官了,何进开始寻思如何与宦官和好。
  何进征召外兵进京的计谋参与人数过多,因为保密不严使得他们的谋划外泄,消息传遍朝野。宦官们感到了压力,出重金求助于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同胞兄长车骑将军何苗。何苗本已跟宦官结为一党,他受了宦官的贿赂,哪有不帮宦官办事之礼?便劝何进道:“大哥,我们出身贫贱,当初我们从南阳护送妹妹进京时,举目四顾,是谁把我们当作亲人?我们何家是依靠依靠宦官的相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宦官固然罪大恶极,可是如果他们当年都恪守汉家制度,那哪有我何家如今的富贵?况且国家之事,又谈何容易?一旦发动,似覆水难收,望大哥三思。依我看,我们非但不能诛除宦官,而是应暂且与他们和解,共享荣华富贵。”

  何进本来就准备同宦官和好,听了何苗的劝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还是自家兄弟啊!只有自己兄弟方能说出这等掏心窝的话,哪里像那些士人,口中喊着为了汉家社稷,他们心底里还不是为了掌握朝廷大权,他们又何时为了咱何家想过?”何进心里想道。
  袁绍在洛阳城外秘密招募了千余死士,何进本来早有耳闻,虽然不知道袁绍秘密募兵有何用意,但是何进心中有感到不快,只不过因为需要依赖袁绍,所以假作不知未加责备罢了。董卓曾经接受过袁隗的辟召,是袁家故吏,进京后定然跟袁家关系更近。董卓凶悍难制,抗命不尊已经不止一次,就连皇帝的诏书他都敢公然违抗,如果他领兵进京,董卓能否听从自己号令尚未可知。
  为了何家的利益慎重起见,何进让皇太后下诏阻止董卓进京,让种暠孙子谏议大夫种劭持诏书北上阻止董卓。
  董卓曾数次抗命,诏书对他的制约力有限。但是因为董卓曾接受过种暠的辟召,乃种嵩故吏。按照当时规则,故吏必须视举主为君。作为钟家故吏,董卓理应礼遇举主种暠的后代,不能有丝毫造次。何况种暠曾任凉州刺史,在并、凉威望很高,他去世是,并、凉边人都为他发哀,就连匈奴人听到种暠去世都举国伤惜,单于每次进京朝贺,望见种暠坟墓都哭泣祭拜。董卓手下将士都是西凉勇士,他们家族大都受过种暠恩德,如果董卓不礼遇种暠后人,必定影响自己在手下部属中的声望,何进认为有种劭祖上的恩德持诏却兵,董卓不敢抗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