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百姓眼中的明末乱世吧,读『明季北略』随感》
第8节

作者: 秋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左良玉也知道只要不太过火,朝廷不会在用人之际把他怎么样。果然也不出所料,皇帝愤怒了,其结果也就是革职戴罪立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处分。当然,前面三战三捷的战功算是也一起报销了。
  文中的这位张国维大人很值得一提。

  张国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这地方了不起!历史上有记录的进士他们一个县就有三百多人,其中还有五位做到了宰相或内阁大学士。
  张国维是天启二年的三甲进士,在当年的三百二十九名三甲进士中排名中等偏上。外放广东番禺任知县。崇祯七年因政绩斐然,加右佥都御史衔巡抚应天府,然后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江南巡抚生涯,先后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间,兴修水利、赈贫恤寡、吊死扶伤,深得人望。
  崇祯十七年升任兵部尚书。后离京南下募兵勤王(一说作战不利被免职回乡),反正是避开了流贼破京、君王殉国、伪清入寇的那一连串的甲申国难。
  一六四五年,南京城陷。张国维拥立太祖十四世孙朱以海监国。
  一六四六年五月,张国维率部退往浙江东阳。

  同年六月,敌兵逼近。张国维见大势已去、复国无望,作《负国》、《念母》、《诫子》绝命书三首,落款“大明遗臣张国维绝笔”。
  自尽殉国。
  日期:2011-05-30 17:25:05
  贼围安庆
  流寇抵达安庆城外扎营,转天攻城。都督洪正春(这名字起的有才啊!)派一位姓潘的中军将领率三千正规军和两千民兵出战。这指挥官也够让人无语的,和流寇打野战不是不可以,但貌似坚守更见效果,或者是坚守数日挫敌锋芒再出战似乎更好。结果出城官兵遭遇合围,潘中军殉国,副将程龙兵败后“以火药含笑自焚死”(忠臣孝子!这才是大明英烈!好一位悍将!好一位汉将啊!)。贼人顺势掩杀追至城外合围城池。

  都督洪正春命令安庐、安庆巡抚史可法出兵解围,史大人只是督率士民坚守城池不出战。贼攻城时城上箭弩齐发毙敌甚众,流寇苦攻十四天城池不破。
  史可法大人虽出身书生但在安徽和流寇也打了几年交道,并不是一根儿筋,所以拒不出战只是坚守城池。还有一点,人家潘中军带着三千正规军加上两千民兵出战,出去就让贼人围歼了,史可法带着“士民”出去有什么用?明知不敌为什么还要出战?为什么不坚守待援?上一次有杨尔铭机智地耍了个小聪明救出重围,这一次城头上坐着的可是刚刚送掉一个中军一个副将的洪正春。所以史大人就是不去。

  久攻不下的流寇放弃了安庆,于当年十月进入安徽舒城。这地方的人真啊!刚刚送走了一拨只谋财不害命的左良玉,又迎来了一拨既谋财也害命的流寇。好在明军尾随而至,流寇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传统项目,参将张一龙就在昝家冈大败流寇并生擒其头目摇天动等。副将孙应元在乌纱山又败流寇,斩五千余级。太监刘斌带着京营兵和流寇交战了一整天后,又一口气儿追杀七十余里(太监也还是多少干点儿人事儿的,当然,或许这差事本来就该让人来干)号哭震天,斩首五百四十二级。接连的失败让流寇又使出了看家本领之二——钻山沟去也(看家本领之一是投降)。

  另外,据正史记载,这股攻击庐州、桐城、舒城、无为、太湖、潜山等地,和巡抚张国维对阵的流寇,应该是张献忠所部。
  当年十二月,流寇攻陷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的灵壁。
  日期:2011-05-31 11:56:07
  诸将死难
  崇祯十年,流寇攻击安庆,明军败退。为国殉难者,程龙、陈于王以外不一:
  把总(正七品)詹鹏,冲锋陷阵,兵败后以头撞石殉国。
  把总王希韩,素廉勇,深得士兵爱戴,力尽后,仍然率领部队拔营血战,殉国。
  把总王猷,力能扛鼎,杀贼众多,被围后为流寇生擒,贼们分食其肉而死。

  把总唐世龙,兵败后不愿独自逃回脱险,反身冲阵与贼鏖战,落马,殉国。
  千总(正六品)周嘉,刚刚结婚一个月,慷慨请缨,力战,殉国。其妻王氏,痛哭丈夫,绝食自缢。
  守备(正五品)王宏猷,兵败被俘,流寇也赞赏他的勇悍和善战,劝其降寇不听,大骂,被贼人用锯齿锯断了脚仍然骂声不绝,死。
  守备莫显骅,中武举人后不愿意继续参加武科会试,放弃了考取武进士的机会而自愿请缨上阵杀敌征讨流寇,陷阵,殉国。
  同时殉国的还有:张全斌、王定远、俞文夔、顾应宗、蒋达、潘象谦、季靖。
  本书作者评论:流寇发难以来,武臣逃遁者固多,而死事者亦不少。然其名或着或不著者,士固有幸有不幸也。
  日期:2011-05-31 15:54:57
  臣原本就是奴才的意思 臣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所以也没什么区别。
  清朝好歹不用当奴下奴。

  错。
  伪清时,汉人称“臣”,满人称“奴才”(可能当时的他们认为那样显得亲切)。
  弘历年间,弘历本人曾经希望汉人也随满人一起称“奴才”而非“臣”,但是没有成功。
  所以他气咻咻地下了份诏书,大意是你们不称奴才其实也是奴才,饶那个舌没用的。
  又不能多说了,再说的多了天涯又该不愿意了。唉~

  日期:2011-05-31 16:29:49
  光说地上乱哄哄的了,其实水里也不平静,这个是关于海事的——陈于王自刎
  陈于王,字丹衷,江苏南部武进人(这地方好啊,地处南京和松江之间,正所谓地灵人杰的好地方)。祖先因为大明初年从军征讨有功,被授予苏州卫世袭千户(千户是正五品,比戚继光承袭的正四品登州卫指挥佥事低两级)。
  陈于王早年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习学儒家经典。后来就不一样了,身长七尺的他(不矮了),万历年间考中武科,被授予守备官衔。因为擒拿海盗翁元、李稍有功,升为崇明岛都指挥使司驻守蛇山。本来,都指挥使司是统帅一省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但一六那几年的情况太特殊了,所以朝廷就分设很多细化的地方都指挥使司,这个和为史可法大人设置的安庐巡抚意思差不太多。但凡设置这一类官职的地方,都不大太平。

  海盗王一爵聚众数千扰乱沿海,金山、川沙、柘林等地几无宁日。官兵到羊山嘴进剿了一次,失败后退往金山,该部明军发文请求崇明都司陈于王率兵协助。陈于王率领几十艘战舰在羊山海域与海盗激战。战斗中,陈于王所部战舰使用了一种叫做“磨盘铳”的东西击退了海盗,然后他手持短刀率兵跳上敌船杀贼无数生擒王一爵。战后,陈于王受到当地长官的大力举荐,威名日盛。

  崇祯初年,陈于王受到张国维的提携升为游击驻守六合,与江浦守备蒋若采互为犄角之势(这两个地方都毗邻南京应天府)并肩作战干掉了流贼李乘龙五百人。
  流贼连夜逃亡,又进犯宿松。陈于王的弟弟陈国计和包文达、钱士选等人带着两千人前往围剿,反被流贼包围并被击败。包文达、钱士选战死殉国。陈于王见陈国计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遂飞马杀入重围最终救出了陈国计回到安庆。紧接着,陈于王又和永生洲参将程龙联兵与流贼在太湖丰家店鏖战,双方僵持了好几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