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与剑 ——日本武士史》
第11节

作者: 万邦咸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源义家将清原领地的地图拿了过来,爽快用刀一划,“家衡好歹是武贞的骨肉,他占六郡;而清衡却是叛臣经清的儿子,和清原氏族本无关系,所以只能占三郡,不过清衡也不要生气,你分到的三郡土地都是最肥沃的。好啦,你们兄弟现在可都有领地啦,千万要和睦相处,这样你们大哥的在天之灵才能欣慰啊!”
  和睦相处个鬼,源义家在这兄弟之间埋下了颗大大的丨炸丨弹,其阴险程度,朋友们可以参考近代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法案,都属于缺德带冒烟的东西。
  应德三年(1086),清原家衡果然率兵冲进了清衡的领地,杀光了清衡的妻儿和郎党,宣布自己才是清原氏族之主。清衡在真衡的追杀下无路可走,只得来到了源义家的府邸请求庇护。
  “家衡怎么如此混账,当真是辜负了本将军的一番好意。此等凶残逆举,本将军当率健儿讨伐之!”源义家假惺惺地愤怒下,立马应允了清衡的援助请求,并派人向朝廷申请讨伐家衡的太政官符。
  哪知道,朝廷的意见这时候下来了,“你源义家身为镇守府将军兼任陆奥守,非但不调解安抚清原氏内斗,反而节外生枝滋事寻扰。你当朝廷钱粮和官符是你源家私有的东西?这一次,门也没有!”
  这时历史上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没有得到太政官符的源义家,悍然率领自己的私兵武士,攻入了清原家衡的领地。武士们在前线的战争行为,根本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授意和认可。接着,源义家的弟弟源义光在得知战事开启后,便辞去了朝中官职,率领大队家中甲士浩浩荡荡地离开京都,前来加入战阵,途中各地武士争相入军,赢粮影从。军势来到奥羽地区的时候居然达到了万余之众。源家兄弟的行为,正如当时一名史家所言——“朝廷姑息,武人跋扈”。

  源义家对奥羽领地的野心现在是路人皆知了,清原家衡反倒得到了整个氏族的一力拥护。因为这帮子人渐渐从内斗中清醒了:清原氏一切内部争端只会让一个人得益,那就是来自关东的源义家,此时谁再肆意发动内斗就是整个家族的敌人。
  清原家衡率族人入沼栅固守,骄横的源义家自恃关东武士善战勇悍,便不待义光的后继援军,便率最初带到奥羽的千骑人马发动攻击。
  《后三年绘卷》中的“雁行之乱”,清原俘囚军企图伏击源义家,但义家从天空中受惊雁群行列的错乱,看破出了俘囚军的阴谋,将敌人击溃——此事迹展现了八幡太郎源义家的勇武和智略
  日期:2010-04-03 20:38:12
  不过义家犯了与其父赖义当初同样的错误——冒冒然地前去攻坚,此次对沼栅的攻打自然以失败而告终。
  面对清原氏的固守,关东武士无计可施。加上奥羽的冬季来临,漫天大雪飞舞。在齐膝深雪地上饿肚子的武士,只能靠宰杀战马来充饥,惧怕遭遇第二次乌海之败的义家,只得将队伍撤走。得胜的清原军士气大振,家衡之叔武衡也率领族人前来支援,随后士气高涨的俘囚军移寨到更为坚固的金泽栅,等待义家的下一轮进攻。

  次年,宽治元年(1087)九月,源义光的军队越过京畿和关东前来汇合,义家得到了胜利天平上的第一块砝码;随后,那位战争的肇事者吉彦秀武向义家献出一条毒计,成了义家的第二块砝码。
  这吉彦秀武不是当初和清衡、家衡站在同一阵营的吗?怎么又投奔了源义家的呢?
  既然连清原清衡都来了,吉彦秀武为什么不能来啊。
  义士难求,叛徒那可是一抓一大把,老贼秀武可是铁了心要把清原家的基业搅个天翻地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秀武这样献计,“敌栅坚固,我军又远道疲惫。不如旷日持久,待彼粮尽技穷,自不战而溃矣。”

  这是日本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绝粮攻城战术。
  义家望着远处的金泽栅,点了点头——栅里不仅有战斗的男人,还有许多避难的妇孺老人,个个都有着要吃饭的嘴啊。
  长期的围困开始了,而且是惨绝人寰的饿杀战术。
  日期:2010-04-03 20:50:12
  不久后,清原武衡至源义光处,跪地乞降,遭拒。

  冬前,金泽栅中被迫赶出羸弱老幼,以节省粮食,秀武此刻再谏:“请尽斩之以绝其路,栅中人越多,粮食就消耗越快。”于是义家下令,将这批出栅的老弱统统杀死,把血淋淋的首级插在木桩上示众,恫吓栅中。“若让源义家破城,我们必将无遗孑矣!”栅中的俘囚看着自己亲人被斩杀的惨状,既怒不可遏,又无法突围而出,陷入了无奈的绝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等死。
  事态果然如吉彦秀武所言,冬季来临后,栅中的粮食飞速地耗尽着,清原军在无法投降和无法生存的夹缝中,全困在金泽栅中,大批大批凄惨饿死。
  冬雪之中的关东武士也倍感困苦,许多将士将自己的衣甲马匹送到留在国衙的妻子侍婢们卖掉,筹集归乡的川资,准备跑路。许多饿极的武士居然将战死的敌人和同伴的尸体化作了自己的胃中餐!
  在陆奥战场上吃过人,成为后来归乡的武士常挂在嘴边的谈资。
  整个奥羽战场笼罩于大片大片洁白的雪花所散播的死亡静默之下。
  战争的双方都在苦捱着,用自己仅存的一点点毅力苦捱。

  金泽栅之役壁画
  日期:2010-04-04 09:48:05
  家衡和武衡首先丧失掉支撑下去的意志力。
  深冬中的十一月十四日,清原家衡和其叔父武衡舍弃了栅中的族人,在金泽栅中燃起大火,然后在混乱之中逃遁而去。攻入金泽的义家军队,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武士们将长期所受的饥饿寒冷之苦,全部发泄在丧失抵抗能力的敌人身上。关于这场屠杀的具体细节我们也不太清楚了,不过与义家同时代的藤原宗忠在其著作《中右记》中这样说到:“源朝臣义家,身为武家栋梁,多屠戮无罪之人,积报必延及子孙矣!”丢弃了族人的家衡和武衡企图往更远方的北海道一带逃窜,时运不济的他们在蛭藻沼被捕,和同族的48名头人一起对面受戮。在源义家的屠刀之下,曾经在奥羽独占鳌头的清原一族的血缘者可算是彻底灭绝了。

  站在金泽栅尸骨堆上的源义家,得意洋洋上书朝廷,“武衡、家衡谋反,罪行过于贞任……请速下追讨官符,则献叛逆之首于阙下。”
  真是滑稽了,人都被你斩杀完了,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居然还在事后大邀其功,朝廷这次算是见识到什么是“先斩后奏”了,好在朝廷也不是个软柿子,对奥羽的“后三年之战”下了定论,“纯属私斗,不下官符,不赏其功!”一时关东武士群情哗然,义家又气又恼,便将清原一族首级全部扔在街道之上,任其发臭腐烂。后来源义家又做出个大胆的决定,朝廷不下恩赏我来下,将自己的私财全部散发给了将士们。

  关东武士个个感激涕零,伏在义家的面前发誓,“诸神明鉴,吾等生生世世子子孙孙,皆当效命于八幡殿也!”
  这一散,正如前言所云,散出了清和源氏和关东武士几百年的主从关系。
  日期:2010-04-04 09:51:41
  五、源氏的关东武士团
  前九年和后三年之战跨度很大,占据了日本11世纪下半期整整三十年的时光。此次战争实质上是在河内源氏武士集团和安倍、清原俘囚集团的一场争夺奥羽的争霸战争,确实如朝廷所言,是场武士间的“大私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