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西游记——这一番千山万水的跋涉背后究竟有多少故事》
第6节

作者: 博成侯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续搜神记》:赵固常乘一匹赤马以战征,甚所爱重,常系所住斋前。忽腹胀,少时死。郭璞从北过,因往诣之。门吏云:将军将马今死,甚爱惜,盛懊惋。景纯云:入通,道吾能活此马,则必见我。门吏闻惊喜,即启固。固踊跃,令门吏走迎之,始交寒温,便问卿能活我马否?璞云:得卿同心健儿二三十人,皆令持长竹竿,于此东行三十里,当有丘陵、林树,状若社庙。有此者,便以竿搅扰打拍之,当得一物,便急持归,既得此物,马便活矣。于是命左右骁勇之士五十人使去,果如璞言,得大丛林,有一物,似猴而非,走出,人共逐之,得便抱持归。入门,此物遥见死马,便跳梁欲往。璞令放之,此物便自走往马头间,嘘吸其鼻,马即起,喷鼻奋迅鸣唤,便不复见此物。

  日期:2011-08-04 10:42:17
  004“弼马温”的来龙去脉C
  宋代类书《锦绣万花谷续集》:“淮安军•猴戏马图”:李伯时尝于紫极宫壁间画猴戏马,马惊而圉人鞭之,时称奇笔。
  唐宋时代的“淮安军”都驻扎在今天的淮安市。唐代皇帝因为号称是老子的后人,所以非常推崇道教,当地就有一座名为“紫极宫”的道观,道观的壁画中有一幅李伯时绘的“猴戏马图”。这座道观和这幅壁画都非常有名,屡见于宋元明的方志、地理著作和笔记的记载。宋代苏轼和陈师道都有关于这幅壁画的诗文。
  李伯时,就是号称宋代白描绘画“当世第一”的李公麟,他在紫极宫所绘的《猴戏马图》壁画描绘的是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养在马厩中的猴子戏弄马,致使马受惊,而养马人则鞭打受惊的马使其安静下来。马厩畜猴,本意是为了保护马不生灾病,结果却导致马受到惩罚,结果是戏剧性的,所以苏轼说:“吾观沐猴,以马为戏,致使此马,窃衔诡辔。人言沐猴宜马,而今为累,真虚言尔。”

  陈师道所写的两首名为《猴马》的诗如下:
  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猿马情。
  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又伤生。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
  志行万里困一悟,吐豆乾侅甘伏枥。
  其主题与苏轼的也差不多。但是,通过“人言沐猴宜马”、“意欲防患”、“异类相宜”等话语可以肯定,在当时一般人的知识里,马厩养猴,是有益于养马的。
  日期:2011-08-04 10:45:26
  004“弼马温”的来龙去脉D

  《西游记》产生的明代,马厩养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的“猕猴”条下说:“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胡俗称马留云。”明代御马监中也曾养猴,或许还为数不少,以至因喂养开支过大而不得不减少数量:“于是放去乾明门虎、南海子猫、西华门鹰犬、御马监山猴、西安门大鸽等,减省有差,存者减其食料。”(《明史•食货六》)

  根据学者的研究,号称《西游记》作者的吴承恩约逝世于1582年(万历十年),大概二十年后(1600),金陵世德堂刊刻《西游记》。身处这一时代的谢肇淛(1567~1624),在他的《五杂俎》中已经有了关于“弼马温”的记载:“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这说明《西游记》的流行是如何地迅速。

  日期:2011-08-04 12:35:33
  005招抚孙悟空为什么一定要让太白金星去?A
  《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写到龙王和阎王上图告状之后:
  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首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太白金星是天界的鸽派,主张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孙悟空的问题。接连两次招安,姑息孙悟空的狂妄,最终导致了偷食蟠桃大闹天宫的结果。虽然这些并不能归咎于太白金星,但是毫无疑问,他在这些事情的发生上承担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为什么太白金星会成为这样一个角色,你以为他愿意吗?他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由他的原型决定的,实在由不得他自己。

  《西游记》中有许多不得不然的事情,比如孙悟空的官封弼马温,杨戬的降服齐天大圣,沙和尚的以骷髅为舟载三藏渡过流沙河,都因为有其故事原型,而不得不使情节往这个方向发展。太白金星的充当和平大使,也是因为背后强大故事原型的支撑,而使情节不得不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太白金星的原型是谁呢?是谁无可避免地让这位老神仙必须充当着孙悟空从花果山的妖猴到天宫次序破坏者的桥梁?
  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东方朔。
  日期:2011-08-04 15:39:30
  004“弼马温”的来龙去脉E

  西行取经的五人中(关于这个我要强调一下,取经是五个人,不是四个,千万不要忘记白龙马,我在后面还会分析和强调),与孙悟空关系最和谐的,不是唐僧,不是沙僧,也不是八戒,而是白龙马。
  你仔细想一想,白龙马对孙悟空的话是言听计从的。悟空为朱紫国国王看病,最重要的一味药是马尿,这是孙悟空命令猪八戒去取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逐走,下一站遇到黄袍怪,把唐僧变成老虎,在孙悟空不在的情况下,是白龙马继承了他的责任,充当其拯救三藏的角色。但是,白龙马本事不高,反而被黄袍怪打伤,他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回孙悟空,八戒担心悟空不肯回来,还担心悟空会打他,白龙马却说:“他绝不打你,他是有仁有义的美猴王!”

  可以说,所有人当中,没有一个人对孙悟空的性格有如此深刻的了解,对不对?这是猴子和马关系和谐融洽的一种延伸,一种人性化表现。
  当然了,白龙马和孙悟空之间关系的默契,还有其更深层的文化原因,后面我还会说,这里只说猴子和马的关系,点到为止。
  我们知道,孙悟空上天堂当弼马温,是太白金星一手包办的结果,在这段情节中,太白金星充当了一个桥梁作用。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天界招安孙悟空必须要派太白金星去?为什么不能派其他人?这里面有什么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吗?
  请看下一回:005招抚孙悟空为什么一定要让太白金星去?
  前面一段文字发错了

  日期:2011-08-04 17:09:18
  005招抚孙悟空为什么一定要让太白金星去?B
  东方朔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富有神奇色彩的角色,从《史记》对他的记载来看,他是一个诙谐且非常聪明的人物。《汉书》说他:“其事浮浅,行于庶众,童儿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去奇言怪语附著之朔。”由于东方朔在大众心目中的喜剧偶像的形象,在他死后,一些离奇的传说迅速地附会他身上,使他渐渐超脱于人而达于神的境地。其中,与《西游记》关系最密切的两点,一是说他乃太白星临凡,一是他偷食王母的蟠桃。

  东汉应劭的名著《风俗通义》说:“俗言东方朔太白星精,皇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言其神圣能兴王霸之业,变化无常。”
  这可以说对东方朔极尽神话之能事,但是由此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早在汉代,东方朔是太白金星的传说就已经广泛流传。这是将东方朔与太白金星挂钩的第一环。
  托名班固的著名小说《汉武故事》中说:“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
  这是将东方朔与王母和蟠桃挂钩的第二环,出现了东方朔偷食蟠桃的情节。
  在《西游记》中,偷吃蟠桃的是谁?孙悟空!孙悟空是由谁招安上天的?太白金星!
  日期:2011-08-04 17:18:4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