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的王公贵族们首先坚持不住,他们秘密派人联络李广利,表示愿意献出天马。李广利则明确要求:天马不仅要献出来,大宛国王和郁成国王也必须被处死。第二天,这两人就被叛变的大臣们绑缚到了汉营。汉军在大宛城下将两位国王斩首,向大宛索取了粮食,立亲近汉朝的昧蔡为大宛新国王,然后带上挑选出来的几千大宛马,踏上返乡的路途。
经此一战,汉朝的威望达到了新的至高点。有轮台、郁成、大宛的先例,西域诸国几十年中不敢妄动。后来班超出使西域,仅带几个人、几匹马就能降伏一个国家,甚至汉朝的使节可以随时废立其国君,调发几国军队攻打敌对国,没有一个国家敢不遵从。
日期:2007-10-15 18:53:41
汗血宝马的千年传奇
仅仅因为索求几匹大宛马,西汉与大宛之间竟然爆发了难以想想的惨烈战争。数以万计的生命早早消失,无数家园、城池被焚毁。大宛马的价值,竟是如此重要。
中国人虽然以定居的农耕生活为主,却一直是一个爱马的民族。在中国人心目中,马是一种阳刚、飘逸、有灵性的动物,是忠诚、刚烈的象征。尤其那些难得的宝马良驹,更是英雄建功立业的好搭档,是民间激动人心的传奇。这也就难过汉武帝为了几匹好马发动战争、大宛为了几匹好马不惜得罪西汉了。
大宛马是大宛特产的优良马种,有天马之子的美誉。据说,这种马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会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大宛马又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汗血宝马。
说起“汗血宝马”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许多传说。其中最浪漫动人的传说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在茫茫西域大漠中,一个孤独的旅人牵着自己心爱的马艰难地行进着。他与那匹经陪伴他走过千山万水的马已经被困在沙漠里整整七天了。
水早就断绝了。旅人的嘴唇早已经干裂得像枯树皮,满是尘土的脸上显示出历尽沧桑后的沉稳,一脸桀骜不逊的络腮胡须似乎也张扬着着主人刚烈的性格。
他放眼望去,大海一样宽广的沙漠似乎没有尽头,而水源却依然没有找到。旅人回头看了看那匹忠实的爱马,心里在痛苦地挣扎着。
突然,他地从包袱里拿出了一把长刀。爱马似乎明白了主人的心思,眼中全是哀痛,滴下了泪水。但它没有反抗,也没有逃跑,更没有惊恐,只是伸出它干燥的舌头舔了舔主人的手背。它在与主人告别。
刀终于挥了下去,划出一道美丽的光弧,鲜血飞溅了出来。但是,旅人的刀没有挥向爱马,却砍在了自己的手腕上。鲜血从他有力的手腕迅速地流出来。他把手腕凑到马的嘴巴上,笑着用沙哑的嗓子说:“快喝吧。”
马呆呆的看着主人所做的这一切,终于舔了舔主人的手腕,仰头一阵悲嘶。最后,他们没有死在沙漠上。马像发狂一样,用尽最后的气力带着主人冲出沙漠。旅人忽然发现,在马奔跑的身躯上,渗出了一片血色的汗珠。从此,这匹马的后代在狂奔之后,都会在肩胛部位流出血色汗水。这就是汗血宝马由来的传说。
传说毕竟是传说,与现实有很大距离。但这个传说却反映出了人们对人与马之前情感的认同、尊重,也反映出了人们对汗血宝马的喜爱。
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汉军战败大宛之后,挑选了3000匹优良的汗血宝马返回中原。但这些马在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剩下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精于汉赋的他专门为汗血马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yì)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骑兵的战力也因此大幅增强。
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用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晋朝以后,由于武将和骑兵逐渐向重甲方面转变,汗血马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因为汗血马的腰身比较纤细,腿比较长,灵活但不善负重,承载两汉的轻骑兵得心应手,但对于后来的重甲骑兵,就不是好的马种了。南北朝的时期出现了铁浮屠等典型的重甲骑兵,汗血马就逐渐让位于比较粗壮而不够灵活的河曲马了。有人认为,三国时关羽的赤兔马可能是河曲马和大宛马的杂交品种,因为它同时具有奔跑迅速和善于负重的优点。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西凉地区恰好是河曲马的原产地,而董卓军中也应该不乏比较纯正的大宛马后代。河曲马和大宛马谱系较远,杂交后很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后代,赤兔马应该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优良结果,而且获得这个结果的概率并不高。因为谱系较远的马配种,在当时的条件下可能会有两个负面影响:第一,马匹的性情暴躁,难以驾驭;第二,后代繁殖率低,畸形可能性大。
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大宛国王,宛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汗血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 唐代大画家曹霸画过这两匹马,可惜真迹已经不知所踪。曹霸的学生,著名画家韩幹画的《照夜白图》则一直被收藏在历代皇宫中。20世纪30年代,这幅国宝级传世之作流出故宫,藏在溥心畲(shē)家中。英国收藏家戴维德知道后,托人请求溥心畲转让,最后以一万银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幅画。后来,此画又从英国人手中转到了日本人手中,最后转到美国人手中,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宋以后,重骑兵逐渐没落,但汗血马不知为何始终没能重新成为军事舞台的主角。长期占据北方的少数民族依然迷信重骑兵的冲击力,无论是西夏的铁鹞子还是金国的连环马,都近似于重骑兵,而蒙古军团的迁徙式征服,又要更多地使用耐长途跋涉、适应寒冷气候的蒙古马,这就使汗血马在北方无法得到重用;而中国的南方河川水网加上山区丘陵,小型马匹更受青睐。
明代建国以后,火器盛行,辎重增加,更强调马匹的载重和拖曳能力,汗血马得不到用武之地。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有“马化为龙”的说法,有“龙马精神”的成语,有“人如流水马如龙”的诗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龙王的儿子还化为一匹白龙马,高驮着唐僧西天取经。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将龙与马联系在一起,可见人们对于马是多么喜爱。而对于汗血宝马,人们更是偏爱异常,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汗血宝马。诗仙李白就曾写过一首《天马歌》: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恋君轩,駷(sǒng)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宋代名臣司马光也以《天马歌》为题,写诗赞美到:
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
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