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国》
第26节

作者: 月明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毗国重女轻男的风俗在婚姻问题上最突出。《新唐书》称:“(苏毗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就是说,像古代中原有钱有权的男人妻妾成群一样,苏毗国的贵族女子都有很多丈夫侍候。据《唐会要》记载,在苏毗国,不仅是贵族女子,就算是最没钱没权的女子,也是家中的家长,有多个丈夫。女人生了孩子都随母亲的姓氏。而再尊贵的男性,也不能有妻子之外的女人。

  由此可见,苏毗国是一个并不多见的一直承袭母系氏族公社传统的国度。考证它的国家机构,已经属于奴隶社会,但观其风俗,则俨然是母系氏族公社。苏毗国人的生活有很浓厚的原始风情,平时喜欢在脸上涂抹颜料,头发也不论男女一律披散着。
  虽然保留着浓厚的原始风貌,但苏毗国却曾经是个非常富有的国家,属民以畜牧业、农业为生,男子务农狩猎,女子要么出将入相,要么就是尽享一家之主的荣光。苏毗国出产有上等黄金,还有黄铜、朱砂、麝香、牦牛、蜀马、骏马等。国中尤盛产盐,与印度有贸易往来,具备相当殷盛的国力。
  前边之所以说精绝国与苏毗国有关系,是因为在精绝国遗址出土的木简中的一些记载。根据木简的只言片语可知,精绝国王朝长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强大部落“SUPIS”人的威胁和入侵,并且步步加深,国王对“SUPIS”人的威胁十分担忧。在精绝人的眼中,“SUPIS”是一群像魔鬼一样野蛮、凶猛、可怕的敌人。有人据此认为,精绝国的消失就是“SUPIS”人造成的。

  推敲“SUPIS”的读音,与苏毗二字极其相近,苏毗国的位置,相对于精绝国来说,也确实是在其西南方。根据苏毗国的风俗来看,苏毗人保留着相当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已经不如封建社会的精绝国人看来,苏毗人必然是野蛮可怕的。虽然在精绝国遗址出土的木简中未见有“苏毗”等确切的字样,但汉朝时苏毗国不为人知也是极有可能的。精绝国曾经与“SUPIS”在一段时间里爆发了战争,而且经常打败仗。苏毗国在隋代时被记载人口有上万家,人口估计在7万以上。那么,在汉朝时,苏毗国人口也应该远在精绝国之上,更何况比较原始的民族青壮年男子都可以在战时成为战士,远不是仅有500士兵的精绝国所能战胜。种种迹象表明,“SUPIS”就是苏毗国。

  苏毗国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国度,曾经拥有辉煌的文明。遗憾的是,这个曾经以原始制度称霸一方的民族没有延续下来。
  由于实行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苏毗国内逐渐出现了裂痕,矛盾日益激化。
  当时,苏毗女王达甲吾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蚌苏则居于悉补尔瓦之宇那。达甲吾昏庸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放逐。念•几松怨恨在心,于是暗中策划,杀死达甲吾,投奔了墀蚌苏。
  墀蚌苏也不是英明的君主,被她器重的念•几松的妻子又恣意妄为,残酷虐待奴隶,于是激起民怨。一些大臣暗中联系吐蕃王南日伦赞,里应外合,一举占据苏毗王宫,处死了女王墀蚌苏,苏毗从此被吐蕃吞并了。
  后来,南日伦赞死于内部斗争,苏毗人造反独立。南日伦赞之子松赞干布即位后,又重新征服苏毗。
  苏毗与吐蕃合一后,迅速由女全社会转变为男权社会,苏毗军队因为战斗力极强,成为吐蕃武力扩张的得力工具,在河陇、西域一带屡次征战。苏毗也成为吐蕃的后方大基地。当时,苏毗具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吐蕃诸部中最强大。有的苏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就投奔唐朝。唐玄宗天宝年间,就有苏毗王没陵赞企图率部投唐,结果被吐蕃发现,没陵赞及其家族共2000余人被杀;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春,没陵赞之子悉诺逻也要投奔唐朝,事情再次暴露,其1000余部众被吐蕃所杀,悉诺逻本人则逃至陇右,后来到了唐都长安。唐以后,苏毗渐渐淡出历史,苏毗被逐渐藏化了。

  日期:2007-10-10 18:40:22
  精绝国消逝之谜
  精绝国的文献资料以及尼雅遗址的考古发现,让人们对精绝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汉书》和《后汉书》原本就提到塔里木盆地南缘有一个叫做“精绝”的国家,斯坦因和王国维都将精绝国的位置定在尼雅河流域的尼雅遗址,在当地发现的一枚汉文木简上也写有“汉精绝王”的字样。由此可见,精绝国确实是在尼雅遗址一带了。
  但是,精绝国里的居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什么杨的人呢?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绝国这个名字是突然出现在《汉书》里的,它以前的史书里,根本找不到精绝国的任何记载。

  尼雅河流域的人类活动历史,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精绝国人就是那些挥舞着石刀石斧的人发展来的。他们之间也许是继承关系,但也可能是毫不相干的两群人。
  从《汉书》首次记载了精绝国以来,此后的史籍对精绝国的记载都很少,而且是人云亦云,使我们对精绝国的认识极其模糊的。
  比起史籍来,考古工作者能够向我们讲述的要多许多。尼雅遗址那些辉煌的发现,就是属于精绝国时期的遗迹和遗物。遗址里的建筑、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们揭示出了这个早期绿洲城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人们瞠目结舌。
  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作为一个袖珍国家,仅有500名士兵的精绝国在那个兼并战争如同家常便饭一样的时代是不可能长期独立存在的。楼兰国在改名鄯善之后,因为是西出阳关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盛极一时。大约在东汉王朝的末年,强大起来的鄯善兼并了包括精绝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

  日期:2007-10-10 18:41:22
  鄯善王对精绝的治理比较高明。他任命当地的一些有势力的人物,委任官职,负责管理精绝州的人民。国王还保留了直接派遣官吏检查税收和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他还下令:全国的百姓如果在地方上遇到司法、行政、民事纠纷,都可以直接上诉国王,由国王本人裁决、处置。
  那时正是西晋时期,精绝人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曾经辉煌过的城邦,它的创造者在历史没有记载的情况下失踪了。
  斯坦因曾在书中记载了一发掘经历:“……土块刚挪开,就见鲁斯塔姆(斯坦因探险队的成员)的双手挖进了光秃的地面。还没等我发问,他的手已从挖了不到六英寸深的洞中拽出1枚完整的矩形木简,封泥完好,函盖仍由原来的线绳捆扎完好。鲁斯塔姆的手指好象突然灌注了‘寻宝人’的力量。在扩大洞口,很快我就看到,靠近墙的地方及墙柱基座下,堆满了层层摞起的同样大小的木板。”

  根据斯坦因的描述,这显然是被人有意识地掩埋起来的一批文件,堆放在这处房屋的一个隐秘的房间里。后来的考证证明,那里是一处官署,负有保存公文和经济文件等方面的职责。这些契约等文献可能打算永久地保存在那里,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斯坦因也说:“从这批契约埋藏时得到的照顾以及对埋藏地点的标示(在埋藏点前发现的那一大块泥块无疑就是起这个作用,也就是它促使鲁斯塔姆动手刨土)来看,文书的主人明显是在紧迫中不得不离去,但却抱有重返的念头。鲁斯塔姆一下就猜到那块标志的用意,因为现在农民被迫弃家而去时,他们仍然这样做。在掩埋时既没有遮盖,也没有用容器来保存这批极有价值的文件,这本身也清楚地表明离去之匆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