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一将星》
第5节

作者: 悬疑大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何况,吴起在卫、鲁、魏都叫吴起,历史记载没有其他名字,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所以,第二疑:曾子会收杀人犯为徒吗?
  -
  (待续)
  ————————————————————————————————
  日期:2011-04-15 00:20:10

  【战国第一将星】
  ———————————
  -
  【09】身世质疑之三:母死不回?
  第三个值得质疑的是吴起在母亲死后,曾参因为他不回去奔丧而与他断绝关系。

  吴起既然杀人奔鲁在先,他即便是有心回卫奔丧,怎么又回得去呢?
  难道被杀30多人的亲戚朋友都不找他报仇?
  乡邻四里都为他杀人拍手叫好?
  官府允许随便杀人?
  假设:曾参知道他杀人而原谅了他才收其为徒的,现在又叫他回家奔丧,岂不是故意借官府之手杀掉吴起?既然知道吴起做不到,当初就不该收他为徒,收为徒后又来与他断绝师生关系,岂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不嫌多余么?
  又岂不是将曾参刻画成阴险狡诈的人,像是谦谦君子吗?

  东方玄认为,曾子不会是不懂得社会状况的低能儿,不会做出如此荒谬的事情。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吴起是法家人物,历史上的变法者,不免有人向他泼脏水,司马迁故意不详察,收录了漏洞极多的道听途说小道消息,再加上司马迁本人就是一儒生,正处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现实社会之中,有意无意的将法家的吴起妖魔化了。
  在历史上,曾参最著名的先进事迹是“卧冰求鱼”的典故。
  传说曾参母亲卧病中想喝碗鱼汤。不过,此时正值隆冬,曾参顶风冒雪赶到集市,变卖了自己的棉袍,欲给母亲换几条小鱼熬汤喝,不料寻遍集市,未见卖鱼的。他又赶到赵王河边,毫不迟疑地扒开积雪,脱去上衣,卧冰求鱼。当他以赤子之心融开厚厚冰层,一条重逾1斤的鲤鱼跃出冰窟。
  曾母喝了儿子做的鱼汤,病愈如初。
  人们说,曾子卧冰求鱼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为此上苍特别开恩给曾母延寿十年。

  这个故事表明的是儒家提倡的“孝道”精神。
  结论应该清楚了——
  儒者为了歌颂曾子,编造一个段子来做反面教材,以此对比吸引眼球,加大影响效果。
  -
  (待续)
  ————————————————————————————————

  日期:2011-04-15 14:28:59
  今日第三更:【战国第一将星】
  ———————————————
  【10 】编段子是国人的爱好
  编段子是国人(无论古今)的爱好。

  有人恨曹操,编段子说曹操死后老婆被人玩弄(见蒲松龄的《聊斋》)。有的段子跟故事中的人物毫无关系,比如说古代有人遇到外星人和飞碟,说出来担心别人不相信,于是就编个段子说是秦始皇遇到外星人(司马迁《史记》)和飞碟(出处略)。
  借名人之口说道理的事例在文献中亦屡见,其中最典型的是“叶公好龙”。
  沈诸梁是春秋末年楚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因为平息白公叛乱有功,做过楚国的相国(尹),对楚国有过很大贡献。
  说段子的就拿他来说事儿,编派了著名的成语“叶公好龙”。
  因为历史中的沈诸梁有一块封地,即采邑,在叶(今河南叶县),叶公的名头就是根据这个演变而成的。可以说,叶公好龙成语中的 “叶公”是个虚伪人物,沈诸梁却是个英雄人物;编段子的将他们硬是捏在一起了,将叶公说成是言行不一致的人。

  真实的叶公并不是这样的人,而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诸如此类非常多,比如《黄帝内经》、《周公解梦》、以及《尚书》中的伪篇等等。
  这样的事例到现代还有。
  比如现代人编的晕素段子,大都是拿名人(有的还是当代领导人)说事儿。
  最有趣的是数年前关于李登辉的段子:说的是蒋经国病重之际,身边的人问他接班人是谁,蒋经国因为要上卫生间,就操着江浙话说:“你等会儿”(意思是过一会儿我再告诉你),谁知他进了卫生间就没活着出来,“你等会儿”成为最后的遗言。

  大家使劲的想呀想:接班人谁呀?
  终于破解“你等会儿”是“李登辉”的意思(江浙口音)。
  所以,李登辉才当上国民党的继承人。
  这是拿名人开涮的现代段子经典案例,跟古代的一脉相承。
  儒生故意拿讨厌的法家人物吴起,来反衬儒生家先进人物曾子
  ——以大不孝衬托大孝。
  一褒一贬。

  呵呵,有人故意开涮吴起,烘托儒家先圣。
  当然,这里也有个史料比较缺失的客观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咸阳宫,毁掉了不少珍贵的孤本文献资料,所以,从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周贞定王元年)那一年因为《左传》记事的结束之后,到后来的百多年历史(到公元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战国历史的记载是非常残缺的、零星的,直到几百年后的西汉司马迁补写那段历史,难免有错讹之处,难免有传言之误。

  也有人认为:吴起是拜曾参的儿子曾申为师。
  其实,无论拜谁为师,特别是儒家的,都不可能容忍或者收留滥杀30人的人做学生的。
  这个疑点在本文中还有论证(一步步来,这只是开个头)。
  -
  (待续)
  ——————————————————————————————

  日期:2011-04-16 00:16:42
  【战国第一将星】
  ———————————————
  -
  【11 】吴起杀妻:谜点之一
  既然吴起年轻时枉杀30多个无辜之人,那么,干脆再给他加一杀人罪名:杀妻!
  非但杀人有人信,吴起“杀妻”也是有人相信滴。
  ——这是吴起命运的第二个起落阶段。

  我们来看一看吴起杀妻的历史记载——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求将,大破齐师。”(《资治通鉴》卷第一)
  其实,司马光的此段史料,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伐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孙子吴起列传》)。
  两位司马都认为吴起杀妻求将,但是,没有说是啥时候,即哪一年杀的呢?
  有人认为,吴起杀妻求将,发生在公元前412年(周威烈王十四年)(出处略),也有人认为发生在公元前410年(周威烈王十六年)(出处略)。
  历史背景是:齐国进攻鲁国,鲁国国君想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对他有所怀疑。吴起由于渴望担当将领成就功名,就毅然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自己并不倾向于齐国,史称“吴起杀妻求将”。鲁君终于任命他为将军,率领鲁国军队与齐国作战取得胜利——这个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中记载得比较详细(当然,这是文学作品,算不得数,但是,同样加深和坚定了后人的概念——吴起杀妻求将)。

  前面所说的历史背景是:齐国进攻鲁国。即:在齐国进攻鲁国被鲁国打败了,作为前提。
  所以,得到战国战争史中去查一查——有没有鲁国打败齐国的记载(还得比较接近的年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