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云》
第24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4-27 19:29:25

  宝钗听说金钏跳了井,“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从这里看出,薛宝钗要重燃王夫人的希望,可以说是迫不及待。来到王夫人房中,见她在房内“坐着垂泪”。而王夫人见宝钗来了,未等宝钗开口,先向宝钗说起了金钏跳井之事,并欲盖弥彰地解释道:
  “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听见王夫人如此先占地步,心机灵敏的薛宝钗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对薛宝钗而言,王夫人有隐情,正是自己卖乖讨欢心的绝好机会。宝钗便顺着王夫人说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接着,薛宝钗进一步发挥自己颠倒黑白的推理能力,为王夫人开脱道:

  “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宝钗的一番推断,将金钏的死因分析得天衣无缝,也让王夫人从心理上为自己开脱了罪名。接着,为了让王夫人的内心彻底释怀,薛宝钗又说道:“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事实证明,薛宝钗拍马屁的功夫绝对一流。薛宝钗洞悉金钏的死有隐情,而且与王夫人有着必然的联系。王夫人之所以先声夺人,就是避重就轻,这也暴露出她内心不安,生怕真相暴露,让自己无立足之境。为了迎合王夫人,让王夫人内心彻底释怀,薛宝钗不惜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作了一番恐怕连她自己都不相信的推理,将金钏的死归咎于她贪玩而出了意外。作为一个下人,被主子撵了出去,这是多大的罪过,多丢人的事情?而且对自己人生的发展轨迹将产生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她还有心思“各处去玩玩逛逛”?当她白痴啊?所以,薛宝钗也觉得这样的推理实在经不起仔细推敲,便进一步以金钏是“糊涂人”为由,说即便她是赌气跳井,“也不为可惜”。这是一种什么思想?这是为了一己私利,漠视生命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或许是长年累月地吃“冷香丸”,让她对一个生命的逝去如此冷漠。

  尽管我们听不下去,但薛宝钗的一番话正中王夫人下怀。这还不算完,由于金钏死得突然,王夫人本意想拿两套妹妹们的新衣裳给她装殓。但王熙凤回说,最近其他的妹妹没有做新衣裳,只有黛玉作生日有两套。王夫人觉得,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拿她的新衣裳为死人装殓,黛玉肯定会忌讳。薛宝钗又抓住一次机会,说道:“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王夫人怕她忌讳,宝钗又说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于是起身去取来衣服。回来时,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在数落他,见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情形,证实了自己之前的推测——金钏之死必有隐情。宝钗关心的不是隐情到底是什么,而是感到心满意足,因为之前的一番话,是建立在金钏之死有隐情的基础之上的,此时隐情坐实,自己的话必然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自己在王夫人心中也增添了感情的砝码。

  薛宝钗先是一番开脱之辞,后是主动送出自己的新衣,这些都让王夫人发自内心的感动,她对“金玉良姻”的希望之火,缓缓重生。这星星之火,将会随着袭人的一番肺腑之言,熊熊燃烧,“木石前盟”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将逐渐黯然失色。
日期:2011-04-28 18:11:14

  王夫人心中的希望刚刚恢复,袭人就适时地杀了出来,这就是第三十四回的袭人告密。一直以来,袭人向王夫人告密,被普遍地认为是袭人的一大污点。实际上,袭人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而始作俑者可以说就是贾宝玉自己。
  第三回说到袭人“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怎么会突然倒戈,向王夫人告密呢?直接的导火索发生在第三十二回。在说明这一事件之前,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袭人内心中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动机与环境的综合表现,而动机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角色。我们知道,封建时代主、仆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就算是仆人也分三六九等。贾府的仆人分为两大类:家养、非家养。所谓家养,即“家生子”,就是其父母甚至祖父母也是贾府的仆人,比如林红玉、鸳鸯、赖大、李贵等等,用满清的说法,就是“世代包衣”;非家养则是从外面买来的。同样是仆人,家养的地位要高于非家养。那么,在贾府地位颇高的袭人属于哪一类呢?答案在第十九回,袭人对宝玉说起母亲、兄弟要赎自己出去,宝玉问缘由,袭人便说:“我又比不得是你这里的家生子儿,一家子都在别处,独我一个人在这里,怎么是个了局?”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袭人并不属于“家生子”系列,她是如何进入贾府的呢?下面有补叙。袭人刚得知家人要将自己赎回时,“至死也不回去”,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也就是说,袭人是被家里人卖到贾府来的。虽然她是非家养的仆人,但地位却是相当高的,好比怡红院的“第一名押司”。她能够得到这样的地位,是贾母、宝玉喜爱的结果。

  围绕着袭人的身份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袭人决不会幻想作宝二奶奶,这是一个大前提。第二,作宝玉的姨娘是袭人的终极目标。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第六回,宝玉梦中醒来要与袭人“初试云雨情”,袭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书里是这样写的:“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有了这段风情之后,“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

  应当说,相对于赵姨娘野心勃勃地想利用贾环继承所有家产的愚蠢做法,袭人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的。同时,与宝玉“云雨情”之后,袭人也就算是成功了大半,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什么“东风”呢?宝玉长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