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19节作者:
一金一鑫 日期:2011-04-18 20:23:05
(八)庐山高哉几千仞兮
嘉祐二年的这次考试,欧阳修等人锁院五十日,行踪限定,在公职寂聊之余,诗情大发。他每日与同试的梅尧臣等五人相互作诗唱和,共作诗一百七十首余,集为《礼部唱和诗》。欧阳修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心里十分快活,说当时负责抄录的笔吏疲于写录,僮史奔走往来,每每将各人的文章读出,常常哄堂绝倒。自谓一时盛事,前所未有也。
尽管落榜的士子们采取不满抗议、沿街拦截、投寄祭文等言行,但欧阳修这次贡举之后,考场文风随之一转,务实求新的风气渐渐为人们所认同,“场屋之习,从是遂变”。这一年,无论对于欧阳修,还是对于中国文化史来说,都是具有指向标意义的年份,标志着中唐以来的第二次诗文丨革丨新运动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
对于奖掖后进,荐举贤人,欧阳修丝毫没有犹豫,他在推荐苏轼、曾巩、司马光等人的奏章里(包括吕惠卿),称赞其可用之材,为国举贤,并且中肯地表态,如果缪举不实,甘同其罪,颇有当年韩愈荐拔文士之遗风。
宋仁宗一朝,惟有文学著作堪为后世楷模。作为当朝文学领袖级人物,欧阳修自有其丰厚的文学建树。诗、赋、词,每作新出,天下传诵。欧阳修笔下的文学,手托唐宋两朝,是宋朝为数不多的具备盛唐气质的文学家。倘或打开欧阳修的文章,你可以清楚到看到,中国几千年来人文政论文章的脉络,欧阳修吸收了前辈的精华。有屈原的,有贾谊的,有嵇康的,有韩愈的,有白居易的。欧阳修的气质是综合的,全面的,他有“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那种白居易式的闲情,也有“今者吏愚不善政,民亦游惰离于农”那种杜甫式的悲愤,也有“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的那种刘禹锡式的豪放。
欧阳修有一首《庐山高》,“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截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他自己也甚为满意,一次乘着酒意对儿子说,这首诗,恐怕今人不能作,只有李白能作得出来。据《王直方诗话》中记载,宋朝名士郭功父得到这首《庐山高》,一日遇梅尧臣,梅说得知欧公作此诗,郭当即为之背诵。擅于作诗的梅尧臣在欣赏之余不禁叹息,我就是再写三十年,也写不出其中一句啊!于是置酒,郭功父再次背诵,饮酒不辍,“凡诵数十遍,不交一言而罢”。这一顿酒,他们吃得最痛快的,是欧阳修的一首诗。
庆历四年,仁宗下令重修《唐书》,以纠正《旧唐书》的不足。中国二十四史中,唯有唐书是重复修撰。宋祁奉命修书,因为欧阳修在此期间修《五代史》,后来其入主书局受命续编。欧阳修负责其中的纪、志、表部分,宋祁负责列传部分,前后历时十七年,耗时为多。书成之日,欧阳修进上,有御史说,按照旧例,只需将作者列书局中官职最高的人即可,欧阳修觉得不能抹杀前辈宋祁的功劳,坚持不愿意“掩而夺其功”。于是,《新唐书》上欧阳修与宋祁的名字兼列。宋祁听说这件事后,十分感慨,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喜欢各自为战,欧阳修这说做,真是前所未闻!
其实,从滁州之后,这个青年醉翁就幡然醒悟。功名,不过是纸糊的灯笼,徒有其表。再好的褒奖,再高的官衔,都是转瞬皆成烟云。也许,还抵不上苏东坡的一篇美文,更能让欧阳修击节叫好。而他,甘愿成为北宋文坛和政坛的一名伯乐。
日期:2011-04-19 21:16:25
【词语】:艺祖
【释义】:(1)《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
(2)孔安国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文祖之庙。艺,文也。”
(3)亦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唐玄宗《起义堂颂》称唐高祖为艺祖。
【详细解释】 亦作“萟祖”。有文德之祖。《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 孔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 文祖 之庙。艺,文也。”孔颖达 疏:“才艺文德,其义相通,故蓺为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唐 张说 《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肃肃艺祖,滔滔濬源。” 宋 沉遘 《五言陈桥驿》诗:“萟祖昔臣 周 , 周 德久已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艺祖》:“人知 宋 人称太祖为艺祖,不知前代亦皆称其太祖为艺祖……然则﹝艺祖﹞是历代太祖之通称也。”
日期:2011-04-19 22:06:47
(九)从天而降的两件绯闻
欧阳修的一生,仿佛注定了要吃尽千百般苦。丧父、失妻、夭女、贬官,所有的来自外界的打击,都没有使他颓唐,而且让他充满了战斗的激情。愈挫愈奋,是他区别于旁人的特点。他从最初的馆阁校勘,到权知贡举的考官,再到执掌军国要事的枢密副使,以及宰臣之位的参知政事,欧阳修以他的勤勉和忠正,赢得了帝王和大臣的好评。
很奇怪的是,宋史上记载,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好,与那些慕名来访座谈,却从来不谈文章,只谈吏事。这一点,也许与他从小接受母亲的教诲有关,他觉得,从政之人,理应倾心国事,奉公为官。他觉得文章只可润身,而政事可以及物。他从四十二岁起,就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到了五十九岁,得了消渴之症。尽管如此,欧阳修一直坚持在岗位上,带病坚持工作。
欧阳修最大的优点,也成了他致命的弱点——性格刚直,不肯曲意奉迎,欧阳修的父亲,就是刚直著称,而欧阳修前后三娶,岳父胥偃、杨大雅、薛奎都是正直之士。在他的家族、朋友圈子中,都是耿直之人,因此欧阳修讲话,尽言无所隐,不会转弯抹角,有一说一,面谕可否,常常会说得很难听,让人下不了台面。
那些遭到欧阳修口诛笔伐的人,也从未停止过对其人格污陷的不轨之欲。然而,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惟一的办法,就是他的家庭,从他的艳词入手。欧阳修一生之中最为头疼的两件事,就是关于“盗甥”与“私媳”的“绯闻”。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欧阳修《望江南》
这件事发生在欧阳修被贬滁州前夕。他同母胞妹妹当初嫁给张龟年,妹妹便带着小女儿投奔欧阳修,等这个外甥女长大,欧阳修身为舅舅,便作了主张,将其许配给堂侄欧阳晟。谁知这个小丫头不争气,与家仆私通,事情败露后,由开封府审理。那些审理者不知怎么就将其中联系到欧阳修身上,说舅甥两人早有奸情,中书舍人钱勰甚至举出欧阳修的《望江南》,加以佐证,说欧阳修当时就有染了。可怜欧阳修到到滁洲任上还念念不忘此事,向仁宗倾诉。
然而,当身为参知政事、年过花甲的欧阳修听到弹劾他的“私媳”案时,还是有些吃惊。由他一手擢拔的御史蒋之奇报告朝廷,说欧阳修与媳妇有情况,并举他的《醉蓬莱》为证。
两次的诽谤,让欧阳修不能忍受。他不知道,世间还有如此恶毒的攻击。诚然,欧阳修年轻时作有不少词,其中有些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确有卿卿我我的男欢女爱,缠绵之情,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些攻讦者,竟然采取这样卑鄙的手段加以中伤。
于是,欧阳修杜门不出,坐等公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