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
第32节

作者: 谁知我是苍鹰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04年11月3日,在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人们首次把《孙子兵法》与战略文化结合起来,以战略文化为视角推进孙子兵法研究,阐明《孙子兵法》关于哲学范畴的理论精髓,探讨了其战争观、战争指导艺术、战略战术理论、军队建设思想等军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安全热点。2006年5月31日,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心议题为“孙子思想•大国关系•中国和平发展”,首次将孙子思想与大国关系和中国和平发展的主题相结合起来,与会领导、将军、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前和未来国际安全形势和热点等问题。2009年11月2日,第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军事科学院和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主办,来自港澳台以及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瑞典、奥地利、马来西亚等10数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战略问题的专家学者、退役将领等出席,大家围绕“《孙子兵法》与和谐世界”、“《孙子兵法》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与战争控制”、“《孙子兵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孙子兵法》的精髓,更好地运用这个人类共有的思想文化遗产,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子兵法》在海外备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已有日、法、俄、英、德、意、西班牙等30余种语言文本,不少文本有许多不同的译本,总计有数不下上千种刊印本。美国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先是集中在军界和情报界,逐渐扩展到政界、商界和文化界,美国民间对《孙子兵法》的热情度很高,有上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或俱乐部在频繁活动。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参考书,美国国防部在军官中举办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该书早已成为美国军官的必读书,每年各军种向军官推荐读书书目,《孙子兵法》都会作为必读书列入其中。在美国国防大学和陆军军事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指定参考书目里少不了《孙子兵法》的身影。在美国近年来颁发的《2010年联合构想》、《未来联合作战概念》、《联合核作战条令》等作战条令,以及美国国防部2006年度《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和国会国防小组委员会发布于2007年的、对该报告的审查报告《国防的转变——21世纪的国家安全》中,都引用了不少孙子的格言。

  有种说法是,日本对《孙子兵法》评价最高,美国对《孙子兵法》运用最好。美国是实用主义,把《孙子兵法》当做解决问题的工具,相当于把内涵深厚的《孙子兵法》给器物化了,这就注定了美国人无法领略《孙子兵法》的高超境界,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慎战和避战思想,即应当尽量避免战争,不义的战争就不要打,要尽可能的避免战争,这便是战争控制思想、战后“修功”思想,等等。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历经2500余年依然璀璨生辉。西方的军事著作出现很晚,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又臭又长,所以美国国防大学将《孙子兵法》列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前面是理所当然的。中国战略文化和西方战略文化的对比,恰似《孙子兵法》之于《战争论》,前者为和平与发展服务,后者仅仅是战争指导手册,现在美国重视《孙子兵法》,学习的仅是如何打好战争。

  用伊拉克战争美军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的话说:孙子,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有美国媒体报道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海军陆战员带着《孙子兵法》上战场”,也有媒体夸张形容道:“一位看不见的中国人指挥美国人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小布什政府首任国务卿鲍威尔坦言,凡是美军士兵都知道《孙子兵法》,几乎每个美国军官都读过这本书,仅他家里就收藏了好几种版本。美国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访华,曾研究过《孙子兵法》并发表学习的心得。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人借鉴了《孙子兵法》的谋略,把战略层面的东西变为实用工具,可谓取其皮毛而弃其精华。美国决策者只会用《孙子兵法》推进战争,而不会用《孙子兵法》来反思伊拉克战争。2008年美国媒体批评小布什没读《孙子兵法》,因为美国制定的战略和战术都不对头,所以将士官兵们在伊拉克打得灰头土脸,《奥兰多前哨报》刊文《现在读孙子已经太晚了》,文章开头写道:“如果布什总统能抽空读读《孙子兵法》,那么美国在伊拉克战场的军人与平民伤亡,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文章末尾期待下任美国总统在入主白宫之前,能好好看看这本神奇的书,避免重蹈覆辙。然而,该书远远没那么神奇,泼出去的水如何收回来呢?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结局注定是失败的,《孙子兵法》倒是在理论上,能够揭示这种必然性。

  胡锦涛访美期间,中方不但向小布什赠送了《孙子兵法》,还向其他重要官员赠送了这份礼物,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应该收到了,我们指望着他能读出些什么来、悟出些什么来,为其伊拉克政策提供战略参考。遗憾的是,拉姆斯菲尔德的日子不多了,他很快就要离开五角大楼了。不过不用担心,接替他的是罗伯特•盖茨——这位布什家族的老朋友——他是《孙子兵法》的爱好者,如果能提早半年履职的话,他是有可能收到中国官方的赠礼的,当然,考虑到甄选国防部长新人选的重要性,可能此人在胡锦涛访美之际已经被圈定,让未来的防长大人见见战略对手的首脑,也未尝不通情理。

  罗伯特•盖茨熟悉《孙子兵法》不值得奇怪,怀疑他熟悉《孙子兵法》倒是值得奇怪的,因为这与“知己知彼”、“不知彼而知己”、“不知彼不知己”相关。他23岁时就加入中情局,然后进入乔治城大学深造,于1974年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苏联汉学研究:克里姆林宫观点中未被利用的资源和关于中国当代事件的争议》。一个美国年轻人研究故纸堆里的苏联汉学、并透过历史尘埃把目光落在当代苏联和中国身上,而国内某些评论家却宁肯相信盖茨不可能熟悉《孙子兵法》,总是以自己残缺的大脑、低级的智商、油滑的嘴舌,侮辱别人的眼光。这些人还得出莫名其妙的结论,如中国人自信不足、爱沾祖宗的光等等,盖茨走马上任防长时,有媒体称他没有携《孙子兵法》上任,他案头上也没有放《孙子兵法》等等,庸俗媒体总是擅长庸俗化动作,从灵动抽象的说法中寻找具体的蛛丝马迹。就像孙子没有指挥海湾战争,孙子的幽灵没有盘桓在战争机器旁边那样,《孙子兵法》怎么可能出现在防长案头,但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有的。

  罗伯特•盖茨是老牌特工,在情报界有着26年的深厚资历,先后辅佐过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五位总统。早在1987年,里根总统就提名他接掌中情局局长,但因水门事件余波的影响而放弃任命。1991年老布什总统再度提名他出任中情局,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中情局局长。他对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事件发挥过作用。拉姆斯菲尔德辞职后,小布什请盖茨重整江山,后者也愿意临危受命:“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将决定今后几十年的世界格局,美国现在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刻。在军中服役的许多孩子处境危险,所以我接受总统的邀请为国效命。”在定性伊拉克战争的“胜与负”时,他大玩“既没有也没有”的模糊概念:伊拉克战争没有胜利,.伊拉克战争也没有失败,但如果美国失败了,将给中东地区带来灾难。美国在全球为何陷入困境?他似乎认同小布什团队的观点:因为美军的战术、手段不太好,而不是战略、方向的不太好。于是,自盖茨走马上任的那天开始,在美国的战略、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许多特工式的战术、手段被释放出来,有CIA风格的事端接连在世界多地发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