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0日至18日,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在谈到朝鲜半岛核问题时,胡锦涛重申了中方的原则立场,指出六方会谈是解决半岛核问题的有效机制,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妥善处理有关问题是正确的选择。
这个时间段很特殊,中东局势正在走向失控,1月10日伊朗重启核研究,伊核危机骤然升级,美国威胁要进行军事打击。伊朗高官刚刚访问过北京,中伊两国签订大量经济合同。考虑到朝鲜和伊朗间的军事合作关系,朝鲜领导人可能会与中方就伊核问题交换意见,下面我们仅就东亚地区范围内关注金正日访华事件。他的参观考察路线几乎与1992年邓小平南巡路线重合。在北京,金正日参观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湖北、广东,他分别考察了武汉、宜昌、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参观了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十多家单位和企业。期间,他表态说,朝方也十分注意发展经济,愿意加强同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美国、日本不断给朝鲜制造麻烦的情况下(如美国放风针对朝鲜局势在关岛部署第四代隐形战机、日本叫嚣针对朝鲜的弹道导弹而与美国共建导弹防御体系),金正日访华让那种“朝鲜政局不稳定”及“美日准备用军事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的论调不值得辩驳。朝鲜政局很稳定,朝鲜政权很安全,因为有中国提供军事保护,金正日也对中国保护伞有绝对的信心,他花1个多星期的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切身体验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他优先考虑经济、而不是政治、更不是军事,通过发展经济来维护社会、国家的稳定。
美日针对朝鲜实施经济封锁,中国有意扩大在朝鲜投资,并拉上韩国对朝鲜进行投资。无论从任何角度讲,朝鲜肯定也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由于外部环境险恶,朝鲜方面始终觉得条件不成熟,它很担心中国影响全方位渗入,所以想过拉韩国、拉日本、拉美国进来,让各方共同参与、相互制衡。美国的东北亚战略就是搅局,阻碍东北亚地区的整合和发展,又怎么可能参与朝鲜经济改革?韩国、日本的对朝政策受美国控制,更加不值得寄托。东亚格局的演变是个漫长过程,很长时间后才能迎来质的改变,如果要等到外部大环境变好后,才开始启动朝鲜经济改革,恐怕就要等到猴年马月了,那时候中国的影响力更大,更不可能被美日力量制衡。
金正日在北京谈到,中国取得了惊人发展,中国南方城市特别是经济特区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并且说出“这充分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的话语。这是金正日第二次踏上深圳的土地。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建议首次访华的金正日到深圳这个中国改革之窗看看。今天,金正日不辞劳苦的在中国大地上万里奔波,坐着火车重走邓小平南巡路线图。在亲眼目睹深圳20多年来的沧海桑田之变后,他那句“这充分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的语句绝非是泛泛之言。以前,金正日访华通常仅在北京、东北附近转转,以及到金融中心上海走走,即便如此,当年金正日视察上海后,回去就着手实施了价格改革。这次访华后,朝鲜会着手深化改革、加大开放进程,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考虑设立经济特区,并有可能借鉴中国改革经验、进行全面经济改革。
虽然是非正式访问,但中央政治局九大常委全部与之照面,期间更有政治局委员全程陪同,中国给了“非正式访问”的金正日最高的礼遇。另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画面,金正日访问了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这些画面足以让人遐想联翩,是否在向外界传达这种信号:朝鲜或许愿意考虑放弃核方式、而改以常规方式即以水力发电、或者火力发电的方式去获得电力?朝核问题仅仅是披着“核”马甲、但绝非简单的“核”问题!
围绕着伊核问题,中俄美在东亚、南亚进行了互动。
日期:2010-12-26 15:29:33
接上
3月2日,印度总理辛格和美国总统布什在新德里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核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同印度共享核技术和核燃料,也就是向印度提供核技术和核燃料。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对印度实施制裁,现在主动投其所好,不惜进行核扩散。小布什承认,这项协议有悖于传统核协议中的相关原则,但他强调“不再拘泥于过去”,要尽力“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声称协议有利于美印两国人民,“印度拥有民用核工业符合美国利益,因为它能缓解全球能源压力,减少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降低美国人消费石油的成本。”
这标志美国对印政策及核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对世界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美国向印度提供核技术和核燃料,着眼于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印度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美国的做法无异于核扩散之举,批评家称协议向伊朗和朝鲜传递错误信号,也向美国反恐盟友、印度假想敌巴基斯坦传递错误信号。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为伊朗受到不公平待遇鸣不平,他认为从伊核问题引起的国际争端来看,美国和印度的重大核技术交易的达成不合时宜,一边和《核不扩散条约》非成员国印度大搞核合作,一边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视而不见、却施加非军事制裁和军事威胁。
以反制“中国威胁和巴基斯坦威胁”的名义,瓦杰帕伊政府于1998年进行了标志着印度核武器发展里程碑的系列核试验。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默许了印度的核试验,虽然事后立即宣布对印度制裁,但这种制裁是装模作样的。两年后,克林顿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和瓦杰帕依领导下的印度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协定》、决定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成立反恐怖主义联合工作组。
南亚核竞赛被引燃了,在印度按下核爆炸的按钮后,巴基斯坦紧接着按下核爆炸的按钮。印度在大国默许下跨入核门槛,紧接着又在大国制衡下多出个核邻居,在突破束缚的时候发现自己周围有了新的制约。想当南亚霸主的印度,原本拥有常规军力优势,现在突然发现永远不可能武力夺回克什米尔地区了,克什米尔领土争端再也不会有谈判之外的解决途径了,这不可谓不是印度在战略目标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用克什米尔问题的永久化换取来核大国梦,以及用“当南亚霸主的野心”打碎了“当南亚霸主的梦想”。印度拥核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带来压力,巴基斯坦拥核对印度和美国予以反击。巴基斯坦拥核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它在地理上紧贴中东,在文化上属于伊斯兰国家,如果巴基斯坦借地利之便、文化之同,把核技术、核武器传播到中东某个有严重仇美情绪的伊斯兰国家(伊朗),那么必然会对美国中东战略带来致命冲击。
直到今天,巴基斯坦拒绝在伊核问题上支持美国,该国政府明确声称“伊朗是否继续其核武计划是伊朗自己的事”,声明“拒绝在任何时候因伊朗核计划去参与制裁、封锁伊朗之任何计划”。
3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访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去年中俄两国签署了在莫斯科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