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法国总统希拉克来到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的核基地进行视察,他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表示法国“核威慑”原则已经扩展到保护法国盟友以及“战略供应”上,将用核武器打击任何对法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国家,“利用或者幻想利用恐怖袭击手段的国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将坚决对他们的阴谋进行反击。这种反击可能是常规反击,但也有可能是其他性质的。”在著名军港和核潜艇基地布雷斯特,他站在“警惕号”核潜艇上向船员发表讲话,在谈到维护耗资庞大的核威慑力量和日益强硬的反恐政策时说,法国必须要有能力对敌对国家的权力中心和“行动能力”给予强有力、有针对性的反击。他还说,“那些正在考虑以某种形式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他们得明白这将使自己面对我们给予严厉而适当的反应。”
在“核基地”和“核潜艇”上,大谈“坚决”的反击、“强有力”的反击、“其他性质”的反击、“严厉而适当”的反应,绝对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是法国首次公开进行“核威慑”,以国际通用的反恐怖袭击的名义,浪漫的法国人拎着核武器去反恐!法国喉舌媒体解读为:“战略供应”指维系法国正常运转的物资供应,很明显这里特指石油生产及能源运输,“其他性质”和“强有力”的反击是非常规反击、就是核反击。当法国“重大利益”受到损害时将使用核武器,并且其“重大利益”的内容延伸到了盟友及“战略供应”,也就是说法国的核保护伞将延伸到盟友及能源供应国。我们进一步解读为,这里的盟友及能源供应国特指伊朗,如果某方切断法国国外的石油生产及能源运输,或者干脆说切断法国从中东、比如伊朗的石油生产及能源运输,那么法国将可能进行核反击。
我们通常说英法德是欧洲三驾马车,但这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欧洲仅有法德两驾马车:英国相对衰落了,它远离欧洲大陆,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对欧洲没有雄心勃勃的构想,它宁愿当美国的凤尾、不愿做欧盟的鸡头。德国的工业实力非常强悍,有足够的力量和自信在更大地区范围发挥影响,但目前其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受到严重制约。法国地处欧洲大陆中部,自戴高乐时代以来就有自己的欧洲地缘战略观念,这种观念在许多重要方面同美国的观念差别颇大,凭借核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彪悍背景,它有条件就全球重大事务表达己方的立场。面对伊朗局势的黑云压城,法国总统希拉克作出上述讲话,向美以传达了闻者足戒的信息。针对伊朗局势的迅速恶化,1年后他将再次做出类似表态,向方方面面传达了精准信息,对美以军事攻击伊朗大声说“不”。美国不是叫嚣军事解决伊核问题么?以色列不是叫嚣绝不容许伊朗获得核武器么?法国不会坐视自己的重要能源供应地遭受侵犯!因为伊朗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如果美国和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将严重干扰中东石油生产及能源运输,等于切断法国从中东、特别是从伊朗的石油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可以考虑对美国和以色列使用核武器!实质上就是,如果美国和以色列军事攻击伊朗,那么法国将考虑使用核武器!此前,法国未能阻止美国入侵伊拉克,今天为防止悲剧重演,将考虑使用核武器!
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讲话具有轰动效应,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相比还是低调的。两年前普京针对西方国家包庇车臣恐怖势力,果断扔出了“要用核弹对付针对俄罗斯的恐怖主义”的轰动观点。追溯到更早以前,美国已经对核武条例完成“核武可用以攻击恐怖组织”的修订,敢为天下先的抛出“用核弹打击恐怖主义”的惊世骇俗的观点。
同样是对付“恐怖”,法国的核门槛比俄罗斯高,俄罗斯的核门槛比美国高,美国的核门槛是没有门槛,它是《纽约时报》形容的核流氓,理论上可能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小布什政府在亚欧大陆肆意挥舞核大棒,从根源上制造和根本上激化了两核问题。中国的核门槛是最高的,我们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如果各核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核武器便没有了用武之地,相关核字眼应该划归禁区。但问题是美国不讲规则,各方就没有必要自缚手脚。我们不认为法国想PK美国,虽然法国是公认的核国家,但不是实质意义的核大国,跟美俄中比起来要差许多,所以即便美以军事打击伊朗,切断法国从中东、从伊朗的石油供应,浪漫的、特立独行的、有伟大戴高乐主义传统的法国人也不敢对美国使用核武器,很多时候大国挥舞核大棒的真正目的是展示战略决心和战略意志。
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战略决心和战略意志?比如直接对美国攻打伊朗大声说“不”。那么希拉克发出这番言论的目的何在?法国媒体突出报道其核言论的目的何在?我们认为,与其说这是法国的核威慑,不如说替美国人抛出核讹诈,用法国的嘴巴把美国的老底揭出来,向伊朗和世界宣读并广而告之,法国人让伊朗人和全世界都知道,可能世界上某个国家真有针对伊朗的“恐怖袭击”的“阴谋”方案,即核打击式的惊天方案。不久后,美国将进行巨型丨炸丨弹的大爆炸试验,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附近沙漠上空将再现蘑菇云,外界解读为美国用常规丨炸丨药来模拟战术核武器的实战效果,即用常规丨炸丨药来模拟战术核武器,来检测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效果。
希拉克抛出“拎着核弹去反恐”的言论后,法国的欧洲邻国,如德国、英国、西班牙都表现的宽容大度,反倒陪着说几句“支持法国反恐的决心”、并且“不认为法国的核打击政策已经改变”。对于这条爆炸性新闻,中国、俄罗斯像是没听到似的,根本不准备做任何过问。可知法兰西巨子的浪漫发挥,应是中欧俄默许下的精心策划,欧洲人通过这种方式,警告美国不要搞核冒险,提醒伊朗有核危险,示意其加速核进程。
美国继续放风称,可能对伊朗可疑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美国中情局向伊朗反对派势力提供资金,来促成伊朗国内局势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五角大楼的战略专家悄悄更新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的军事计划。以色列仍然在不厌其烦的重申立场,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接受伊朗拥有核武器。与此同时,在中俄欧和美以博弈出的空间下,伊朗宣布将全面恢复铀浓缩活动。
既然美以对伊核问题的态度没有任何回旋余地,那么世界就有必要测试它们在行动上的执行力。法国外交部长菲利普•杜斯特•布拉齐哪壶不开提哪壶,他在接受法国第二电视频道采访时称,伊朗目前正在秘密从事用于军事用途的核研究项目,“伊朗目前的核项目根本无法用民用核设施来解释,伊朗的核项目是出于军事用途,而且是秘密的军用核设施。”这等于向世界说,接下来看美以的行动了,你美以不是手持干戈、信誓旦旦么?
日期:2010-12-26 13:08:50
1月25日,哈马斯在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大胜法塔赫,成为巴勒斯坦最强大的合法政治力量。在美国迟迟不愿公布伊拉克选举结果的时候,牵动国际社会的巴勒斯坦立法委选举终于有了结果,而这个结果是美国人和以色列人不愿承认和接受的。但在伊核危机的背景下,为了避免伊核危机失控,美国在伊拉克议会选举结果确认上,在巴勒斯坦选举结果确认上都将不得不做出让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