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热血杀手王亚樵》
第12节作者:
百宋一尘 日期:2011-01-28 09:27:37
回到上海后,王亚樵立刻着手布置。召集斧头党干将郑益庵、朱善元、詹伯笑、吴鼎九、何守鼐、史庆生等数十人参与行动。但是,在杀手遍布的上海滩,徐国梁极为谨慎,平时很少外出,一旦有事外出,也是保镖成群,戒备森严。眼看期限将至,王亚樵却还是无法下手。
1923年11月10日下午正当王亚樵焦急之际,突然有手下来报,说是看见了徐国梁走进了温泉浴室。
这温泉浴室在大世界游乐场的对面,是个极热闹繁华的地方。这里商贩密布,美女如云,各类花哨广告及艳妇裸女海报触目皆是。花花世界貌似温柔之乡,其实更是隐身杀人的地方。王亚樵急忙叫来郑益庵等人,迅速化装一番,马上赶往温泉浴室。
王亚樵一行来到温泉浴室,看见门前果然停有徐国梁的轿车,车内坐有司机和几个警卫人员。他马上发出隐蔽待命的信号。郑益庵等人有的装成小贩,有的装成顾客,分散在汽车周围。
大概四点半左右,徐国梁洗好澡走了出来。他的头发刚吹过,打了蜡,油光放亮。他缓步向自己的轿车走去,王亚樵立刻把头上的大礼帽拿下来,这是发动进攻的信号。
杀手们立即拥上街面,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向徐国梁的轿车靠拢。干将郑益庵冲在最前面,他左手拿着大礼帽盖住右手紧握的手枪,走到徐国梁背后,隔着帽子向徐连发数枪,其它人也一起开枪,徐国梁当即倒地。
郑益庵打完枪里的子丨弹丨,把枪裹在帽子里扔在了地上,乘着混乱,大家迅速逃离。
徐国梁的警卫已反应过来,但街上人太多,太混乱,他们认不清杀手,也不敢乱开枪,只好先把在场的人全截住。
人群更加混乱起来。郑益庵杂在其中,没注意,被脚下的木桩绊倒了,旁边的丨警丨察立刻上前,抓住了他。
郑益庵被抓住后,一口咬定自己是过路的,慌乱中被人撞倒的。警方无证据,加上何丰林、王亚樵等人的积极疏通,第二天,郑益庵便被放了出来。后来,郑益庵回到安徽老家,做了一任县长。
徐国梁被保镖们送到医院,医院立刻组织抢救,但由于七八枪都射中要害,几个小时后,他就一命呜呼了。
江苏督军齐燮元接到徐国梁被刺身亡的消息后,大为震怒。弄清是王亚樵所为后,恨之至极,立刻电告曹锟,请求与皖系卢永祥开战;同时,也要求缉拿王亚樵归案。
曹锟接电,大为恼火,一个上海滩上的流浪汉,竟屡屡犯上作乱,与自己过不去,太嚣张了,便下令全国通缉王亚樵。
然而,王亚樵此时早已离开上海,到浙江湖州走马上任“别动队司令”,正在招兵买马,准备抵抗齐燮元的军队对浙江的进攻。
齐燮元一直垂涎上海的税收和鸦片烟土。
上海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埠,税收之大,全国无与伦比。更令齐燮元眼红的是,外国大批鸦片经常运沪销售、或由上海转运内地各省销售,利润极大。他曾听卢永祥内部人讲,光是由印度运进上海的鸦片,税收就足够养三个师。
卢永祥在上海对印度烟土,一方面向外国商人和买办资本家抽收重税;另一方面自己直接派员到印度去贩运。后一个办法比收税的利润更高。当时的上海宪兵司令马鸿烈、护车使何丰林都直接参与这个罪恶勾当。他们把利润大部分用来购买军械,其余由承办人和许多高级军政官员瓜分。他们每个大员都在这个肮脏勾当中分了几十万元。
齐燮元方面对上海这批鸦片收入自然十分眼红。鸦片问题也成为齐卢之战的直接原因之一。
由于齐燮元一心要夺取上海,打击卢永祥的势力,一场战争就势不可免了。因此,双方都积极做准备。卢永祥请王亚樵刺杀徐国梁,就是迎战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1923年12月,刺杀了徐国梁的王亚樵来到了浙江湖州。在八雀寺,王亚樵挂上了“浙江别动队司令部”的牌子,开始招兵买马,训练军队。这既是卢永祥给王亚樵的奖励,也是要让王亚樵为自己冲锋陷阵。因为湖州与江苏山水相连,是浙江的前哨。
王亚樵的招兵大旗一推出,立刻应者如云,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召集了近两千人的人马。其中,后来成为一代抗日名将的方振武将军、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五路司令的余亚农先生等都前来投效,他们二人都担任了分队长。
日期:2011-01-28 09:29:13
6
和戴笠、胡宗南成了拜把兄弟
1924年初春,春寒料峭,别动队的参谋胡抱一带着一个年轻人到王亚樵面前,说:“王司令,这是我的好朋友戴春风,人称江山才子,文武皆备,而且为人足智多谋。他从小离家飘泊,想投奔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队伍,铲除强权,报效国民,但终不得了。春风素闻司令英名,久欲追随左右,只恨无缘相见,今见司令正值用人际,故不远千里,特来相投,万望司令收留。”
王亚樵见这位双手侍立于前的青年面色微黑,两眼炯炯有神,神态却颇为谦恭。于是问道:“为什么来投军?”
戴春风立刻答道:“小时候,先生问立志,吾答曰:希圣、希贤、希豪杰而已,而今曹、吴窃国,奸佞横行,战乱不已,民不聊生,希圣、希贤皆成泡影,学生唯有跟随先生,执一利斧,铲除豪强,效命疆场而已。”
王亚樵一听,心中十分高兴,当即任命戴春风当了一名分队长,拨给一百名新兵,交其训练。
从此,王亚樵的命运紧紧地与戴春风联系在一起了。
戴春风,字子佩,号苏洲,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97年5月28日)降生在浙江省江山县硖口镇保安村的一栋老宅里。
据《仙霞戴氏宗谱》记载,戴氏一族汉、晋时期祖居河南商丘、安徽宿县一带;唐宋以后,逐渐南迁安徽休宁;因元明鼎革之难,再次辗转迁徙到浙江龙游县;清代以来,又迁至浙江省江山县西南的仙霞岭定居下来。
仙霞岭位于闽、浙、赣边境,山间层峦叠嶂,怪古嶙峋,山环山,溪套溪,古树蔽日,藤蔓遍地。最高峰海拔1413米,若一擎天之柱。其南端的枫岭关,既是福建、浙江两省的分界处,也是连接两省的交通要冲,虎踞龙蟠,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之地。当年,戴春风的曾祖父因听一山间隐士所言,仙霞岭山麓的硖口镇保安村山水灵秀,有王者之气,得之必昌,故举家从龙游迁居此地。
戴春风六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蓝月喜孤寡一人,含辛茹苦,支撑门面,艰难地带着三个孩子过活。当时,她最大的女儿不过九岁,而最小的儿子春榜才四岁。
虽然家境贫寒,蓝氏还是决定送戴春风上学。1903年,戴春风七岁,母亲把他送进当地的村塾,从学于塾师毛逢乙先生。
村塾四年,戴春风虽然不太安分,但显得孜孜好学,很顺利地读完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书,其悟性和进步,使毛老先生为之惊叹。十三岁时,他的文才渐露,被誉为保安乡少年才子。
1910年,戴春风十四岁。这年春天,他考入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在回答试题《问立志》时,他一挥而就,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希圣、希贤、希豪杰”的强烈愿望。文溪高小四年,由于戴春风学习成绩优异,活动能力极强,被学校连续四年指定担任班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地处闽、浙、赣交通要冲的江山县,得风气之先,思想活跃,结社之风盛行。戴春风也在文溪高小内发起组织“青年会”,并被选为会长。青年会以联络同学感情为宗旨,把宣传讲卫生、反对吸鸦片和反对女人缠足视为该会初期的三大活动内容。戴春风以他出色的组织才能和活动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期间,戴春风先后结识了周念行、毛善馀、王蒲臣、娄绍谟等同学,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他行动中的重要助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