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见南唐军兵屡战屡败之后,丧胆之余不敢再与宋军争锋,于是分兵与田钦祚令他去攻溧水。田钦祚也不辱使命,一番苦战之后,攻拔溧水。
宋军出师以来,进展顺利,攻城拔寨,所至即克。吴越钱俶统军五万从杭州城出发,在宜兴、江阴、常州等地大败南唐守军,南唐頺势已显,这时候墙倒众人推。首尾受敌,疲于应付。吴越趁此良机,扩大战果,攻拔常州之后,最后在润州(江苏镇江)城下与宋军胜利会师。
开宝八年二月,曹彬大军已经进至秦淮地方。李煜派出十余万精锐,在城外布阵。这时候宋军的舟船还没有毕集,潘美率军向金陵城挺进,见状率大军径直涉水而过,向南唐发起了冲锋。曹彬在后面率大军跟进,南唐军抵挡不住,很快兵败如山倒。宋大将李汉琼率领手下乘风纵火,攻克南唐水军大寨,寨中军兵争相夺路而逃,溺毙之人不可胜数。
宋军已经兵临金陵城下,李煜居然还有心情开贡举,与其是说他不识时务,倒不如说他留心文化事业。张洎这时候也不说什么‘架设浮桥,亘古未闻’的宽心话了,估计这厮改口自圆其说‘一切皆有可能’了!
日期:2011-04-06 14:05:31
第四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46
眼见城外宋军大至,陈乔与张洎二人又请李煜坚壁勿战,等到宋军师老兵疲之后,自然会不战而胜的。李煜再次的信之不疑,把城防军务之事尽数托付与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自己又躲到宫中后苑,不是与僧众谈禅,就是与道士说玄讲《易》,每日只是高谈阔论,不恤国事。
李煜得魏晋风度多矣!皇甫继勋骤得大用,并无真才实学,用今天的话来讲:他只是个官二代罢了!大权在握的他虽然并无什么建树,却因为他父亲曾是南唐虎将——皇甫晖的余荫而出任显职。远在千年之前,同样是‘干的好不如嫁的好,嫁的好不如生的好!’。
李煜之所以提拔重用皇甫继勋,希望看到的结果是:皇甫继勋在国恨家仇的激励之下,会效死尽忠报国!后周时期,骁勇善战的南唐虎将皇甫晖守土有责,被赵匡胤擒斩。(一说为疮重身亡)皇甫继勋无论从哪方面考虑也应该与赵宋出力死磕的。
李煜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在情理之中。只是任何事情都按常理忖度,先入为主的话总是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时候。皇甫继勋就是一个特例,他不但没有精忠报国的想法,也没有替父报仇的心思。非但如此,反而在内心希望李煜早日出降。相信这绝非是他受了李煜佞佛的影响——担心城破之日,生民惨罹战乱的涂炭。
做为南唐战时最高军政长官,他竟然存有这样的心思。只是他不敢与李煜明言,估计是担心李煜盛怒之下他会吃不了兜着走吧。对于部众,他肆无忌惮、掩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每与部属聚议,总是‘辄云:北军强劲,谁能敌之?!’倘是只说些丧气话还好,更可恨的是每当听到南唐兵败的消息,他不忧反喜道:我早就知道不是宋军对手的!他人还在为他的乌鸦嘴不幸言中而伤心不已之时,他已经无法压抑自己的喜悦之情了。
南唐金陵城中有偏裨将领,见主将行政不作为,只得私自招募敢死之士,打算趁夜出去劫营骚扰宋军。事情传到皇甫继勋的耳朵,他把这些不听约束的部众痛扁之后,再下狱治罪。部下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他自己不敢去劝诱李煜出降,却怂恿了侄子经常去李煜耳边聒噪。每有大雨冰雹之事,极端天象在他口中也成了南唐灭亡前的征兆。
李煜每天躲在深宫谈禅说易,家事、国事、事无巨细尽数高高挂起。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终于有一天被打破。这天,心血来潮的李煜忽然走出禁宫,出巡城防。立于城头本来是披襟当风而立、其喜洋洋者也,忽然看到金陵城外宋营连绵不绝、旌旗遍野,顿时大吃一惊。这时候他才省悟,——自己是被身周的人蒙蔽了。
李煜虽然内心激荡,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皇甫继勋见他脸色如常,也未觉有异。陪同李煜检阅了城防之后,恭送陛下回宫。
等到回到宫中,李煜忽然面色大变,责以皇甫继勋‘流言惑众、及不用命之状’,皇甫继勋这才明白过了,可惜他与李煜一样都是省悟的太晚了。李煜把他下狱之后,交由有司治罪。相关部门望风承旨,皇甫继勋难逃明诛。到了斩首的那天,他人刚一出现,城中军民早就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了,纷纷抢上前,臠割其肉,顷刻间分而食之。皇甫继勋的侄儿也被同时斩首,李煜考虑到皇甫晖曾经为国捐躯,所以没有为难他的妻小。
重新巩固了城防之后,眼见情势岌岌可危,李煜仍是不敢大意,立即派使人召神卫军都虞候朱令赟(音YUN,美好之意,多见于人名)率上江军入援金陵。直至现在他仍未能明白城外宋军围而不攻的真正原因所在,如果不是赵匡胤事先有旨,金陵城早破多时矣。
朱令赟也是南唐将家子,这时候拥众十余万屯扎湖口。(今属江西)接到李煜的诏书后,朱令赟部下将士劝他趁现在五月时候,江水大涨立即发兵入援。朱令赟却犹疑不决道:现在大举入援金陵,宋军必定是会尾随而至。如果入援一战可胜还好,倘若失利,那时候腹背受敌、进退失据,粮道也被断,大势去矣!手下将士听他讲的在理,也都不再多言。
李煜派使人三番五次催促他尽早入援,无奈朱令赟只是不从。
日期:2011-04-06 20:46:53
第四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47
与李煜心境截然不同的是,汴梁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江南各地方的捷报。赵匡胤见江南也即将归土,不禁龙颜大悦。住在馆驿中的南唐使人李从镒一行,闻讯之后如坐针毡。邸吏们为了讨好赵官家,不停地催逼李从镒入宫给赵匡胤道贺。李从镒听的心乱如麻,却不敢得罪这些人。一边的随从潘慎修不禁勃然怒道:国将亡,何贺之有?李从镒见到每天宋廷朝臣上表庆贺,心下越发不自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无奈何之下他只有奉表请罪。赵匡胤见他言辞恭顺,派人加意抚慰。
赵匡胤在未曾出兵之前,就想着劝诱李煜单骑归朝。等到迫不得已刀兵相见了,仍是存了‘用兵之法,全国上之,破国次之’的心,是以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嘱曹彬、潘美等人,不得擅自杀戮劫掠。
曹彬等人完全遵旨而行,而南唐李煜却没有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从去年出师,到现在已经是大半年时间。长此以往,粮草物资消耗巨大不说,军中因多是北人,江南地方卑湿,许多军兵因不服水土而生疫疾。赵匡胤一度决心暂时收兵,在卢多逊等人的坚持之下,方收回成命。
开宝八年七月,赵匡胤命李穆陪李从镒一行归国。并亲手作书一封劝李煜早降,为示信义,传旨曹彬暂停攻伐以静候李煜出降。
收到赵匡胤的劝降书,李煜更是惶骇不已。仔细琢磨之后,决定听从赵匡胤、李从镒的劝诱,准备出降。陈乔、张洎极力阻挠,认为金陵城固若金汤,宋军数月不克,就是明证。现在宋军师老兵疲,退军就在眼下。李煜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时又听从了二人的劝阻,打消了出降的念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