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经典的农民或者农民思维在今日的傲来神国依然是大有人在,居上位的农民们只知玩弄权术、趁有权有势给自己家族狂捞各种好处,在下面的广大农民浑浑噩噩、不到被逼得活不下去便能苟且就苟且。这种短视成风的习性可是对谁都木有好处,往往矛盾攒到最后玩开总清算,N多人头滚滚落地才能带来一时片刻的安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制保证社会良性运行,过不了多久,难免再玩改朝换代的血腥游戏。
革命是为了顺天应人。那么什么是天道?众生平等,上天有好生之德也!人心渴望或喜欢的是神马?自由、平等、公正、和谐!我们傲来人早该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有尊严的人,如何建设开明健康的社会了。数千年前的商汤在这点上可都比现代的愚党和蠢民要有远见多啦!怎样才叫有远见?别尼码的总想着自己和肉欲物欲享受,偶尔也想想老天和别人;不要求尼玛的舍生取义和公而忘私,至少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古训。否则就继续安心地做落后国家和愚昧族群吧!
《汤誓》是古尚书的真篇,但从行文风格看显然属于春秋乃至战国的后人追述而撰,故而不像《牧誓》那样连具体日期都写得一清二楚。商汤代夏发生在何年何月,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足以服众的说法,但是商汤挥师灭夏这件事情应该是毫无疑问存在的。《诗经?商颂?长发》里面有更绘声绘色的描写,读者有兴致可以参阅贫僧写的《诗经华颂》的相关内容。
日期:2012-04-13 11:37:28
◆仲虺之诰第二
【仲虺之诰要意】
射天郎曰:本篇是伪作,内容是左相仲虺为安慰领袖商汤而创作发表了一篇官方社论,专门论证汤王灭夏的合法性,最后还不忘给领导打气加油。
【原文】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1),仲虺作诰(2)。
成汤放桀于南巢(3),惟有惭德(4)。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5)。”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6),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7)。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8),表正万邦(9),缵禹旧服(10)。兹率厥典(11),奉若天命(12)。夏王有罪,矫诬上天(13),以布命于下(14)。帝用不臧(15),式商受命(16),用爽厥师(17)。简贤附势(18),实繁有徒(19)。肇我邦于有夏(20),若苗之有莠(21),若粟之有秕(22)。小大战战(23),罔不惧于非辜(24)。矧予之德,言足听闻(25)。惟王不迩声色(26),不殖货利(27)。德懋懋官,功懋懋赏(28)。用人惟己(29),改过不吝(30)。克宽克仁,彰信兆民(31)。乃葛伯仇饷(32),初征自葛(33),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34)’攸徂之民(35),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36)’民之戴商,厥惟旧哉(37)!佑贤辅德(38),显忠遂良(39),兼弱攻昧(40),取乱侮亡(41),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42);志自满(43),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44),建中于民(45),以义制事(46),以礼制心(47),垂裕后昆(48)。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49),谓人莫已若者亡(5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51),覆昏暴。钦崇天道(52),永保天命(53)。”
【序文说明】
商汤从夏境班师归国,路过大坰这个地方时心情荡漾,他的左相仲虺于是作了此诰。
(1)大坰: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2)仲虺(huǐ):商初名臣,根据《左传》的记载,仲虺是夏王的车正(司机班长)奚仲的后人,古薛国的大贵族,商汤的左相。
日期:2012-04-13 11:45:27
【正文注释和译文】
(3)成汤,即商汤,“成”取成就大业之意。南巢,古巢邦,应该位于今安徽巢湖一带,商周之世均为天下名国。
(4)有惭德,觉得德行有亏。这句是指商汤因为以臣伐君并流放夏桀而感到内心不安。也有研究者理解“德”通“得”,做取得、获得的意思,略牵强。
(5)来世,后世。台,我。口实,话柄、谈资。
(6)生,创造、养育。民,下民。有欲,指有个人的欲念、想法。
(7)聪明,这里指智慧有能力。时,通“是”,乃。乂,治。这三句代表了古人君权神授的信仰。
(8)天,上天、天帝。乃,于是。锡,通“赐”。王,指商汤。
(9)表,表率。正,通“政”,统治。
(10)缵(zuǎn),继承。禹,大禹。旧服,从前的五服属地。
(11)率,遵守。厥,其,指夏禹。典,制度。
(12)若,此、这;理解为顺也通。还有研究者理解本句为“奉行(大禹之典)如同天命”,但这与上古的文法有距离。
(13)矫,歪曲。诬,欺骗。
(14)布命,发布君命。下,指人世间。
(15)臧,善、好。这句实际是指老天的恩德在夏桀歪曲下不能施行;有些人理解为“天帝认为夏桀不善”,略有误。
(16)式,句首助词,无实义。受命,接受统治天下的责任。
(17)爽,明、大。师,众。这句实际是指上天钟情于商族以保障天之子民的利益。有研究者理解为“用来教导民众,使大家明白”,略牵强。
(18)简,简慢、怠慢。
(19)繁,众多。有徒,徒的本义是同一类的人,有徒意即此类人。
(20)肇,初。我邦,我国。
(21)若,如同。苗,谷初发为苗。莠,莠草,类谷的野草。
(22)粟,小米,也叫黄米。秕(bǐ),不实之禾,即瘪谷。
(23)小,指商之普通人。大,指商贵族。战战,形容惧怕时战栗的样子。
(24)罔,无。非辜,无罪被责。
(25)矧(shěn),何况、况且。“矧予之德,言足听闻”是指我们现在的有德之名,别人说起来都知道。与前面一段联读,是表示树大招风的意思。
(26)王,指商汤。迩,近。声色,音乐和美色。
(27)殖,做买卖。货利,货物的赢利。这句是指商汤不贪图金钱财物。
(28)“德懋懋官,功懋懋赏”,懋一般做勉励解;但懋的本义是盛大或大,即通“茂”,这两句取大之意更贴切。
(29)用人惟己,即用人如己,引申为用人不疑。
(30)吝,遗憾、悔恨。
(31)兆,百万为兆。
(32)乃,从前。葛伯,古葛国(商之邻国)的君主。仇饷,以馈饷者为仇。《孟子?滕文公》记载,夏末时葛伯不祭祀神明祖先,商汤派使者责备他,他说本国无牺牲。商汤送给他牛羊后还不见葛人祭祀,再问说是缺粮食。于是商汤安排本国农人帮葛人耕地,还给邻邦老弱赠送食物。葛伯怀疑商汤挑拨本国民众反对自己,便带人马抢了来扶贫的商邦“慈善团”携带的食物,还杀了其中的一个孩子。这就是所谓的“葛伯仇饷”。这件事发生后,商汤正好借机灭了葛国。
(33)初征,首征,指商国第一次对外用兵灭夏朝的诸侯。相传商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或“湯有七名而九征”,灭夏是商国多年征战的结果,商汤也被称为“武王”。这一大段文字,都是仲虺在回顾商汤征天下、服世人的辉煌功业。
(34)奚,为何。后予,使我后。这句是形容大家都盼着仁义的商国军队早日来解放自己。
(35)攸,所。徂,往。这句指商军路过地方的民众。
(36)徯,等待。予,我。后,首领、君主。其,表示未来式或希望的语气助词。苏,复苏。
(37)厥,其。旧,本义为过往之物或事。也可理解“旧”通“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