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局与重生》
第59节

作者: 浮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建平此刻,就已经被嫉妒和愤怒冲昏了头脑。
  他要当一个“叛徒”。
  他联系的老同学,正是邻省发改委的一名处长。
  他利用职务之便,开始悄悄地将北川市,乃至本省的一些经济数据和项目规划思路,透露给对方。
  只要邻省能赢,沈风的功劳就成了泡影,他就能看到沈风从云端跌落的惨状。

  对于孙建平的小动作,沈风并非一无所知。
  沈风身在省城,但刘载明和赵伟林,就是他安插在北川的眼睛和耳朵。
  孙建平近期频繁的异常通讯,很快就被赵伟林的人捕捉到了。
  赵伟林在电话里向沈风汇报:“书记,孙建平最近跟邻省发改委的一个人联系很密切,非常可疑。”
  沈风的眼神冷了下来。“我知道了。继续盯着,不要打草惊蛇。”

  他将这个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韩卫东。
  “混账东西!吃里爬外!”
  韩卫东听完,勃然大怒,“我马上让省纪委去查他!”
  “韩叔叔,别急。”
  沈风出人意料地拦住了他,“现在动他,只会让他警觉。而且光凭几个电话,定不了他的死罪。不如……”
  “我们将计就计,送他一份‘大礼’。”
  “什么意思?”韩卫东看着沈风。
  沈风说:“他不是想要我们的方案吗?我们就给他一份‘料’更足的。”

  韩卫东沉默下,最后对他点点头。
  “这事,你亲自办,有问题你尽管来找我。”
  沈风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制作了两份申报方案。
  第一个方案,包含了最核心的发展模式和最精确的数据支撑。
  备用方案则是一份精心伪造的“陷阱”。
  这份方案表面上看,更亮眼,提出了一个关于“全产业链智能温室集群”的构想。

  这个构想,极具诱惑力。
  但它的核心,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
  它所依赖的土壤改良技术,在本地的酸性红壤上,不仅成本高到天文数字,而且五年内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土壤板结。
  这是一个外行,甚至是一般的专家都极难发现的陷阱。

  随后,沈风故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无意”中将备用方案的部分内容,透露给了一个从市里借调来帮忙,且和孙建平走得很近的干部。
  果不其然,不到二天,这份被精心包装过的“毒丸”,就通过孙建平,摆在了邻省发改委的办公桌上。
  邻省的领导班子如获至宝。
  这简直就是天降的方案啊!
  有这个还怕什么沈风吗?!
  一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首都组织最终的申报评审会。
  由韩卫东亲自带队,沈风作为主汇报人代表本省上台演讲。
  邻省的代表队,就坐在他们的对面,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微笑。
  沈风假装没看见。
  现在得意着吧。

  等到了后面,有你们哭的!
  评审会开始,邻省率先汇报。
  他们果然将“智能温室集群”作为核心卖点,引来现场评委们阵阵赞叹。
  轮到沈风上台时,他只是平静地打开了自己的PPT。
  没有花哨的动画,只有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

  他将“茶谷小镇”的生态闭环模式,娓娓道来。
  就在汇报即将结束时,他话锋一转。
  “各位评委,刚才兄弟省份提出的‘智能温室集群’构想,确实非常精彩。但是,我想请问一个技术问题。”
  他将一张关于土壤成分的分析图,打在了大屏幕上。
  “根据我们的研究,该地区普遍为酸性红壤。”
  “请问,你们方案中提到的‘交换土壤活化技术’,如何解决在这种土质上必然会产生的高成本和二次板结问题?”
  “你们的成本预算和环境评估报告里,似乎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这个问题猝不及防。
  邻省的主汇报人,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他只是个负责汇报的领导,对具体的技术细节,根本一知半解。
  不是说十拿九稳的吗?

  怎么突然整这一出?
  这不按套路出跑啊?
  他求助地看向台下的技术专家,而那位技术专家已经汗流浃背,脑子一片空白。
  这跟本不在预想之中啊!
  现场的评委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农业和经济专家,见邻县支支吾吾眼神躲闪,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位研究院的院士站起身,走到屏幕前,仔细看了看那张土壤分析图。
  “这个技术路线,在酸性红壤上行不通。这是农业常识。”
  “你们怎么会犯这么致命的错误?”
  研究员院士的一句话彻底砸碎了邻省代表队所有的幻想和侥幸。
  主汇报人面如死灰,瘫坐在椅子上。
  技术专家则低着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份从天而降的“妙计”,竟然是一个包裹着蜜糖的致命毒药。
  台上的沈风笑了笑,这群人比他想的要蠢。
  还以为是要花费一番功夫,果然门外汉就是门外汉。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扳倒。

  评审会现场,气氛变得极其尴尬和严肃。
  评委会主席,一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副主任,用严厉的目光看着邻省的带队领导:“提交国家级项目的评审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方案可以有不足,但绝对不能有如此低级且致命的常识性错误!你们这是什么态度?!”
  “我要求你们,回去以后,彻查此事!”
  这番话,已经不只是批评,而是上升到了追责的高度。

  邻省的带队领导,汗如雨下,连连称是,一句话也辩解不出来。
  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
  北川省代表队,以近乎碾压的姿态,赢得了“国家级数字农业示范区”的殊荣。
  那十个亿的中央专项补贴资金,也顺利收入囊中。
  当评委会主席宣布结果的那一刻,韩卫东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紧紧地握住沈风的手,用力地摇了摇,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省内,举省欢腾。
  这场胜利,堪称酣畅淋漓。
  可是,在返回北川的路上,沈风的心情,却并不轻松。
  车窗外,是飞速倒退的风景。
  车厢内,是经开区团队成员压抑不住的欢呼和喜悦。
  秦文静和几位核心骨干正在兴奋地讨论着十亿资金的初步分配方案。
  只有沈风,靠在窗边,眉头微锁。
  “书记,我们赢了,您怎么还心事重重的?”细心的刘载明凑过来,小声问道。
  沈风摇了摇头,轻声说:“我们赢了面子,但里子,可能要出问题了。”
  刘载明一愣,没明白沈风的意思。
  沈风没有过多解释。
  孙建平这种不惜出卖全省利益来攻击自己的政敌,其背后所代表的,绝不是他一个人。
  这次虽然将他连根拔起,但这个过程中,自己将省级单位当枪使,把邻省彻底得罪,这种近乎“掀桌子”的斗争方式,必然会引起省里一些高层领导的不满和警惕。

  他们会欣赏自己稳扎稳打的能力,但是树大招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