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局与重生》
第49节

作者: 浮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总愣住了:“沈主任,这……这不合适吧?哪有甲方给乙方花钱培训的道理?”
  “没什么不合适的。”

  沈风皱眉看着下方继续说:“我不仅要让他们有活干,还要让他们知道,经开区有决心、有能力把这个项目搞下去。”
  “胡振风想用这种方法来瓦解我们的军心,我偏不如他的意。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不仅没停,还在为更大规模的开工做准备。”
  他又转向秦文静:“文君,你之前做的那个关于自建采石场和水泥搅拌站的成本测算,数据再做得详尽一些,特别是关于环保投入和后期生态修复的预算,要做得扎实,要有科学依据。”
  “明白。”秦文静立刻点头。
  “小李,”沈风的目光最后落在李太光身上,“地质勘探队联系得怎么样了?”
  李太光回:“已经联系好了,是省地质勘探局第一大队,国内权威。他们说最快后天就能派专家组过来。”。

  “好。”
  沈风点了点头。
  “告诉他们,我们经费充足,要求只有一个。”
  两天后,省地质勘探局的专家组如约而至。
  带队的是一位姓吴的老教授,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是国内岩土工程领域的权威。
  沈风在一个月前给吴教授的团队发送邀请函,杨宪民在其中调和,费了不少的力气才请动这位大山松口。
  沈风亲自接待了吴教授一行人,将他们带到了经开区的规划图前。
  “吴教授,情况紧急,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沈风指着图上用红圈标注出的二座荒山。
  “这两座山,分别叫石虎岭和马鞍峰,我需要您和您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一份关于地质的评估报告。”
  吴敬忠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中露出惊讶和欣赏之色。
  他搞了一辈子地质,最不喜欢的就是官场上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沈风的直接和务实,让他很有好感。
  不枉费他千里迢迢跑这一趟。
  “沈主任放心,我们既然来了,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设备和人员都已就位,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始工作。”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经开区东侧的二座荒山上忙得火热。
  沈风几乎把办公室搬到了山脚下。
  他每天和李太光一起,跟着勘探队跋山涉水盯着项目进度。
  沈风的裤腿上沾满了泥土,双手也被山石划出了几道口子,但他毫不在意。
  现在,已经顾不上什么脏活累活,杨宪民这两天给他传话,上面急需要第一个工程进度的进展报道。
  不然,上面的人个个如狼似虎盯着五个亿不放,出了什么问题,杨宪民不一定能完全保得住沈风的主任位置。
  成败,就看现在。
  沈风现在觉得肩头压力山大。
  但是,自己选的路,咬咬牙也得走下去。

  与此同时,胡振风也得知了沈风在山里叮叮当当搞勘探的消息。
  “自建采石场?”
  胡振风坐在他那间金碧辉煌的办公室里,听到手下的汇报,不屑地笑出了声。
  “他以为那山是面团捏的,想怎么采就怎么采?开采许可证、环评报告、安监手续……光是跑这些手续,就够他喝一壶的。等他把这些都弄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一个手下谄媚地笑道:“虎哥说得是。”
  “那小子就是个书呆子,想一出是一出。咱们就等着看他笑话。”
  胡振风得意地靠在真皮沙发上,端起一杯上好的龙井。
  “让兄弟们看紧了,别让他从外面偷运一粒沙子进来。我倒要看看,他能撑多久。”
  他根本没把沈风的举动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黔驴技穷的挣扎。
  在北川,他经营了二十多年,关系网盘根错节。
  他有绝对的自信,只要他不点头,沈风的项目就别想动一铲子土。
  一周后,一份厚厚的评估报告摆在了沈风的办公桌上。
  会议室里,吴教授亲自向沈风和经开区的核心团队进行汇报。

  “沈主任,经过我们严谨的勘探和数据分析,结论已经出来了。”
  吴教授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数据图表,“石虎岭和马鞍峰的岩石主要是风化花岗岩,质地较软,储量也一般,不适合作为大规模工程的骨料。”
  听到这里,李太光和秦文静的心都沉了一下。
  吴教授话锋一转,按动遥控器,幕布上出现了一座山体的三维结构图。
  “但是,我们发现二公里之外还有一座山!这座山叫黄凌山。”
  他指着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出的岩层。
  “黄凌山的岩体,是高标号的石灰岩!储量预估超过五千万吨,而且岩层稳定,杂质少,裸露地表,非常便于开采!”
  “更重要的是,它的各项物理和化学指标,完全符合生产高强度水泥和高等级建筑骨料的要求。”
  “简单来说,这座黄凌山,就是一座金山!一座足以支撑整个经开区十年以上建设需求的天然建材库!”
  轰——!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秦文静迅速在计算器上按着,嘴里喃喃道:“如果自己开采,光是原材料成本,就能比市场价低百分之四十!”
  “刨去设备、人工和环保投入,我们至少能节省下一个亿的工程成本!”
  沈风的心也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紧紧握住吴教授的手。
  “吴教授,谢谢您!真的太感谢你了!”
  吴教授笑着说:“勘测都是小事,不过,沈主任,我也要提醒你。”
  “黄凌山的地理位置虽然好,但山脚下有一个叫‘黄凌村’的村子,住了大概四五十户人家。”
  “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开山采石必然会对他们造成影响。搬迁补偿和安抚工作,处理不好,会引发大麻烦。”
  “沈主任,你可得想清楚了。”
  刘载明受沈风的指令,带着两名年轻的管委会干部开车进黄凌村。

  他们的任务是进行前期摸底,试探村民的意向情况。
  可是,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险些没能从黄凌村全头全尾走出来。
  村民们对于这些穿着干净制服的“城里干部”充满了警惕和敌意。
  无论刘载明怎么解释,他们都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就直接把人往外推。

  “啥子开发区?俺们不懂!”
  “俺们就知道,这山是俺们祖宗留下来的,这地是俺们吃饭的根。想让我们搬走?没门!”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大爷,情绪激动地拦在村口。
  刘载明额头急得冒出热汗,说得口干舌燥,还是耐心地解释:
  “我们是来给大家送富裕政策的。搬迁会有补偿款,政府还会给大家安排新的住处,保证比现在好。”
  “说得好听!你们当官的嘴,骗人的鬼!”
  “以前修水库的时候,也说得天花乱坠,结果呢?补偿款层层克扣,到我们手里就没剩几个子儿了!新村是盖了,可地没了,我们吃啥喝啥?”
  一个中年汉子梗着脖子喊。

  村民们过去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对政府的信任度极低,没把刘载明几人打一顿都已经是强忍极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