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局与重生》
第37节

作者: 浮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沈风的语气变得激昂。
  “现在,南方的茶叶市场被黄飞远这样的私人资本垄断。我们如果能建立起自己的国有育苗基地,就等于是在他的垄断版图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们掌握了上游的种苗,就掌握了话语权!”
  一席话,掷地有声。
  杨宪民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困意烟消云散。
  他被沈风的这番话彻底点燃了。
  沈风说得没错!
  他想的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乡的存亡,而是整个北川市的产业布局!
  他把一场足以压垮一个乡镇的危机硬生生变成了一个可以撬动全市农业升级的杠杆!
  这是何等的魄力和格局!
  “好!好一个‘战略意义’!”
  杨宪民猛地一拍桌子,脸上的凝重一扫而空。
  “小沈,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市里全力支持!”
  “我马上联系省农业厅的同学,让他们立刻调拨一批茶苗,先解你们的燃眉之急!”

  “资金上,我先从市长预备金里,给你们批一百万!专款专用!”
  “育苗基地的事情,你明天就给我拿出一个更详细的可行性方案来!”
  “下周,我就上常委会去谈!这个项目我亲自来抓!”
  一个常务副市长的承诺,重于千金。
  沈风知道,现在西葫乡的危机,解了。
  不但解了,还因祸得福,攀上了一条更高更粗的线!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强烈的倦意袭来,但他心中却是一片滚烫。
  从杨宪民的书房出来,已经是凌晨四点钟。
  杨宪民的动作比所有人想象得快。

  沈风和李太广、秦文静待在市里的招待所暂且住下,配合杨宪民的工作。
  仅仅两天之后,一辆辆挂着“紧急农用物资”横幅的大卡车,就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西葫乡。
  车上装载的正是从省农科院下属的育苗基地紧急调拨过来的,五十万株带着泥土芬芳的优质茶苗!
  当卡车停在乡政府大院时,整个西葫乡都沸腾了
  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看着那些比之前还要粗壮、还要精神的茶苗,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来了!茶苗真的来了!”
  “是政府!是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啊!”
  “沈书记万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在村民们朴素的观念里,能让省里调拨物资,这位年轻的沈书记简直是无所不能的人物。
  沈风立刻组织干部和村民,开始进行卸货和二次栽种。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教训,这一次大家比第一次更有经验。
  专家们全程跟进指导,气象局每两天发来一次天气预报,乡里还组织了巡逻队。

  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后山那四千亩茶园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一个更让西葫乡振奋的消息传来。
  北川市常委会全票通过了《关于在西葫乡建立市级高山茶苗繁育基地的议案》。
  市财政将首批拨款五百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并且将这个项目列为全市年度重点扶贫工程。
  市里的勘探队、设计院、施工队,如同走马灯一样,一批批地开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西葫乡,这个曾经被人遗忘的角落,一时间竟成了整个北川市的焦点。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沈风,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他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反而更加忙碌了。
  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千头万绪,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而就在西葫乡热火朝天地搞建设时,远在南方的飞鸢茶叶公司总部,黄飞远的脸色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听着手下的汇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北川市要自己搞育苗基地?”
  “是的,黄总。消息已经上报了,市里非常重视,是他们的常务副市长亲自在抓。”
  “啪!”
  黄飞远将手中的紫砂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

  “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他怎么敢?他怎么能?!”
  他想不通,一个被他逼到绝路的小小乡丨党丨委书记,怎么就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完成如此惊天的大逆转?
  这已经不是打他的脸了,这是要掘他的根!
  一旦北川市的育苗基地建成,就意味着在他的垄断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不受他控制的,而且有政府背景的强大竞争对手。

  “给我查!”黄飞远咬牙切齿。
  “把那个姓沈的小子,给我查个底朝天!我就不信,他干净得像一张白纸!”
  结果却让黄飞远大失所望。
  沈风的履历简单得像一杯白开水。
  从北川大学毕业,通过公考进入北川县委,一路提拔,没有任何污点
  家庭背景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黄飞远看着调查报告,把纸狠狠地揉成一团丢在地上。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毫无背景,能有这么大的手腕?能让一个市的常务副市长为他站台?给我继续查!把他祖宗十八代都给我挖出来!我就不信,他没有软肋!”
  黄飞远在背后搞着小动作,沈风却完全没放在心上。
  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西葫乡,一头扎进茶场里,忙得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玩。

  沈父和沈母一个月来看一次,看着儿子消瘦的下巴,一阵心疼。
  劝他找机会赶紧提拔上市里,不用再吃苦了。
  沈风笑了笑,“你们不用担心了,我有自己的打算。”
  现在,还不是时候。
  沈风他在等那个合适的机会。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年过去了。
  在这一年里,西葫乡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
  破旧的乡政府小楼被翻修一新,院子里的杂草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坪。
  通往小学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
  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后山那片茶园。
  四千亩的茶园迎来第一年的丰收。

  旁边,崭新的市级育苗基地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
  西葫乡,这个昔日的贫困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脱胎换骨。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年轻的乡委书记。
  “沈书记”三个字,在西葫乡比财神爷还管用。
  经过一整年的精心管护,那一百亩由沈风和秦文君带头的示范田迎来了第一次的采收。
  示范田的产量不高,但这一批示范田的品质将直接决定整个项目的走向。
  为了打响“西葫乡高山云雾茶”的第一炮,沈风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品鉴暨招商洽谈会”。
  他不仅要让之前签约的县茶叶公司吃下一颗定心丸。
  更要借此机会吸引更多省内外的客商,把西葫乡的茶叶打进市场的第一炮!

  消息一出,应者云集。
  杨宪民亲自批示,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全力配合。
  韩佳毅带着电视台的团队更是提前一周就派来了最强的摄制组,准备把这次活动当成北川市扶贫攻坚的典型案例来宣传。
  品鉴会的地点就设在茶山半山腰和山顶的观景台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