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咒完毕,何梦龙口中吐出一口真气,只见剑尖的黄表纸顷刻间燃烧起来,很快化成一团灰烬落在在一碗清水之中,何梦龙把灰烬搅匀,嘱咐刘廉把这碗符咒之水给他的妻子喝下去。
刘廉喜出望外,赶紧按照何梦龙的吩咐将那一碗符咒所化的清水给妻子慢慢服下。一个时辰以后,刘廉妻子的神情安然,气息平稳,但并无太大的变化。刘廉不免有些焦急地问何梦龙:“道长,不知道贱内的病何日才能有所起色?”
“莫急,莫急!”何梦龙还是泰然自若的说道:“她的沉疴既久,已非三日之寒。即使是灵丹妙药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待我给她连续做法三日之后,即可见有起色。”
刘廉千恩万谢。到了第三日,但见刘妻面色已由之前的灰白逐渐转化为黄白色,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一些血色的红润。而且神智越来越清晰,喘气均匀,以前不好使的腿脚和胳膊慢慢的也会动了。
刘廉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跪倒磕头,口中连声喊道:“感谢活神仙救了我的妻子,我这一家子的生活又有了希望。无论先生要多少的看病钱,我都愿意付出!”
何梦龙呵呵一笑道:“我看病的费用你能给得起吗?”刘廉愣住了,是啊,妻子的病在各大医院都没有看好,昂贵的费用岂能是他这个贫困家庭所能负担得起的?
“放心吧,我给你家看病分文不取,只要你管我几顿饭吃就行了。”何梦龙微笑着说道。刘廉闻听此言,感激涕零。
何梦龙嘱咐刘廉道:“从今日起,你的妻子不能再服用符箓之水。”“为什么?”刘廉不解地问道。
“因为符箓之水虽然能够治病,但是不可久服,久服反而伤身。所以三日后,你需按照我开的方子到中药店去抓药,回来后按照我教你的方法熬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这叫做先天仰神力,后天凭药力。如此百天之后,你的妻子即可恢复如初,生活能够自理,无异于常人了。”
何梦龙说罢,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告辞。刘廉还想挽留他再多待几天,以表示感恩戴德。但是何梦龙去意已决,一直说缘分到此而已,多留无益。
这时,一个半大小子愣呵呵的闯进来,口里含糊不清,也不知道说得是什么。两筒大鼻涕焦黄,挂在嘴唇上,而且嘴斜眼歪,身上脏兮兮的。这个傻小子堵在门口,何梦龙一时无法走出去。
刘廉连忙喊道:“傻栓子,快躲开,别在那里挡路!”可是那个傻栓子还是在那里叽哩哇啦的说着什么,一句也听不懂。
“这就是你家的公子吗?”刘廉一脸的惭愧之色,说道:“让先生见笑了,正是我的傻儿子,小名叫做栓子。这两天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找也找不到,这不刚跑回来。”
何梦龙说道:“无妨无妨,看来你家公子并非天生痴呆,而是后天被邪祟堵塞神智所致。”“这么说,我的傻儿子还可以医治?”刘廉赶忙就着话题追问道。
“他堵在门口不让我走,看来还是灵台未泯,没有傻到彻底。这样吧,我给他也治疗一下。”何梦龙说罢,拿出一张黄表纸,画开智符。
画符完毕,让刘廉将其痴儿安坐于一张椅子上,何梦龙手持符咒,围着痴儿左转三圈,又右转三圈。
口中念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只见平日里疯疯癫癫的痴儿,此刻竟然稳稳当当的坐在那里,不哭不闹,眼睛随着符咒的转动而转动,聚精会神,心无杂念。念咒完毕,何梦龙将符咒贴在痴儿的脑门处,告诉刘廉过三个时辰以后再揭下来。
何梦龙道:“三个小时以后,痴儿的心智会慢慢恢复,不再像以前那么愚顽了。但是不要指望他一下子就变得聪明伶俐,能够识文断字。而是他比以前听话,能够容易沟通,替你干些重体力活罢了。至于荣华富贵方面还是不可强求,待到你们祖上的阴债还完,再过几辈人尚可有望。”
刘廉一一记下,还想挽留他再多住几日,何梦龙摆了摆手道:“道非道,非常道。一切都是缘分,只可顺其自然而不可强求也。”说罢,出门扬长而去。
一路上,他披星戴月,餐风露宿,体察人间疾苦,医治疑难异病,能管人间不平事,敢诛三界鬼魔妖。
何梦龙谨记下山之时,太上老君之嘱托:弹指百年间,红尘已纷繁。是非已颠倒,清浊亦无端。牛鬼蛇神乱,真假善恶辨。今日下山去,替天行道全。降妖伏魔事,天地渡劫难。待修功德满,化龙可飞天。
何梦龙以替人相面算卦看风水为营生,一路向西行。所到之处,人们奔走相告,皆言其道法高深,所医之病,药到病除;所驱之鬼,无处遁形。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把何梦龙的事迹讲得是玄乎其玄,神之又神。
这一日,何梦龙行至热蒙辽三省交界之地的龙城。此处山有奇石,石头中有始祖鸟纹,与山海经中所记载之奇鸟略似。深山之中翠柏苍松掩映,一座荒凉破败的道观隐藏在山脚下。
道观规模并不宏大,正殿是慈云宫,两侧各有一偏殿。正殿里面供奉着三清祖师等神像,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由于道观年久失修,香火供奉也并不兴旺,孤零零地在天地之间遵循着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的天道循环,节序更替。
何梦龙在道观之外看了一遍,也没有见到个人影,心中暗道:看来这里太凄凉了,普通的道士是忍受不了这般孤寂的。
这时,何梦龙忽然被一面墙壁上的一首小诗所吸引,只见墙壁上写着:深山小观几声钟,宝鼎青烟法大同。忘却慈云宫外事,不求不拜也圆通。
何梦龙反复读过几遍,觉得这首小诗写得很有禅机,想必是出自有灵性又能顿悟之文人的手笔。
微风徐来,大殿檐角的吊钟声叮咚作响,清越悦耳。一棵大槐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时不时地“呱呱”叫上几声,显得这座小小道观的黄昏更加的宁静和凄凉。
眼看着夕阳西下,暮色渐沉,恰又正值冬季,何梦龙心想,今日天色已晚,不如暂且在此寄宿一晚吧。
想到这里,何梦龙举步向前,推开半掩的门扉走进大殿。他左顾右盼,环视了一周,确定道观中确实无人。他在神像的供桌前找到一个破旧的蒲团,拍打几下上面落满的灰尘,准备打坐入定。
此时已近酉时,整个道观显得异常的安静。他结跏趺坐,手心脚心和头顶百会穴朝天,即五心朝天之法。他凝心平息,开始修炼道家内丹心法。
时间在何梦龙的身边缓缓地流淌,他无欲无念无求,将身心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神接八极,不知不觉中夜已渐深。
忽然间,在万籁俱寂中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好像是人的脚步声。何梦龙没有理会,仍然心无旁骛,准备收功。那个脚步声在大殿外来回走动,像似在徘徊和犹豫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