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周围看去,在那些大树下,生长着很多红色的半月形状的菌类,就像动物的肾脏一样。哦,这就是灵芝吧?
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啊,竟然生长着这些珍贵的药材?空气中都是药香味和花香味。
何梦龙贪婪地嗅了嗅鼻子,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山路上都是白玉铺成的台阶,一直延伸向丛林深处。阳光从树叶间照射下来,穿过缭绕的白雾,分成丝丝缕缕,斑驳的光影落到地面上。
一切都像幻觉,又仿佛置身仙境。他只觉得浑身飘然欲仙,走起路来毫不费力。
忽然,有“哞,哞”的叫声传来,紧接着从太阳的光影里出现一个骑着青牛的老者。
老者鹤发童颜,慈眉善目,衣袂飘飘,仙风道骨。虽然看不到牛的四蹄在动,但是,那青牛却分明慢慢悠悠的向何梦龙走过来。确切地说,应该是飘过来的。
老道身披八卦图,怀抱拂尘,手捻长髯,口宣无量天尊。“施主,你欲何往啊?”
“我、我也不知道。”何梦龙结结巴巴的答道。
“哈哈”老道笑着又问:“那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我有些记不清楚了。哦,好像是掉下来的!”何梦龙拍着脑袋使劲回想着。
“那么说,你是误打误撞来到这里的?”“算是吧。”
老道点了点头,手捻长髯道:“既然你能来到这里,就说明你仙缘不浅,凡夫俗子是永远也找不到这里的。”
何梦龙赶忙问道:“敢问仙长,这里、这里到底什么地方啊?”
“这里是帝之下都,三皇五帝的道场!”
“什么是帝之下都?什么是三皇五帝的道场?”何梦龙不解地问道。
“这么跟你说吧,这里是无虑山,天帝的下都。”
“无虑山我知道,来到这里之前,我就是在无虑山上。但是,无虑山怎么成了天帝的下都了呢?我听说过,帝之下都是昆仑山啊!”
何梦龙一口气说出心中的疑惑,老道微微一笑道:“呵呵,你是有所不知啊!”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众所周知,昆仑山乃万山之祖,是海内第一仙山,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昆仑山自古就极具神秘色彩,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后世对于何处是昆仑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准确的定论。
而今天的昆仑山,其实是汉武帝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的描述,根据《山海经》关于昆仑“大川源头”、“多玉”的记载,将于阗“南山”命名为“昆仑山”的。而真正的昆仑山,又在哪里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专家在无虑山北簏,发现了一座距今八千年的史前遗址,出土了一条近二十米长的石堆巨龙。须知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 而人文始祖伏羲则“以龙纪”。八千年足以说明问题,由此可以确定,无虑山是三皇五帝的道场,龙的肇始之地应该是在东北。
据说姜子牙曾在昆仑山学道四十年,后下山助周伐纣。这在《封神演义》第十五回中能够找到有关描述。天尊曰:“你上昆仑几载了?”子牙曰:“弟子三十二岁上山,如今虚度七十二岁了。”
另据《列仙传》记载:吕尚者冀州人也。生而内智,预见存亡。避纣之乱,隐于辽东四十年。适西周,匿于南山,钓于溪。由此可见,姜子牙学道的昆仑山也在东北,那么昆仑山应该就是无虑山。
不止何梦龙不知道这里面的传说和典故,世人也鲜有知者。听完道长的讲述,他才茅塞顿开,才知道无虑山就是三皇五帝的道场,道家修炼的圣地。
再看道长所骑之青牛,乃是上古瑞兽“兕”。《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记载,兕状如牛,苍黑,板角;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
何梦龙这才恍然大悟,慌忙跪倒叩拜:“在下眼拙,不知老君驾临,恳请恕罪!”
太上老君慈祥的笑道:“哈哈,我们见过面的,你可记得?”
“见过?”何梦龙苦思冥想,忽然记起自己被千年鬼王摄走魂魄,漫游幻境之时,曾遇一老者指点迷。此时再细一辨认,才知就是太上老君。
何梦龙就此长跪不起,恳请老君将自己收入门下,一心向道。
老君点点头道:“想来你在人间经历了贫穷与富贵,经历了宠辱与浮沉,经历了悲欢与离合,看透了邪恶与正义,做到了善与孝,还保持着一颗初心很难得啊。”
“虽然你经历了感情劫、金钱劫,生死劫等诸多劫难,但是你的磨难未尽。现在你可以暂时在无虑山修炼,假以时日学成下山,现世中的妖魔邪祟还需要你去惩恶扬善!”
“弟子谨遵教诲!”何梦龙欣然拜谢。
老君一甩拂尘,一阵清风掠过,不见了踪影。风中传来老君的声音:“你不要彷徨,可以先到仙班去看一看,你想加入哪个仙班学习都可以。”
何梦龙再次向空中拜谢,随后他就彷徨了。这无虑山玄风飘飘,祥云渺渺,自己都不辨东南西北,去哪里才能找到仙班?
而且仙班是不是跟人间的学校一样,也分初级、中级和高级班啊?
他想了一会儿,既然来到了这座仙山,就应该能找到仙班的。往前走吧,只要心诚则灵,一切随缘。
他走啊走啊,一路上奇花异草摇曳,凤舞鸾翔。即使遇到各种凶猛神兽出没,也都没有害人之意。何梦龙心中暗自赞叹,果然是无忧无虑之乐园,无欲无求之圣地啊!
他走啊走啊,不知爬过了多少个山岭,不知道趟过了多少条河流,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息片刻,渴了就饮山泉之水,饿了就摘几个野果充饥。
虚无缥缈的祥云笼罩在天边,太阳一直挂在那里,不见升起和落下。这里仿佛没有春夏秋冬的四季之分,也没有严寒与酷热之感,仿佛四季如春,温暖宜人。
走着走着,忽然耳畔传来阵阵仙乐。顺着声音往前一看,只见巍峨险峻、直插云天的山峰之巅,在白云缭绕之中,隐隐约约露出一座气势恢弘的庙宇。整个是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
这个庙宇群分为上中下三院,即天地人三院。每院有三层,共九层,其中第九层为天院的最高境界。
何梦龙沿着白羽铺成的天街小路,在一片香烟袅袅,紫气氤氲之中来到下院。只见上有一匾高悬,上书“敬天法祖”四个大字。
他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类似学堂的大殿,一位身着道袍,头戴道冠的道长正在讲课,下面坐满一大群弟子。众人皆聚精会神,谁没有注意何梦龙的到来。
他选择一块空地坐下,聆听传道说法。
道长讲的是《易经》,《易经》自古就被誉为诸经之首,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长期被用作“卜筮”。故有学会《易经》可以窥天测地,预知未来之说。
其次还有符箓咒语之类,可以斩妖伏魔。以及可以长生不老的内丹之术、呼风唤雨、挟电携雷、驾雾腾云等法术等等。
何梦龙开始从第一层学起,每每学到精义妙要之处,只觉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逐渐洞窥神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