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学日记:老师居然在等我写检讨》
第58节

作者: 香山叶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此任主任就想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因此就咬定文景林是故意栽赃陷害,让他出丑。
  任主任的理由是:尽管你文景林不知道东屋里有人,便把外面的大门锁上了,但是,当有人前去找你开门时,你为什么不马上亲自来开门,把人放出来?
  而你却偏偏把仓库的钥匙,随随便便就交给了一个外部毫不相干的人。你这不是存心搞宣传,唯恐天下不乱吗?
  另外任主任还说,他找沈雅文谈工作,进去的时候文景林是看见的了,那么,文景林在取完货物准备锁门之前,为什么不招呼一声,问问里面还有没有人了呢?

  假设任主任说的是事实真相,那么,任主任的带有逻辑推理性的质问,仔细分析不是没有道理。
  我终于明白那天在会议上,文景林为什么一声不吭了?因为他确实无法回答得圆圆满满,所以保持沉默就成了他的上上之策。
  他不能当场把我供出来,一是怕任主任冲着我过来,二是如果我说是他叫锁上的,他还是脱不了干系。
  不过这问题又说回来了,不管任主任是真谈工作,还是假谈工作,也不管文景林是有意还是无意错锁了大门,任主任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应该张扬。更不应该把这事拿到职工大会上去讨论。
  只当这件事就没有发生过。这样一来万事皆休该有多好!可结果是他这么大张旗鼓的打算清洗自己,反而让人们觉得有点欲盖弥彰的嫌疑了。

  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不过我一直挺佩服魏兴海的发言,真是电线杆子挂暖壶,水平太高了!
  这个一向平静的安国供销社,今天突然迎来了一支特殊的工作组。这支工作组仅有两人,但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两位成员皆是从县外贸公司临时抽调而来的。
  有人曾言:世间行业众多,每行每业或许都会存在一些如蛀虫般侵蚀根基的不良分子。
  而这次工作组前来的目的,正是要将这些隐藏于各个领域的蛀虫一一挖出,并毫不留情地予以曝光和清扫。
  在这两名工作人员之中,那位年龄稍长、约莫四十多岁的人名唤张云福;另一位则较为年轻,身材高大,名叫杨世新。他们此番前来的核心任务乃是开展一场名为“路线教育”的活动。

  此刻已步入初冬时节。依照往常的生活习惯,中心社内的食堂早已调整为每日供应两顿餐食。
  然而,当张云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果断提出异议,表示这样不妥,必须改为一日三餐。
  就这样,无论身处中心社还是门市部,所有人都遵循这一新规定,一同开始享用每日的三顿饭。
  由此可见,即使是身负重任的下乡干部,也首先需要关注自身的温饱问题啊!毕竟,只有填饱肚子,才能更有力气去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不是吗?
  起初的时候,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觉得这次所谓的“路线教育”活动会跟以往那些类似的工作一样,不过就是做做表面功夫,走走过场罢了。
  大家心里想着无非也就是把马列和毛主席的着作拿出来读一读、学一学,然后象征性地开几次会议,再交几份报告上去,这件事情就算结束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派来的工作组竟然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他们根本就没按照常规出牌,既不去盘点库存,也不去查阅账目,而是二话不说,上来就直接对人动手了。而且手段还相当狠辣,甚至不惜动用外部力量进行深入调查。
  话说后来啊,竟然陆陆续续有三个人都被张云福给弄到家里去了。而在这三人当中呢,有一个人的名字叫做卢景民,在兴虹供销部任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最后居然又是张云福站出来帮了大忙。只见他出手相助,通过一番运作之后,成功地将卢景民调到了县外贸公司上班。
  不仅如此,连之前加诸在卢景民身上那些不公平的待遇和罪名也全都被一一平反昭雪啦!
  据那位深知内情之人透露,要达成此事所需付出的代价着实不菲——不仅需要赠予张云福整整二百元现金,而且还得额外加上一块价值不菲的上海手表。如此手笔,或许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已然堪称行贿之顶峰数额了!
  与此同时,另有两人则落得了彻底归家务农、以饭饱腹的下场。其中一位乃是赵元培,他家本就位于兴虹一带居住,说来也巧,我曾有幸于兴虹供销部与其有过一面之缘;至于另一位,则是那因风流韵事而声名狼藉的钱海林。
  当他们返回家乡之后,尽管身份已从原本的职工转变成为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相较于那些土生土长的地道农民而言,他们之间仍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好在生产队颇为仁慈,对于这些昔日犯错之人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怜悯之情。在分配农活任务之时,队里总是会特意对他俩予以关照,尽可能地挑选出一些相对轻松的活儿交由他们去完成。毕竟,广大群众的目光始终都是敏锐且雪亮的,谁是谁非,大家心中都有着清晰明了的判断标准。

  自从张云福初次品尝到通过开除职工来谋取私利所带来的甜头后,他内心的贪欲犹如决堤之水般汹涌澎湃,一发而不可收拾。渐渐地,他竟然将这种卑劣行径视为一种常态化的生财之道,并精心谋划、苦心经营起来。
  且说那长宁供销部之中,有这样一名女职工。因其行事泼辣、作风干练,再加上她身材高挑壮实,颇具几分威严气势,故而众人都尊称其一声“黄大娘们儿”。
  这不,心怀鬼胎的张云福瞅准了这位黄大娘们儿,想要从她身上榨取一些油水。于是乎,他先是故意放出风声,表示即将对单位内部展开外调工作,以此向那位黄大娘们儿发出警示信号。
  果不其然,听闻此消息后的人们纷纷开始劝说黄大娘们儿:“您呐,还是赶紧备些厚礼送给张主任吧,免得惹祸上身啊!”
  然而,这黄大娘们儿却是个倔脾气,犹如那土豆炖酸菜一般——又硬又挺。任凭旁人如何好言相劝,她始终不为所动,坚决不肯向张云福低头示弱。

  张云福这边呢,则耐着性子等待了一段时间。可眼见着那黄大娘们儿毫无表示,丝毫没有要讨好自己的意思,他心中不禁暗暗恼怒起来。最终,按捺不住的张云福索性当真派遣了两名心腹之人,专程前往山东地区展开详细调查。
  这两个人一路上游山玩水,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探查,他们居然真的挖出了有关黄大娘们儿的诸多隐秘之事和真实情况……
  原来黄大娘们以前在山东一直就是个农村的家庭妇女。只因为她有一个亲戚在当地的县纪委上班,给她私自出了个假证明,才使她得以“恢复工作”,就地安置到长宁供销社上班。于是,黄大娘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工作,被无情地辞退了。
  时光荏苒,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黄大娘们儿毅然决然地搬回了自己位于山东的老家。那片熟悉的土地,承载着她无尽的思念与回忆,正可以让她重打锣鼓另开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