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吕布当时是被五花大绑着带到曹操和刘备面前的。关于这个绑人的士兵我们可以着重介绍一下,简单地说,我可以用十四个字来形容:爱岗敬业、技术过硬,热爱本职工作。他们大概恨不得把吕布打了包捆成折叠的,也许这样更方便携带?吕布体质再好也有些吃不消,大叫“缚太急”,请求“小缓之”。曹操微笑着调侃:“缚虎不得不急也”。
吕布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升起了一丝希望。他称我为“虎”,是“虎”啊!这说明,某个方面,我还是很有长处的,曹操是了解我的呀!于是他企图脱死,对曹操说:一直以来,明公您忧患的不过是吕布,现在我是您的人了,您还愁什么呢?明公您带着步兵,我带着骑兵,取天下是早晚的事,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啊!
曹操是爱惜人才的,吕布就勇武方面来说,确实杀掉有些可惜,所以曹操此时陷入了思考当中。
吕布那头被绑的浑身都不过血了,曹操还在这里慢悠悠地踱着步子,他知道,曹操的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他的生死。他急了。情急之中,他看到了一个人,那个人他认识,那个人像没事儿人一样站在曹操身后,目光平静,一会整理整理领带,一会掸掸肩头的灰尘,真tmd舒服到家了。
那个人,是刘备。
吕布看到刘备的时候很高兴,他把自己几次三番打刘备的事儿忘的一干二净。或者在他的想法中,自己和刘备算是老交情了?总之他情急之中居然找刘备求情。吕布对刘备说:玄德(叫人字是尊敬的意思),您是曹公的客人,我是他的俘虏,绳子勒的我都可以去日本拍电影了,您就不能为我说句话吗?刘备大概也给了吕布一些暗示,悄悄按了按手势,大概意思是:放心,有我呢。心里想的是:今儿弄不死你我刘备就白活。
曹操本来听了吕布的话很动摇,甚至让人为吕布“宽缚”,此时刘备真的帮吕布说话了。刘备急忙阻止曹操为吕布“宽缚”,说:“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丁原)、董太师(董卓)呼?”
此语一出,吕布怔住了,曹操也深感有理。
丁原和董卓都是吕布曾经的主子,也都是被吕布亲手杀死的。刘备的意思很明白,你想走丁原、董卓的老路,收纳这个人,一旦国际形势或某场战事对你不利,吕布很可能提你的脑袋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吕布怔住了,他知道,自己从来没能读懂刘备,即便是同在徐州的日子里,他也完全搞不懂刘备的脑子在想些什么,但现在他明白了,最起码刘备此时的想法他搞清楚了,他是要自己死。
曹操听了刘备的话,认为说的很对,点头表示理解,于是吕布不但没有被“宽缚”,而且连死都是被勒死的。与他一同被处决的,还有他的智囊陈宫、大将高顺等人,他们的头颅都送回了许都,作为曹操为朝廷立功的证明。
大将张辽(字文远)此时投降曹操,免去一死。
日期:2012-3-6 14:37:00
无双英雄吕布在下邳殒命,与他一起告别这个乱世的还有陈宫、高顺等人。现在,我们来简单地评价下吕布和他的团伙。
《三国志》中对吕布的评价是:“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齐之略,轻狡反覆,喂利是视。自古以来,未有如此不夷灭也。”评价认可了吕布的勇武,但否定了他的智慧,同时对他的人品也贬到了极点。并且认为,吕布的灭亡几乎是注定了的,历史上从没有像他这样的人不被消灭的。
吕布和袁术堪称东汉末年一对活宝,袁术是一脑子一厢情愿的幻想,吕布则是一脑子的糨糊。但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看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四伏的危机。
吕布两次弑主,为的不是民族大义,不是国家安定与百姓和谐,而是自己的私利。他把自己的名声搞臭,还到处诉苦感觉自己那么无辜。刘备好心收留他,他却反戈一击将刘备逼入困境。这是典型的忘恩负义。
之后的一连串弱智思考更是为自己的灭亡推波助澜。
先是被曹操利用,使得自己与袁术的外交关系破裂。之后陈登父子又成功被曹操策反,陈登从许昌回来后,他知道了陈登父子都获得了曹操(也就是朝廷)的封赏,而自己求的官职却被驳回,立即发怒,说自己被陈登父子卖了。陈登笑着说:我对曹公说,养将军就像是养虎,不喂饱就要伤人。可是曹操对我说,不对,吕布就像是猎鹰,饿着他他就会努力工作,喂饱了就会展翅飞走。这样一番糖衣鬼话居然唬的吕布兴高采烈。
下邳被围,吕布居然天真地以为自己还能和袁术修复关系,把女儿再次捆在马上想送给袁术。结果被乱箭射回。
曹操、刘备、陈登父子等人玩弄吕布于鼓掌之中,他自己还沾沾自喜地自我感觉良好,丝毫看不到杀机四伏的现状。打过曹操,之后被曹操忽悠;投过刘备,之后反戈一击;联和了袁术,之后反目成仇。被刘备在白门楼一句话取了性命,居然还好意思骂刘备:“大耳儿,最叵信!”
呜呼!你也真舔脸说这句话!
陈宫。
陈宫本来是曹操的亲信属下,之前劝曹操领兖州刺史帮了曹操大忙。仅仅是因为自己性情刚直而内亦自疑,唯恐曹操哪天加害自己。劝张邈迎接吕布,反叛曹操,简直是意气用事。之后吕布想要投降,他坚决主战,是因为自己的立场和吕布不同,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把吕布等人一起拖下水。
白门楼上,曹操问陈宫:“公台(陈宫字),你一向认为自己智谋超群,今天有什么感想?”
陈宫道:“可惜吕布不听我的计策,否则,未必被你所禽。”
曹操笑着说:“那今天你看这事儿怎么办呢?”
陈宫此时很淡定:“我是个不忠不孝的人,死便是了。”
曹操问:“你死了家中母亲怎么办?”
陈宫答曰:“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加害别人的双亲,我的母 亲的死活只在明公您的一句话。”
曹操又问:“那你妻子、孩子呢?”
陈宫答曰:“我听说,施行仁政于天下的人,不绝人之祀,我妻、子的性命,也在明公您的一念之间。”
曹操此时如此啰嗦的对话,只有一小部分是在陈宫炫耀胜利,大部分,是自己舍不得杀害陈宫。但曹操能不杀他吗?曹操陷入了思考。没等曹操搭话,陈宫就慷慨地说:“请出就戮,以明军法。”然后快步走向刑场。
太祖(曹操)泣送之,宫不还顾。
白门楼上,陈宫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存活的道理,从容赴死是最明智、最体面的选择。而改称“曹贼”为“明公”,自己慷慨赴死,是为了祈求曹操照顾(或不加害)自己的亲属,于当时的情况看,这是情理之中的,完全可以理解。曹操厚待陈宫家眷如初,也说明了曹操能够度情处事。
高顺。最悲催的就是他。
高顺是一员良将。打刘备的时候,他冲锋在前,而且看上去,那时候张辽似乎只是辅助他的。夏侯惇前往救援,也为高顺所败。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喝酒,不收钱。自己组建了一只将近一千人的军队,有点类似与特种战斗部队,号称“陷阵营”,每战必捷。仅仅是因为向吕布提出建议,让吕布做事用用脑子,就失去了信任。之后特种作战部队被吕布的亲信收编,高顺依然没有任何怨言,忠心耿耿。
白门楼上,高顺没有像张辽一样主动投降,而是慷慨赴死,显示了忠节,对吕布可说是仁至义尽。如果高顺也肯投降呢?曹操是否又添一员虎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