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17节作者:
孟斜阳 日期:2011-03-24 10:27:02
闲品随笔之三 桂花香里的沉醉
在《漱玉词》里,李清照多次写到桂花,倾心赞美它“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其实是朴素的。它花色淡黄或浅红,就是人们常说“金桂飘香”或“丹桂飘香”。但是,桂花的香是最令人沉醉的。我所在的是一座南方小城,城中的绿化植物就是桂树。每到夏秋之交,满城的空气中都飘溢着一股清雅的、微带点甜甜味道的桂花香。有时,在街上从小贩手中会买来几枝开满桂花的树枝,插在案头或茶几上清供,满室花香让人顿时心清气朗。
记得有首曲调优美的民歌《桂花开放幸福来》:“桂花生在硅石哎,桂花要等贵人来耶,桂花要等贵客到,贵客来到花才开耶,哎……哎……贵客来到花才开耶”。“桂”者,贵也。苗家人用这种桂花香招待贵客确实令人心神怡然。
很早以前,曾经读过郁达夫的书信体小说《迟桂花》,小说中处处写到桂花的清香。这种花香飘散在灵秀的山水间,飘散在一种美好而朴素的山村田野间,飘散在天真无邪的年轻姑娘的笑声中,那浓郁馨郁的气味沁人心脾,仿佛能把人们的宿梦摇醒,把人们的灵魂涤净。郁达夫在这篇小说里把女性比作桂花。那桂花之香其实是一种女性纯洁美好的精神气质。现在回想起来,那郁达夫笔下的文字都仿佛带着桂花的香气。
在李清照的词里,桂花的馨香也是一种高洁的精神气质。除了前面两首词,她在晚年还写过一首《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木犀花就是桂花的别称。这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木犀花大概特别适宜她那时恬淡安详的心境。
桂花开时,正值中秋前后。所以它和月亮天然地联系在了一起。月宫中的桂花树不是没来由的。李清照一句“画栏开处冠中秋”,让桂花牢牢占住了中秋花王的位置。这一句也让人联想到“桂冠”这个词。“蟾宫折桂”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在写桂花的诗词中,我格外喜欢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中的那两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文字间有一种神驰天外、飘然欲仙的格调。此外,就是王维《鸟鸣涧》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闲情悠悠,万籁寂寂,格外有种幽人独处的禅意。
《红楼梦》里有多处对中秋桂花的描写,如第七十六回:“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又:“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
于是又想起李清照了。她的词里常常读得到《红楼梦》里的这种味道。
据说,李清照的名字来源于她出生时天上正有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清光团团,普天朗照。那么她的生日应是农历月中十五前后,更有可能就是中秋前后出生。如果真是,那么她与桂花的缘份就真的不浅了。
“何须浅碧与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朝的月亮又照到了今天,那淡淡的桂花香是否就是那一缕芳魂归来?
丹桂
日期:2011-03-24 11:17:13
唐朝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的桂花寄托的是一份怀乡之情:“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冷霜无声湿桂花”一语颇是令人读之怅然。
南宋辛弃疾记忆中的桂花则是另一番感怀:“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犀》)。年少时豪饮高歌,一夜醒来,眼前是月光团团,桂影婆娑,十里水沉烟冷。这景象令人想起柳三变的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如梦如幻,令人沉迷。
宋朝另一位红颜词人朱淑真也写过桂花:“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木犀》)将一枝清桂插在书窗前的花瓶里,人的心与花的蕊都在清香中沉醉了。
这感觉,真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