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12节作者:
孟斜阳 日期:2011-03-19 20:33:06
闲品随笔:陪李易安喝茶聊天
其实,闲时很想陪李清照静静地坐下来,品茶赏梅。
也许,在一丝朦朦细雨里,从一条幽静的古巷出发,穿过层层院落、重重花影,我就会遇到她,那个独立风中的红颜女子。
她的眼神梦一样地飘忽而游移。她气质高华,云髻轻挽,颔首或沉思都是一处动人的景致。
在她的深深庭院里,树树梅花轻绽,红影幢幢。
我想告诉她,你曾经是我精神世界的一个梦,是所有女性典雅高洁之美的化身。而且,我熟悉你的一切,你的笑声与泪水,你的欢乐与忧伤。
李清照也许轻轻一笑,表示知道了。也许,这样的话对她来说,听到的也许不算少了。
我说,你曾经就住在《东京梦华录》所记的繁华红尘里,林冲和娘子就曾经出现在那熙熙攘攘的人流里。而在那里,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书生宋祁骑着马在人流中不知所措,与一辆来自宫中的美丽香车相撞。随着一声娇呼,绣帘后的宫中女子认出了才名满东京的小宋,心中暗许,并不让随从们为难这莽撞的书生。“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他的爱情蓬山其实更近了。仁宗皇帝问明原委,居然将那位与之邂逅的宫女找来,嫁给了这书生。
宋朝是个多情的、容易产生艳遇的时代。我知道有张先的“一树梨花压海棠”,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小朝云笑指着东坡先生的肚皮:“先生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有阴郁与优柔的秦少游暗叹:“杜鹃声里斜阳暮”,有那辛弃疾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我告诉李清照,我喜欢宋朝的文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赵宋皇帝对文人终究是宽容的。“不杀文人”的祖训令此后历朝历代的所有读书人动容。我相信宋朝辉煌的文治令一部青史生辉。
我告诉她:你曾经走过《清明上河图》的条条街巷,李师师的琴声会不时地从那座红楼暖阁里飘出。不久,那位美丽女子雪白的纤手会拿起小刀来,为一位词人切开一只新橙。然后放到定窑烧制的精致瓷盘里,洒上吴盐,色泽鲜美。有道是:“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我看见,李清照听到这里莞尔一笑。我说,我曾经见过你。李清照不解地看着我,眉黛尖蹙,淡如远山。
我笑道,你曾经在街口叫停了一个挑着花担的货郎,买过一枝早梅。然后站住,看了看不远处的我。浅笑一下又离开了。我知道,等会儿,你就会把花斜簪到云鬓边上,然后对镜自赏。我说我知道你小时候的很多事。你喜欢在后花园里面荡秋千,荡到最高处,你的头发会散开,如云如瀑,伴着笑声在晚风中飘荡。晚风中的闺阁幽窗前,你会用纤细的手指轻拈脂粉,红唇、云鬓和微敞的胸口,有温香如兰。
我笑着说,那时,我梦游到了宋朝的东京。我知道,你喜欢梅花。我想告诉你,我也喜欢梅花。曾经有本奇书叫聊斋,里面有个叫婴宁的美丽狐仙,手拈一枝梅花,声声清笑,倾倒了书生王子服。
我说,清照,你不是狐仙,你是梅花之神。你的前世也许就是卧在含章殿下春睡的那位公主。
你的眉心,会落下梅花瓣儿。那是上天昭示你:你的前世也许是梅花精。
喝茶吧。李清照静静地递过一瓯春茶,茶水绿似碧云。
“好茶。”我轻啜一口,赞叹。
日期:2011-03-20 10:38:31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读这首词,有一种朦胧的幻觉。
好象在梦里来到一个幽深静谧的所在,那里有古色古香的画堂庭院,有精致华美的闺阁楼台,金兽形的香炉,闻得到袅袅香雾的气息。午后斜阳的影子里,绣帘轻轻地垂下,在风里轻轻晃动。
也许,那一刻仿佛穿越到了风光旖旎的宋朝,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词境以深静为佳。阁小,窗闲,春藏,昼锁,画堂深幽,人静帘垂,灯昏香直,这是李清照词里的那种美妙的意境。在深深庭院里,在静静的画堂,在她的闺房中,弥漫着一种无边无际的幽深的寂寞,仿佛与世隔绝。外面那些明媚春光和白昼都与这里无关,时间都停止了流动。这是一个狭小而深邃的,封闭的空间,仿佛是那闺中女子最隐蔽、情感最丰富的内心一隅。
篆香,一种盘成篆形文字的香。篆香烧尽,作为时间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推移。
在她的床头的花瓶中,斜插着一枝刚刚折得的江梅。这是梅花中的上品。整个闺阁中,只有它的美艳与馨香,给这沉寂的女性世界带来了温暖和春意。
她不愿到外面去,慵懒得连窗户都不愿打开。只是点燃一柱心字篆香,默默地看着时光沿着香雾袅袅消散在无边的空气里。对着那一枝新摘的梅花,一直待到“日影下帘钩”的黄昏时分。
她想,有了瓶中这一枝亲手摘取的江梅,就没有必要去“临水登楼”了。
其实,她知道,外面的春光一片灿烂。只是怕出去临水登楼,徒然惹动对那远在外地为官的夫君的绵绵思念。只因无知心人相陪,闺中寂寥,让她感到了当年何逊在扬州一样,只有梅花相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