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红颜——闲话中国历史文化女性群相》
第37节

作者: 文子尾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6 17:07:27

  枕上诗书闲处好
  ——李清照夫妇的收藏爱好
  为什么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夫妻感情能维系得那么好,经历再多的风波,也能相敬相爱?
  众所周知,男女刚开始共同生活,有激情就够了。但时间既久,两人难免互相审美疲劳,而对方的各种陋习又一一呈现应接不暇,感情将日益损减,终至破裂。
  所以要婚姻长久,必须夫妻有心灵的交流,有精神层面的相处的愉悦,说到日常生活中,简单四个字“共同爱好”。

  清照和明诚夫妇最大的共同爱好我们已经知道,就是收藏金石书画之类的文物。是以后来变故虽多,清照仍精心照顾他们家的收藏品,还写了篇《金石录后序》记述他们的收藏活动,也为我们对她的研究留下可信的资料。
  现在玩得起收藏的,身家都很不菲。不过清照和明诚的收藏事业,却从并不富裕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他俩刚结婚,明诚自小虽有收藏爱好,这时正作太学生,小夫妻俩钱不多,空有两个大家族架子,照清照的话说是“赵李族寒,素贫俭”——都是只为人民服务不贪污受贿的穷官。怎么办?每月初一十五,明诚就请个假,把衣服当了换点钱,直奔相国寺(类似于北京的潘家园)而去,买点碑文拓片回家,与清照共同赏玩。

  后来明诚出来做官,有了点俸禄,更一发不可收拾。两人宁可粗茶淡饭,却把收藏的理想定得老高,想要“穷遐方绝域,尽古文奇字”。然而穷收藏总会有失意时,有一次,有人拿了幅南唐徐熙的牡丹图,向他们索钱二十万,两人无法凑足这笔巨款,把画留在家两日两夜,最后只能归还。为这事,两人怅恨叹息了好多天。
日期:2012-04-16 17:08:34

  有这么专注的精神,不怕收藏不到好东西。反正赵明诚是把薪俸全花在这上头了,日积月累,藏品越来越多。
  在青州十年日子里,赵李二人的收藏达到巅峰。他们把“归来堂”置办起书架大橱,放置各种古玩、书籍、字画,并编好目录以备检视。赏玩古物,校勘书籍,给字画题签成了他们的大乐事。
  清照无疑是有洁癖的,每当她发现书有污损之处,总会不满意。于是干脆节衣缩食,质掉首饰,去买较完整干净的书来作副本(谋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储作副本)。
  即使在明诚起复做官,二人感情渐趋微妙之时,这种爱好也把他俩紧紧系在一起。据说明诚在任上时偶然得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欣喜欲狂,立即打马飞奔到清照身边。二人一边饮酒,一边同赏白居易的手迹,直到二更天才作罢。
日期:2012-04-16 17:09:48

  在平静的日子,这些藏品是宝贵的“不动产”,然而不幸的是乱世不期而至,宋室南渡,李清照夫妇也只好搬家。这些藏品是他们不忍舍去的心头肉,也是逃亡途中极大的累赘。为了能顺利搬迁,夫妇俩只能割肉搬放弃一些。“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无奈藏品太多,即使这样干了几次,“尚载书十五车”。

  然后是艰难的文物大迁徙。明诚仍要做官而且不久就病逝,孤单的清照负上巨大的重担,南京、杭州、池阳、洪州,跟着她的弟弟以便有个倚靠,文物不断散佚。
  这些藏品还曾带来不小的麻烦,明诚病重时,有人携一石壶来看望,后又带走。大概因怀璧有罪,夫妇俩被人向朝廷告密,说赠送玉壶给金兵,幸亏得到中书舍人綦崇礼的帮助,这事才得以平息。
  在李清照凄凉的晚年,这些文物也散亡殆尽,然而身外之物的失去,使得清照终于开悟,悟到收藏的至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对于文物,谁都不会是它永远的主人,你只不过是它见证过的一小段生命,而已。
  所谓格物致知,开悟至理,不外如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