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紀子的姐姐,我谨借此机会向您为我妹妹的事情回信给我母亲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我们全家都为我妹妹所遭不幸悲痛欲绝之际,您的来信恰似一线曙光照亮了我们的心胸。我们都为美紀子能为您所爱着幸福地离去而深感欣慰。"
"我得承认,在读到您的回信之前,我总以为飞行员是没有七情六欲而只有一心杀敌的勇士。您的回信颠覆了我的成见。如果允许的话,请允许我做您的女友,我愿意以我来代表我亡故的妹妹。您如能回复则不胜荣幸之至。"
随信还夹有一张富士子的半身照片。与她妹妹相比,这位十八岁的女孩子更为可爱动人。
我于是立即回信。在信里我告诉她,我在中国战场受了轻伤,现在正在日本养伤。我还告诉她,医生说我很快就能再次飞行。我还写道,这次一旦痊愈,希望能立刻与她见面。
几天后,我就收到了她的第二封信。信里,富士子详细介绍了她目前的生活,她那里每天发生了哪些事情。第二个月,在大村基地我还是无所事事,所以我有大把时间给富士子写信,或者反复阅读她的来信。她的信函文笔非常优美,我猜想可能是经过其母亲过目并修改过的吧。这在当时的确是很正常的做法。
日期:2012-02-05 11:36:27
附注1:?S12与S13
以下一则资料,用以补充S12和S13小节的内容。
在日本文献中看到对于1939年10月3日中国空军空袭武汉的战斗描述,根据其主要内容可以判断,此战至少击毁击伤日机160架,击毙日军鹿屋航空队副司令官小川弘大佐、木更津航空队副司令官石川淡大佐等多名高级军官。
特别是日方提到,当时在场的日军海军“第二航空队”司令官塚原二四三大将在此战中负伤致残。由于他致残后无法继续担任海上任务,原来极有可能由他担任的日军海上机动部队司令官职务,改由他的同学,没有航空指挥经验的南云忠一担任。
南云指挥的中途岛战役,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转折点。如果是塚原而不是南云担任指挥,日军很可能避免惨败的命运,中国空军的轰炸造成了意料不到的后果。
日文记载翻译如下:
——以下节选自《帝国制空战》,光人社2006年发行。
苏联送给中国的SB-2轰炸机神威大展,于1939年10月大举进袭了日本军占领下的汉口基地。中方趁机而入的背景是此时正值诺门坎事件爆发后日本的注意力集中在北方。当时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机部队正以“第二联合航空队”的名义驻扎在汉口的空军基地,而且因为汉口机场拥有长达1500米级的跑道,停机坪也很宽敞,所以不仅仅海军,陆军的航空队也使用此机场。1939年9月末,汉口机场除了有140-160架的日本海军战机外,还有日本陆军20架的侦察机和联络机云集于此。可是,他们对中国空军的奇袭攻击完全没有任何察觉。
10月3日凌晨,以12架苏制图SB-2高速轰炸机为主力的轰炸机部队袭来,由于日本方面没有一架战斗机在空中执勤,防空炮火也没有准备,因此中方的SB-2驾驶员得以冷静实施轰炸。第一波轰炸是在6000米高空进行的。由于没有遭到反击,他们又降低到1400米高度实施了第二波轰炸。中方的12架战机虽然没有达到满载的10吨载弹,但全部丨炸丨弹都倾泻到了汉口机场。日本方面的飞机由于密集驻扎于此,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燃起了熊熊大火。据统计日方的损失中,全损至少为60架,另有接近100架左右受伤,汉口机场的大部分飞机都被认定无法起飞。人员伤亡更甚,死伤者多达240名,其中司令官塚原四三(海军少将)负了左手被切断的重伤。九死一生的塚原在治疗中的11月15日晋升为海军中将,但由于失去左手,被认定不再适合舰队勤务,只好转任基地航空队的指挥官了事。塚原于1921年加入横须贺航空队,进入航空界打拼以后,历任“临时航空技术讲习部员”、“凤翔号副舰长”、“航空总部教育部员”、“航空厂总务部长”、“赤诚号舰长”、“航空总部总务部长”、“第二航空战队司令”、“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等职,始终没离开航空教育与部队勤务。由于塚原丢了一只手(没法再继续在海上指挥舰队),因此无法胜任海军机动部队司令长官一职了。实在再也找不到塚原这样精通航空的人才,结果只好让虽然与塚原同届毕业(海军36期)、但却始终与航空无缘的南云忠一担任海军机动部队司令长官,可见中国此次轰炸在历史拐弯处产生了何等大的影响!看看丢了一只手的塚原,仍旧能继续在军中服役(虽然是被转到预备役去了),就可以了解塚原对于航空界实乃不可或缺的人才。如果不是这次轰炸负重伤,未来担任机动部队指挥角色的,将有很大可能性是塚原。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时,塚原担任了第十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初战就奇袭轰炸菲律宾,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舰两艘,始终奋战在腊包尔航空队最前沿,这也算是对他多少有些补偿吧。
汉口机场在1938年10月3日那天,据说补给飞机将从木更津航空队飞过来,塚原司令及下属军官都集中在战斗指挥所前,正在此时丨炸丨弹落下,实在是不走运得紧,以为是自己的飞机而毫无戒备之际愕然……
这次的轰炸除了塚原以外,还直接造成了木更津航空队副队长石川淡、鹿屋航空队副队长小川弘的死亡。汉口机场原本是赛马场,经平整修建的机场。
——以上节选自《帝国制空战》,光人社2006年发行。
在中方的记录中,找不到1939年10月3日轰炸武汉机场的记录。记录中有苏联志愿航空队大队长库里申科曾经与中国空军一起空袭武汉,而且其殉难经过与坂井三郎对自己此战中记录的中国空军殿后机过程十分吻合。然而,库里申科的死,很多文献记载是1939年10月14日,如果真是那样,与这次空袭就对不上了。
另外补充两点:
1)上述译文中“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时,塚原担任了第十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初战就奇袭轰炸菲律宾、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舰两艘。”
这击沉的两艘军舰,一艘是三万一千五百吨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另一艘是三万五千吨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激战过俾斯麦号的威尔士亲王号,《大西洋宪章》就是在它上面签署的!两艘军舰被击沉的消息传到伦敦,丘吉尔接报后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2)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大队长库里申科
推测来看,这架被坂井击伤的SB-2轰炸机,很可能就是库里申科大队长的座机。关于库里申科殉职一战的描述:
轰炸机大队大队长库里申科,率领机群奔袭日军汉口机场。在武汉上空与敌机相遇。库里申科的飞机左发动机被击中,他用单发坚持飞行。返航至四川万县上空时,飞机失去平衡,他尽力控制飞机超低空摇摆着避开居民区,迫降于长江水面。机组人的领航员、报务员和轰炸员都爬出机舱。当地民众亲眼目睹了这一惊险过程,纷纷跳入江中营救。惟有库里申科大队长因筋疲力尽,未能爬出机舱。20天后,人们才在下游猫儿沱发现了他的遗体。
在"我们这儿"的资料中,认为是10月3日、4日进行了两次空袭,使用的是DB3重型轰炸机,库里申科大队长在第二次空袭中阵亡。
但由于日期存在差异,而日本方面没有第二次空袭的纪录,这种推测只能是一个谜了,是"我们这儿"把一次空袭作为了两次?还是日本那儿把两次空袭合成了一次?
日期:2012-02-07 09:51:48
附注2:继续补充S12和S13小节的内容。
一頁不為人知的中國空軍漢口大捷之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