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红颜——闲话中国历史文化女性群相》
第21节

作者: 文子尾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庄姜收养了戴妫的儿子卫完,而戴妫实际还生有另一个儿子卫晋。卫州吁弑卫完自立,位置还没坐热乎,便被石碏用计杀掉。之后卫晋被迎回卫国,立为卫宣公。另一位女诗人,就是卫晋的孙女。
  这个女子同样很美貌,等到长成,齐国和许国都遣使来聘。在那个纷乱时代,一个好的联姻等于得到一个强援,齐国无疑是这桩婚姻的理想国。然而卫国贪图许国的厚礼,把女孩嫁给许国国君许穆公,她从此有了正式称号,叫“许穆夫人”。
日期:2012-03-30 22:49:57

  许穆夫人很爱国,爱生养了她的卫国,虽然卫国是那么弱小,在诸候国里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传说她嫁到许国后,非常思念卫国,因而写下一篇《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里反复吟诵的“淇水”,是卫国的一条河流。朱熹说,这是“卫女嫁于诸候,思归宁(回娘家)而不可得,故作此诗”。

日期:2012-03-30 22:52:20

  与此诗非常相似的,还有一首《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写泉水流到淇水,其实是说自己多么想回到卫国。朱熹又说,这是“卫女嫁于诸候,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此诗”。因为当时的礼法规定,嫁到别国的女子,即使父母去逝,也没有回娘家的理由。于是只能想到出游来舒解心里的忧愁。
  看这两首诗作者的身份,均是嫁到异国的卫国女子,并且地位不低,与许穆夫人很吻合。不过研究的人两边倒,有说是许穆夫人所作,有说就是一个普通的“卫国女子”所作。
  但另有一首诗,争议就小得多。
日期:2012-03-30 22:54:34

  许穆夫人出嫁后,她的哥哥卫国国君卫懿公是个陈叔宝类的人物,奢侈享乐很在行,治理国家就完全不行。卫国本就不强,再被他这样乱搞,闹得老百姓很不满意。北方的狄族趁机攻打卫国,轻而易举攻陷都城,卫懿公也死在乱军之中。
  许穆夫人听说祖国遭难,赶忙让老公派兵援救,可许国是和卫国差不多重量级的弱国,哪敢去当冤大头。许穆夫人救国心切,竟自己奔回卫国,组织人力,操练兵马以图救亡。父母去世都不能回娘家,而许穆夫人就这样跑了,许国的面子盖不住了,有些大臣就来劝许穆夫人回许。许穆夫人便写了那首非常有名的《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首诗之所以少争议,因为诗里把作者身份写得再清楚不过。
  诗的大意是,我骑着马儿驾着车儿,要回卫国去,吊唁我的哥哥卫候,更要救我的卫国。你们许国人当然认为我的行为不合礼义,要责备我,但我已下定了决心,就让我为卫国尽一份力吧!
  许穆夫人的行动感动了当时最强大的国王齐桓公,于是齐国出兵帮卫国赶走了狄军,存续了卫国。
  许穆夫人其才其诗其勇,让我联想起一句电影台词,人们普遍认为这句很雷人,但放到许穆夫人身人却非常合适,那就是——
  国家兴亡,匹女有责。
日期:2012-03-30 22:56:38

  我们还应该明白,在中国人思想混沌初开的诗经时代,诗更多地出自民间,才女并非都具有庄姜和许穆夫人那样高贵的血统,而她们的诗所充溢的平民生活的气息,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兹举两首略作说明。
  一首曰《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女子说,坏家伙,你不要翻我家墙啦,折断树枝咋办?不是我爱惜树枝,怕我的父母,怕我家哥哥,还怕外面人乱说啊!——恋爱中的女孩对情郎说的俏皮话,活画出每个人心中憧憬的情爱,虽历千古而魅力不减。
日期:2012-03-30 22:59:05

  另一首曰《青青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不用再多废话,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正从这首诗化来,如果你真爱过,你会知道那是什么滋味。
  《将仲子》和《青青子衿》的具体作者已无可查考,我们知道是两个平民女子便足矣,虽然没留下名字,但她们已留下了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足以感动全天下的女人,还有男人。
  遗憾的是,让平民女子展示才华的《诗经》,也几乎是她们的绝唱。在今后无比漫长的日子里,文学艺术成了特权阶级的利,平民女子的一生不外乎吃饭、睡觉、劳动、生育,鲜有例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