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的风情——民国才子情事》
第5节

作者: 东莞郭菁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我们的今天,那里晓得,翻开堂皇亮丽的正史,不用三页,那其间就浸透了斑斑的血渍。而且,那样的血迹,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大抵上都显出了一种暧昧的成色。
  因此,我觉得,与其读史,还不如去读沈从文,或者更接近于华夏文化的背景。
  沈从文的文字中,也有一缕缕的血渍渗出。但却比为虫子蚀咬着的史书中,被人为篡改过的杀戮,清明了许多。
  所以,本段文字的形成,是我特意剪影的沈从文人生片断,贴于此处。这不过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沈从文。一万个读者的心目中,自然有一万个神骨清嘉的沈从文。每一个沈从文,只要那些对于沈从文的文字嗜好至深者可以写出来,与大家共享。相信那对于每一位耽于思考的读书人而言,也是一种清脆可人的乐事。
  这一段文字的新闻补白是:

  沈父沈宗嗣先于1930年11月在疾病中溘然长逝,葬于逢水井其父坟墓的左侧。
  沈从文于1934年的2月9日探亲回到北平。
  沈母黄素英则病故于是年的2月13日。她后来被埋葬于郊外风景秀丽的清沙湾。
  日期:2012-02-05 13:45:49
  故事二叶浅予的爱情辩证法

  叶浅予直到八十余岁,仍然是一条响当当的的老汉子。他发誓在回忆那一些疏针密缝的青春往事时,一定要做到心胸坦荡,不回避,不隐瞒。为此,华君武先生在评述过叶浅予生命中的,罗彩云、梁白波、戴爱莲、王人美四位的奇女子后,曾经幽默地形容这位老大哥:是专找“霓虹灯”式的女人。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入色界易,进情界难”。其实,我们也必须透视了叶浅予的情界,才能领会到叶翁对于爱的本能、以及生命本性的精彩参悟。

  日期:2012-02-05 13:48:28
  1
  这篇故事的主人翁,那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趣人了。他便是王人美的第二任丈夫、大画家叶浅予。
  我为什么要讲他是一个趣人呢?
  叶浅予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人到八十岁那年,忽然决定自己亲自动手写一部“裸体”的回忆录。不请秘书代笔,不矫揉造作,不回避自己走过的弯弯曲曲的人生之路。
  叶浅予是一条响当当的八十余岁的老汉子。
  因此,叶浅予在自己的《细叙沧桑记流年》回忆录序言中,非常坦白地告诉世人:

  “1987年是我的八十寿辰,我开始动笔写回忆录。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写我的家庭生活,从罗彩云、梁白波、戴爱莲到王人美,写这四个女性在我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孙女说,这么分开写,岂不影响自己的社会声誉?我说,把真实生活写出来,反而能破除社会对我的怀疑。”
  叶浅予已经是桃李芬芳满园的一代画坛宗师了。可是,叶浅予在回忆那一些疏针密缝、妙心花发的青春往事时,仍然能做到如此的坦荡,不回避,不隐瞒。这就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了。
  日期:2012-02-05 13:52:24
  叶浅予,出生于1907年3月31日,原用名叶纶绮,曾用笔名初萌、性天等,因他的生肖属羊,乡间的长辈至老仍叫他阿羊。为浙江桐庐县桐庐镇人。
  据说,叶家的祖父叶稼田,为前清名望颇高的老秀才。一辈子以私塾育人为业。

  到了叶家的父辈,兄弟四条彪形汉子,除了二伯叶恩璜发扬光大了乃父的教书生涯,稍后更以其人望,出任桐庐葆华小学校长,似乎比稼田翁更上了一层楼。其他三人、包括叶浅予的父亲叶恩霈在内,便一起下海经商去了。
  叶父叶恩霈经商时,早期的运气显然不错。渐渐地,叶恩霈在桐庐城的最繁华的直横街上,也俨然开起了一丬颇具规模的干元慎南货店。叶恩霈有了闲钱,便附会风雅地收集一点古玩字画,这比现代有钱即包二奶的商人们趣味自然高了不少。母亲李青玉的刺绣手工也好。姑父胡奏平则为桐庐县地方上颇有名声的书法家,当地商家之烫金字招牌大抵请其题跋。表姐胡家芝的特长为传统的剪纸工艺。每年夏季的祭祀芦茨菩萨,社戏连台。胡家芝便会剪出社戏中的纸偶人物,给小小的叶浅予看,这令叶浅予颇为入迷。

  有这么一批能人的日常浸染,叶浅予便渐次地打下了后来美术的功底。
  日期:2012-02-08 09:41:01
  叶浅予1916年入读紫宵观高等小学,1922年入读新办的杭州盐务中学。盐务中学早先是不起眼的。后来,因为出了一个叶浅予,一个叶浅予同班的画竹名画家申石伽,还有一个华人社区无人不知的古典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这盐务中学便跟着知名了。
  叶浅予后来承认,自己自幼即不是一个正经读书的种子。叶浅予头一年,报考的是杭州的名牌中学第一师范。
  考砸了。

  这一年的复考,叶浅予便不敢自大。他一拿到盐务中学的录取书,即迅捷地穿过了十里春风的富春江,去到了明媚的杭州城。
  人说杭州是人间天堂。在少年叶浅予眼里,那也应该是一个爱情的天堂。
  杭州三年的中学生活,留给叶浅予的印象,除了看过一些纤腻、冶艳且精致的江南女子。他还跟一个叫王文英的女同学,有过一段扁扁纯纯的初恋。
  中学毕业后,叶浅予报考了厦门大学的中文系,落榜。次年,便改考了上海的三友实业社。
  日期:2012-02-08 09:42:59
  当时,三友实业社在日常用品的产销上,是一家很有名气的民族资本企业。它的门市部就设在人流摩肩接踵的南京路中段。总经理沈九成是一个态度平和、却很有头脑的生意人。他看过叶浅予画的一幅一身自由布女装的青春少女速画。寥寥数笔,即把一种春天女子的好姿容好神情勾勒出来了。因此,按照规矩,三个月的试用期沈九成把叶浅予放在门市部卖布。试用期满,沈九成即把叶浅予弄到了广告部制作广告宣传画。

  当年的南京路,不仅是上海的一个购物中心,亦是各种时尚娱乐的乐园。叶浅予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外国的音乐文化,也喜欢上了外国电影。当时,南京路上有一家北京大戏院,为了招徕顾客,在放电影的休息间隙,会安排一个绝美的白俄女子,裸体上台表演一种俄罗斯风情舞。
  日期:2012-02-08 09:45:23
  叶浅予正值十八岁的热血贲张时期,对于此类表演殊觉娉婷。当然,这对于叶浅予后来国画的造型能力收益莫大焉。
  叶浅予后来回忆起广告画师、绘制发行的时装美女月份牌。那样曼妙女郎的面部表情,均像柔润的雨春,有一种白天的淹润寥廓。有时,甚至把民国女子喜欢的一些天蓝色沙丁绸旗袍、玄色绸的旗马甲,以及白棉线织的胸褡的褶皱也分阴阳高低的,颇有立体感地呈现出来了,确实是引人爱慕的。当时,美女广告画师中的姣姣者为郑曼陀、杭犀英二人,青春年少的叶浅予对之顶礼膜拜。

  好在这个阶段很快便过去了。否则,中国的美术界真的可能会少了一个绝顶的画家,而多了一个娴熟的广告画师。
  日期:2012-02-10 11:22:57
  2
  有懂画的行家指点叶浅予:以他当时对于绘画艺术的悟性,他不应该满足于做一个广告画师。他将来的境界,应该要比郑曼陀、杭犀英高一些。
  这样,叶浅予便来到了当年上海四大书局之一的中原书局做美术编辑。
  这个阶段,叶浅予便开始试着给上海的画报,投寄一点漫画稿了。

  孔夫子说过,食,色,性也。二十来岁未婚男青年最感兴趣的东西,恐怕还是女子的胴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