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敦教化,天地之性,唯人为贵。性无常守,随化而迁。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浮薄者,则衰弊之风;质直者,则淳和之俗。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世道雕丧,已数百年。大乱滋甚,且二十岁。民不见德,唯兵革是闻;上无教化,惟刑罚是用…….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则王道成矣。此之谓教也。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此之谓要道也。”
“其三,尽地利,人生天地之间,以衣食为命。食不足则饥,衣不足则寒。饥寒切体,而欲使民兴行礼让者,此犹逆阪走丸,势不可得也。是以古之圣王,知其若此,故先足其衣食,然后教化随之。夫衣食所以足者,在于地利尽。地利所以尽者,由于劝课有方。主此教者,在乎牧守令长而已
……百亩之田,必春耕之,夏种之,秋收之,然后冬食之。此三时者,农之要也。若失其一时,则谷不可得而食。故先王之戒曰:“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若此三时不务省事,而令民废农者,是则绝民之命,驱以就死然。”
“丞相,后面三条是最为重要的,其四便是擢贤良,丞相,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得贤臣者则治,失去贤良者则乱,此乃自然之理,百王不能易也。史府官则命于天朝,其州吏以下,并牧守自置。自从魏晋以来三百年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末曹小吏,唯试刀笔,并不问志行。但是丞相你也知道门资者,乃先世之爵禄,后世子孙并不一定都是贤良之士;刀笔者,并不问志行,多狡诈贪婪虚伪之徒。若门资之中而得贤良,是则策骐骥而取千里也;若门资之中而得不良者,是则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
丞相若想有大作为,必须要选用良才之士,选举贤良,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苟得其人,若真有真才实学,自可起冢养而为卿相,而不必拘泥于出身和门阀制度,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丞相,天下之大,若丞相不破除选举之弊端,恐怕难以富国强兵,因为自古贤良才是国家兴旺的根本。选举之本,不限资阴,唯在得人。得人心者得天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愿丞相能够得之审者,然后任而试之,考而察之。则必然关中大兴,天下归心。
第五条便是恤狱讼,丞相,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民惶然恐惧,重者,则怨叛之心生。夫人者,天地之贵物,一死不可复生,丞相必须要明慎庶狱之典,安民守土,则天下大治。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识此二途,则刑政尽矣。
第六条便是均赋役,古人云以财聚人,以仁守位,国而无财,位不可守。丞相,大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继而天下大治,如今战争连年,饥谨瘟疫,死亡相属,兵疲于外,人怨于内,连年不收,上下饥弊,问题十分严重,丞相若想重新光复天下必须要首先安稳民心,让耕者有其田,由于战争,人口大量逃亡和迁徙,土地荒芜,丞相要恢复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桑田为世业田,不须还官。这样的话,丞相便可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则为武川军团提供源源不断的财税支撑。”
宇文泰看着苏绰的奏疏,听着苏绰的诉说,不禁神采飞扬,显得十分的激动,站起身来,站起身来紧紧的握住了苏绰的手,久久不松开,喃喃念叨着:“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八字箴字良言,不但是平定天下之计更是太平之至的锦囊妙计,苏大人啊,本相终于找到了知己,你就是我的张良啊,如今天下大乱却正是我们建功立业之时,愿我们君臣携手,共创千古大业。”
宇文泰很快任命苏绰为丞相府掌书记,并且将苏绰草拟的《六条诏书》昭告关中,令文武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帐法及六条者,不得为官,武将者,虽有军功,亦不得晋升。令苏绰遇见贤良之才可以举荐,根据其才干品德酌情授予官职。
宇文泰利用苏绰之策很快关中大治,物阜民丰,民心安定,军力大增。
日期:2012-03-05 21:04:56
第十五章
五年后,果然不出独孤信所料,侯景在江南发动了叛乱,宇文泰派自己的外甥尉迟迥趁机收复了益州,稳定了关中的大后方。宇文泰和众将不禁精神百倍,斗志昂扬。
此时的杨坚也已经六岁了,长的是虎背熊腰,两双大眼睛显得是炯炯有神。
清晨,寒风凛冽,天色朦胧尚未破晓,天空中的星星还未完全消失,此时的人们也都沉浸在睡梦当中,杨坚却穿上了衣服睡眼惺忪的走了出来,开始前往佛堂习年佛经。从去年开始小小的杨坚便开始了晨钟暮鼓般的生活,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起床,很晚才能睡觉,杨坚已经坚持了整整一年,在他幼稚的心灵深处极度反感,但是面对着威严的智仙师傅,他只能默默的遵循着,因为自己若是迟到一刻钟便会被师傅罚跪整整一天,但是杨坚从来没有反感过智仙,对智仙确是极为的敬重,虽然智仙对自己要求极为严苛,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却对自己细心呵护,关爱有加,杨坚自然对智仙尊敬有加。
一日杨坚正在用膳,智仙眉目慈祥的望着杨坚狼吞虎咽的模样,轻轻的抚摸着杨坚的脑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杨坚抬起头望着智仙,张开了小嘴,似乎是有话要说,犹豫的望着智仙。
“那廷罗,你有什么话要给师傅说吗?”智仙似乎看穿了杨坚的心思,望着欲言又止的杨坚温和的问道。
“师傅,徒儿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我那廷罗呢?那廷罗是什么意思?”杨坚抬起头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智仙听后道:“徒儿啊,那廷罗在佛典里便是金刚大力士,在佛教里他法力无穷,是光明的使者,是护法神王,他走到哪里,哪里便没有了灾难。徒儿啊,你要知道你就是金刚大力神,是神佛的化身,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是要拯救这多难多难的人间,你要给这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苍生带来温暖,希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杨坚似懂非懂的听着,仍旧问道:“师傅,你说我就是金刚大力神,可是师傅,金刚大力神法力无边,勇猛神勇,能消灭一大批的妖魔鬼怪,徒儿却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啊?”杨坚边说边比划着。
“徒儿啊,你放心,当你长大以后你就会变得勇猛善战,力大无穷,你会和你的父亲一样征战疆场,建功立业,师傅征求了你父亲和娘亲的意见,过几天你便要走进军营,习武练剑,强壮身体,以后了你每个月用十天来习念佛经,十天去军营练舞,剩下十天师傅教你读书识字。”
杨坚听后垂头丧气的低下了头。
智仙见状便道:“那廷罗,你是不是认为师傅对你太苛刻呢?”
杨坚委屈的点点头。
智仙搂住了杨坚,“孩子啊,你要知道,将来你是要成就一番伟业的,所以你必须要吃的许多苦,你要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你要成为护法神王就必须经受住磨炼,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你才能够成为金刚大力神,成就一番大业。”
“师傅,徒儿知道了,徒儿一定会听师傅的话,努力学习,练好武功,成为法力无边的护法神王。”杨坚坚定的说。
“好,好徒儿啊,你要徒儿听师傅的话,师傅也会让你好好的玩耍的,师傅不会让你的童年在孤独寂寞中度过,师傅要让你快乐,幸福无忧无虑的成长起来。”
日期:2012-03-05 21:06:46
第十六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