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孤独——一个东方帝国的最后岁月》
第13节作者:
关河五十州 日期:2012-01-28 19:46:05
看来你们是在质疑我的能力和决心啊,林则徐随即下令封锁驻广州的英国商馆,同时缉拿其中最大的鸦片贩子。
林则徐的雷厉风行,让正在澳门的义律坐不住了。义律的身份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他要做的就是保护在华英商的利益,见英商们已成困兽,赶紧从澳门赶到广州。
义律的现身,不仅没有帮助洋商们脱离苦海,反而把他自己也陷了进去。林则徐将义律也一道困在了商馆里:“你们不缴鸦片,就别想出来!”
商馆的吃喝被全部断绝,到了第三天,洋商们再也打熬不住,终于同意上缴鸦片。
林则徐将收缴到的鸦片集中于广东虎门,亲自进行点验,以防洋人偷梁换柱。检验的结果是,两万余箱鸦片都是真货,钦差大臣的认真和坚持换来了报偿。
确认无误后,林则徐奏请派人解送鸦片进京,道光皇帝的答复是在海滨就地销毁。
1839年6月3日,开始了著名的虎门销烟。
如何销毁鸦片在当时就是个技术难题。最简单是用火烧,弊病是烧不完的鸦片渣会渗进泥土,那些“瘾君子”见到渣子都会两眼放光,难保他们不会挖地三尺,把这些渣渣再给刨出来。
林则徐在虎门采用的是用水泡。事先在海边凿一大池子,投以石灰,使鸦片得以完全溶入池子的海水里,然后趁退潮时往大海里冲,一冲了之,一了百了。
你再有瘾,就到海里面去吸吧。
伴着石灰的沸沸扬扬,虎门销烟持续了四十多天。在蓝色的天空下,一箱又一箱鸦片化为乌有,围观的人们心在跳动,他们有理由相信,过了今夜就不会再有噩梦。
那时没有谁能想到,噩梦其实才刚刚开始。
虎门销烟尽管销得解气,但它却使中英关系从此走向恶化。
在十九世纪早期,鸦片并不是世界公认的丨毒丨品。当时认为有四种东西,会使人乱性,依次是酒、茶、鸦片、香烟,鸦片只能排在第三,仅仅盖过一个香烟。
你要说有毒,英国人会说茶才有毒。他们还做过试验,找来两头猪,一头喝茶,一头不喝茶,结果一个劲喝茶的那位八戒兄后来就呜呼了(谁也没想过它是不是水喝的太多胀死的),茶叶因此曾被像**因一样,在英国上层社会遭到严禁。直到后来,茶叶普及了,你喝我喝大家喝,也没见有什么事,这才开禁。
在英国人的眼中,鸦片并非丨毒丨品,只能算是普通商品。
当时当地,要说他们理亏,实际亏在鸦片属于走私贸易,而走私即使在英国这样的“文明国家”也不合法,所以英国政府在公开场合对此也是羞羞答答,曾经对商人们强调,你们要贩鸦片是你们的事,赚了钱自然归你们,要是被中国海关没收了,对不起,也别来哭着找我们。
可是虎门销烟之后就不一样了,原因是那批被销的鸦片已经算是英国政府所有了。
(25)
日期:2012-01-28 20:50:44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给这个帖子取名为亚细亚孤独,一个挺让人有些费解的名字。我能给出的解释之一,是因为我本身在浏览历史特别是母国的近代史时,常能接触到那些不被真正了解的历史以及不被真正了解的历史人物,它们带给我很深的孤独感,一种纯粹属于东方的“亚细亚”式的孤独。
在某种程度上,历史的孤独也是现实的孤独和困境。排遣这种孤独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不断接近,接近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魂魄。
记得在天涯发第一个帖期间,我曾去过齐云山,和朋友们犹如探秘一样探访了张三丰墓。这次趁着春节,又去了一次,带着另一拨朋友探访。虽然没有了初次的神秘,墓前“铁剑江湖”的对联也被香火熏染得有些模糊,但对过往江湖岁月的遐想和飞思仍令人心潮澎湃。
江湖人要有江湖人的精神,可以孤独,却决不轻易沉沦和堕落。这算是新年新帖的第一句祝语吧。
日期:2012-01-29 10:30:09
当初商馆被围时,义律是像个英雄一样现身广州的。负责围困的官军不让他进去,这洋鬼子还精神头十足地拔出一把剑,做出一副要跟人决斗的架势,结果硬是挤进了商馆。
倒不是说义律的剑术有多厉害,大家纯粹是不想惹他,毕竟也是洋人的大头目,捅咕谁也不能捅咕他呀。
直到进去以后,义律才脑瓜子嗡嗡作响,发现英雄实在不是谁拿柄剑就能冒充的,里面的日子真的苦啊。
在雇佣的中国仆人撤走后,商馆里三百多号洋人,包括义律在内,只好自己做饭洗衣服,由于水源被切断,到后来他们甚至只能用洗澡水来烧饭。
义律的英雄梦被削得粉碎,他撑不住了,转而劝告那些商人:“脚再大也不能踩两只船,再不把鸦片交出去的话,咱们都得饿死渴死在这里。”
鸦片贩子们靠走私谋取暴利,虽然明知道政府除派义律前来交涉外,短期内不可能还有其它援救渠道,但他们牢记在心的仍是一个“利”字。
“我们收购鸦片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呀,又不是给海关没收,这么白白交出去,岂不是要把老底都给赔光了?”
义律真的后悔跑广州来了。对着这些要钱不要命的家伙,他也只好用谈生意的办法来解决矛盾。
“这样吧,你们把鸦片全部交给我,就算是交给了英国政府,然后我再上缴给中国人。”
有了这句话,洋商们乐开了怀。在商馆这么多天,大家全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巴不得早点解脱,担忧的仅仅是一个血本无归的问题。现在义律既然以政府的名义出面担保,那还怕什么?
交,全交,有人甚至把尚在路上或储存在福建沿海的鸦片也交了上去——眼看禁烟风头如此之紧,都是早一刀晚一刀的事,还不如早点放进政府这个保险箱呢。
义律上缴鸦片纯属无奈,他没料到林则徐会眉头都不皱一下,就将那两万多箱鸦片毁个净光。
义律可以在洋商面前装聋作哑,含含糊糊,洋商们可不干了,他们抱定政府这条大腿不放,非得把损失捞回来不行。
西方国家好坏都在民主两个字上,政府得听从舆论。于是这些洋商就托人回国游说,至于活动经费,则采取搞摊派的法子,每缴一箱鸦片,就摊派一元,两万箱鸦片,一共集资了两万。
所委托的人当然都是有力道有背景的,他回国一讲,果然就把当地舆论给炒了起来。中英这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原本就互不了解,最易生出敌意,只要有煽动力的微博一出现,顶的人就海了去。
商人们的遭遇被无限扩大:他们如何在商馆里“无故”失去自由,失去饮食,“野蛮”的中国人还常常威胁要结束他们的生命。
偶尔也提到走私这桩事,立刻有人反驳:“走私,那也是没办法,我们是想跟他们正常贸易的,可他们又不允许,合着你能贩我茶叶,我就不能卖你鸦片?”
另有人煞有介事地进行考证,说中国人禁烟,假的。不过是那些贪官污吏的阴谋诡计罢了,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把我国的鸦片商赶走,然后好自己种鸦片做独门生意,用心何其毒也。
(26)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