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读『韩非子』》
第49节

作者: 孑孑干旄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27 22:11:02

  19.3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古之功者,上任之以国。
  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
日期:2012-01-27 22:11:21

  因此臣曰:知晓并可以合理运用正确的治国之道,那么国民虽然弱小,也可以富裕;明白并知晓如何诚信的执行赏罚制度,那么国民虽然寡少,国家也可以强盛。赏善和惩罚没有法度,国土虽然很广阔,但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很弱,而且国家的土地已经不是自身可以掌握的土地,民众也不是自身可以管理的民众。缺乏土地和民众,就是尧、舜也无法称王、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也无法称强啊。君主如果还把土地和民众不依法度的赏给臣民,而臣民又把土地和民众擅自占为所有,以及有些臣子舍弃国家法令而只宣扬贤君明主的功绩的人,主上却把整个国家交托给他们。

  因此臣曰:这是指望取得原先的那种功绩的人,君主用原先的奖赏功绩的制度来奖赏现在这些空谈的人;君主把土地和民众不依法度赏给臣民,而臣民又把土地和民众擅自的占为己有了。君主不依法度的决定奖赏,那么臣民们就会怀有侥幸获得赏善的心理;臣下能违背法纪取得赏赐,那么的功绩就不会被看重。没有功绩的人受到奖赏,那么国家财产就会匮乏,臣民们就会希望获得那额外的奖赏;国家财产匮乏而民众希望获得那额外的奖赏,那么民众就不会尽心竭力为国为民效力了。所以使用奖赏过分的人会失去民心,使用刑罚不诚信则人民众不会畏惧。有奖赏制度却不能使民众努力的为国效力,有刑罚不能禁止臣民们的奸邪行为,那么国土虽然广大,也必然会有危险患难伴随。

日期:2012-01-27 22:12:12

  第一段提出论点。“明法治国,赏罚敬信而有度。那么国虽小、民虽寡,但也会富而强!”
  后面都是在详细的分析赏罚无度的危害“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功者受赏→浪费国家财产→臣民皆欲谋取这额外的奖赏→臣民就不会尽心竭力为国效力”。
  “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这绝非是危言耸听!千百年无论是帝国的治理还是现今的企业的管理,此条都可以称为是警示名言!
  本段着重笔墨的阐述了“赏罚”的重要性,在《二柄(赏罚二柄)》等诸多篇章中也同样有详细的阐述赏罚,“赏罚严明而有度”是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主旨。
  所以本段反对的不良(邪)行为就是赏罚无度,管理需赏罚敬信而有度!
日期:2012-01-27 22:12:34

  19.4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荆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恭王伤,酣战。而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子反曰:“去之,此酒也。”竖彀阳曰:“非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恭王欲复战而谋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恭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所恃者司马,司马又如此,是亡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罢师而去之,斩子反以为大戮。故曰:竖谷阳之进酒也,非以端恶子反也,实心以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而已矣。此行小忠而贼大忠者也。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

  若使小忠主法,则必将赦罪,赦罪以相爱,是与下安矣,然而妨害于治民者也。
日期:2012-01-27 22:13:25

  所以说:摆弄小智慧的人不可以让其参与谋划国策,只对某些个人效忠的人不可以让其掌管国家法制。
  公元前575年楚共王和晋厉公在鄢陵大战,楚军战败,共王在战乱中被射伤了眼睛。在战斗双方战的正酣畅淋漓的时候,楚军大将司马子反口渴想要水喝。“拿水来!”侍仆谷阳拿了一些酒来给他。子反说:“去你的!滚一边去,这TMD是酒。”谷阳阴阳怪气的说:“这个不是酒,将军这个是水。”子反意味深长的看了谷阳一样,然后接过来大口喝了起来。子反这个人,嗜酒如命,一但酒味甜美合乎他的口味,就不能停下来,这些酒下肚,结果果然醉了。在战斗结束以后,共王不甘心还想再战,派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假以心病为由推辞不去。共王乘车亲自前往,来到子反帐外,闻到酒气后策马返回,并说道:“今天的战斗,我自身也受了伤。我们所要依靠的就是将军司马子反,可司马子反却醉成这样。这是忘了楚国的社稷而不关心本王以及楚国的民众啊。我军不能再继续战斗了。”于是让军队撤离鄢陵,之后诛杀司马子反并陈尸于众。侍仆谷阳对司马子反献酒,并不是因为怨恨子反,想陷害子反,其实他是对子反忠诚喜爱,但却因此恰恰害了他。因此说,献小忠,其实是对大忠的祸害。

  如果只对某些个人效忠的人掌管法制,那么他必将赦免与其相亲罪犯来表示相爱,虽然他们的人相安了,然而却影响妨害了管理臣民。
日期:2012-01-27 22:14:10

  本段通《十过》中第一过“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举出的例子也是一摸一样的,这里就继续贴一遍,顺便修正一下错别字以及笔误。
  关于这段史实贴上读《史记》笔记: 《晋世家》:(晋厉公)六年(前575)春,郑叛晋与楚盟,晋怒。栾书曰:“不可以当我们这一世而失诸侯。”乃发兵。厉公自将,五月度河。闻楚兵来救,范文子请公欲还。郤至曰:“发兵诛逆,见彊辟之,无以令诸侯。”遂与战。癸巳,射中楚共王目,楚兵败於鄢陵。子反收馀兵,安抚楚君欲复战,晋患之。共王召子反,其侍者竖阳穀进酒,子反醉,不能见。王怒,让子反,子反死。王遂引兵归。晋由此威诸侯,欲以令天下求霸。(鄢陵之战,子反之死,晋威诸侯)

  《楚世家》:共王十六年(前575),晋伐郑。郑告急,共王救郑。与晋兵战鄢陵,晋败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将军子反。子反嗜酒,从者竖阳穀进酒醉。王怒,射杀子反,遂罢兵归。(鄢陵之战)
  本段其实也涉及到了,韩非提倡的也是管理学中重要的一点“知人善用”,若统治者没有知人善用,任用了对只对私人尽忠谋利的而妄视公家利益的人,人之常情,他们必会“赦罪”,因为“赦罪以相爱”,目的“是与下安矣”,然而这个却是大大妨碍危害了治理天下臣民民!
  故本段禁止反对的不良(邪)行为,是告诫统治者:“小知、小忠之人不可大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