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姓呢?对不起,他们没有,因为上古时期,老百姓是只称名,不称姓的,只有贵族才能用姓。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监管部门不力,很多人也可以布衣拜相,所以姓变成不是贵族所专有的了。严格来讲,“百姓”这个词,原来是指那些贵族们,并不是现代所指的老百姓。
在我卖弄百度来的知识时,读者估计已经剩的寥寥无几了,大家先别走,我马上接着讲黄帝。
日期:2012-01-13 20:45:48
3.
公元前2599年,居住在渭河流域附近的有熊部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足以影响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大事。
部落首领少典家,添了一个儿子,少典给这个孩子取名为轩辕,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黄帝。
(关于黄帝的出生时间,比我的戏说还戏说。)
黄帝从小就是神童,类似于超能者,出生几个月就能说话,长大后很快就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部落首领。相比其他的部落首领,黄帝无所不能,特能思考,人称:黄帝一思考,上帝就发怵。
当时各个部落之间争斗不休,经常为了一亩田,一只牛打的不亦乐乎,小部落更是成为被蚕食的对象。黄帝看到当时的纷乱的社会环境,很快意识到,要保家卫国,靠传统的部落百姓参战的方式,已经阻止不了战争,而是要建立起一只职业的战斗队伍。
打仗,不能硬打,也要讲究技巧,更要有科研精神,要研究战争的艺术,还要研究战术。
黄帝的部落是游牧民族,他训练了一支职业的军队,而不是由靠战时才拿起木棒格杀的原始人。
黄帝娶了西陵部落的嫘祖为妻,在替老丈人打败欺负西陵部落的人后,黄帝认识到自己的养兵的策略是对的。于是他开始向各个部落暗示,自己在其他部落被欺负的时候,黄帝有能力帮助他们。
当然,助人为乐也要讲究技巧,特别是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
东方红,太阳升,世上出了个活雷锋。被欺负的六神无主的那些部落,感觉自己总算是找到组织了。黄帝先帮助找那些小部落,找那些小部落之间的纷争试刀,几次下来,部落之间都知道有个叫轩辕的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黄帝的名气打出去了,赢得了很多部落的尊敬。
日期:2012-01-13 21:25:08
各个部落开始和黄帝联络,黄帝开始以维和部队的角色调解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
此时,比较强大的两个部落,是黄帝最大的两个对手,一个是和自己同在渭水流域的炎帝部落,一个是东边长江流域的蚩尤 (chī yóu )部落。
炎帝部落,据说是神农氏的一支。
神农氏擅长种谷物,而炎帝的部落,在发展的农业的同时,更是擅长开荒,而且是用火开荒。
炎帝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占领其他诸侯部落的土地,这些部落找到黄帝,黄帝告诉他们:炎帝太强大,我暂时也惹不起,我们部落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你们可以来投奔我们,我们可以联合起来,我会帮你们夺回土地。
黄帝手下的人见黄帝一直不和炎帝开掐,急得问道:“首领,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黄帝说:“等一等。”
“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时机。”黄帝说:“我们的实力和炎帝相比,还不够。”
战争,虽然是两方军队的竞争,但背后也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要养士兵,还要收留其他部落的人,没有粮食不行。但当时粮食还不够,因为能够种植的谷物还不够多。
经济实力的比拼,又变成人才的竞争,以及创新的竞争。
日期:2012-01-13 22:31:50
4.
黄帝隐约明白一个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一直到现代我们才知道,他一直要表达的那句话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当时的人越来越多,吃的东西却没有同时增长,这是一切争端的根源。
民以食为天,有了吃的,自然会有人跟着自己,谈理想都是扯淡,首先是要多产粮,下面的人吃饱才会跟着自己走。
黄帝做的和神农氏不一样,他没有亲自去自己研究各种新的技术,他不想成为专家,不想成为爱迪生式的人物。因为他思考之后,他明白自己也就只能活个两三百岁而已,如此短暂的生命,和浩瀚的宇宙相比,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所以他要做的,不是成为专家,而是寻找专家,培养专家,创造适合专家生活的土壤(不要想歪了,不是活埋),这个土壤就是一套政治经济军事的制度。
其实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要进行制度的创新。
两千多年之后,有一个人仰望星空,思索了很久之后,突然灵光一现,似乎一下子和黄帝心灵相通, 说出来一句流传至今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殆矣!”
(插播两个名词--(1)黄老之道:战国时期主流道家学派,“黄”意指黄帝,“老”意指老子。 (2)老庄:指老子和庄子。)
日期:2012-01-13 22:38:35
蚩尤。
九黎部落的首领,他在被后世被称为战神。
他是黄帝的另一个强大对手。
“蚩”,如果我们拿着放大镜仔细看这个字,一直盯着看五分钟之后,就会发现,这个蚩变成了一只大怪虫头上长着两个角。
蚩尤,在传说中,正是长着铜头铜角的妖怪,黄帝那个时代的人,不知道那个东西其实是铜面具,所以对蚩尤是敬畏害怕,见到蚩尤就望风而逃,更是把蚩尤说成了吃人的妖怪,可惜当时没有有关部门的来辟谣,所以使人们对蚩尤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黄帝虽然不相信蚩尤部落的人是妖怪的说法,但他对蚩尤也有偏见,因为他认为和炎帝相比,蚩尤部落的人嗜杀成性,是异族。
他在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后,得出如下结论:
1)炎帝方面,很多部落都听命于炎帝,虽然他们之间的联盟并不稳定,但是暂时还是会和炎帝一起,自己只有多联络更多的部落,才有实力战胜炎帝。
2)蚩尤部落方面,他们的武器和战斗力,远超自己,所以自己要保持实力,暂时不能和蚩尤硬碰硬。
3)炎帝和蚩尤都在积极扩展自己的领地,两个部落之间早晚会有战争,在双方互相消弱之后,自己就有机会分别战胜双方。
于是,黄帝主动将领地迁移,让出一片地方,让炎帝和蚩尤互相争夺,而他闷头搞生产,广招人才,操练兵士,搞部落联盟,积极备战。
日期:2012-01-14 08:02:15
5.
黄帝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认为虽然蚩尤部落比较凶悍,但也只是一个野蛮小部落,所以炎帝最终会打败蚩尤,于是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战胜炎帝身上。
他做了下面的事情:
1)分析炎帝的优势。
炎帝实力在于其农业技术发达,战斗实力也比较强,这也是其他部落和炎帝结盟的原因。于是,黄帝招收农业专家组成了农业科研小组,他的专家们从各方面对当时的农业技术进行考察和研究,最后选定了当时的五种植物进行研究,它们是五黍、稷、菽、麦、稻。虽然这些专家们没有达到袁隆平的水平,但是还是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人口也由此旺盛,也吸引了一些部落的加盟。
2)发展军事力量,操练军队,建立政治制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