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历史:人体设计与进化之谜 事关上帝与科学》
第20节

作者: 青史银钩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给日晒理论找麻烦的第二批人是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居民,他们同样也靠近赤道,但我们从来不认为亚洲有黑人,因为他们的肤色虽然深一些,但还没有深到发黑的程度。当然,你会说这可能与当地的雨林气候有关。问题是,这是一个可怕的连环套,如果雨林可以保护皮肤不要变得太黑,可赤道附近的西非与赤道附近的东南亚气候非常相似,那里水汽较大,云层很多,所以日照很短,一天甚至不超过三个小时,但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这个地区的居民皮肤依然很黑。

  而且是非洲最黑的!
  日晒理论的支持者几乎被这一系列麻烦搞崩溃了,他们很难再让人相信日晒与肤色还是成正比关系的。
  而这还不是对日晒理论最沉重的打击。
  最沉重的打击来自澳大利亚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小岛,这个小岛名叫塔斯马尼亚,是一个接近台湾两倍大的岛屿,被一条海峡与澳洲大陆隔了开来,这海峡很宽,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而岛上的原住民根本不懂使用船只。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无法通过海峡与澳洲大陆往来。
  那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呢?
  那是在一万多年前,地球正处于冰川期,澳洲的一批原住民就这样踏冰上岛,后来冰川消退,海水上升,隔断了去路,他们就此被囚禁在这个孤独的岛上。

  现在问题出来了,这个岛是典型的温带气候,按照日晒理论,岛上居民的皮肤应该像温带地区的人一样,也是白色的,至少也应该是黄色的。
  但是很不妙,他们仍是黑色的。
  而且很黑。
  这群已经灭绝了的塔斯马尼亚人几乎把日晒理论堵的哑口无言。
  顺便说一句,他们不是自然灭绝的,而是被英国殖民者一个一个搞死掉的。

  如果你认为这已经是日晒理论遇到的最大麻烦的话,那你就错了,足以让日晒理论彻底崩溃的麻烦出在神秘的所罗门群岛。
  日期:2012-01-09 20:13:04
  ¤¤¤¤¤¤¤¤¤
  ¤¤¤¤¤¤¤¤¤
  ¤¤¤¤¤¤¤¤¤
  ¤¤¤¤¤¤¤¤¤
  所罗门群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北的南太平洋上,共有超过近一千个岛屿,社会极度不发达,因为海洋所隔,人口流动率也低,是研究人群多样性的极好样本。那里还有一个特点,各岛之间气候环境相差不大,理论上来说,岛上居民肤色也应该非常接近才对。但令人惊奇的是,当地居民有的肤色极深,也有的肤色极浅,更奇特的是,两种肤色的人比邻而居,抬眼一看,黑白相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道独特的风景实在是让支持日晒理论的人望皮兴叹。
  如何解释这种差距?
  答案是四个字:没法解释。
  事实上有学者明确表示肤色与阳光无关,人类获得维生素D的渠道是多种多样,并非只能靠阳光照射。同样的,叶酸虽然可能被阳光破坏,但也可以很快的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皮肤黑一点白一点的,都不是要命的事情。
  另外,合成黑色素的主要原料是酪氨酸,人食用的蛋白质食物越多,消化得到的酷氨酸也就越多,合成的黑色素也就越多。原始人类在炎热的非洲很容易通过采集和狩猎得到丰富的蛋白食物,所以有本钱变黑。而在远离赤道气候湿冷的地区,由于食物匮乏,酪氨酸多被用作其他营养途径,就不拿来合成黑色素了,这样就造成了不同的肤色差。

  如果相信这种说法,那么肤色果然跟阳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NASA的臭氧层图谱在证明某地紫外线猛烈的同时,事实也证明了当地食物充足。
  如果连肤色与太阳的关系都难以确定的话,那头发和眼睛的颜色就更是差的远了,没人能把这些特征统统与太阳挂上钩,比如,金色的头发可以出现在很多气候环境中,欧洲有,澳洲也有,而这两地气候根本不同。如同肤色一样,有些理论有时听上去挺有道理,但马上就会有人出来反驳。
  肤色问题是如此的错综复杂,其根本在于,这个问题本身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保用一套简单的理论来解释自相矛盾的现象是困难的。对付自相矛盾的事物就应该拿出同样自相矛盾的理论来。相对而言,前面这些理论都显得过于单一,或者稚嫩。
  那么,肤色问题还有希望得到漂亮的解释吗?
  不要忘了,前面我们曾介绍过的一个令人惊艳的理论,准备用于解释人体很多复杂现象,这就是性选择。
  面对如此难题,性选择理论当然要再次出手。

  日期:2012-01-10 10:00:30
  ¤¤¤¤¤¤¤¤¤
  ¤¤¤¤¤¤¤¤¤
  ¤¤¤¤¤¤¤¤¤
  ¤¤¤¤¤¤¤¤¤
  五,再见性选择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把性选择当作万金油理论,每当一筹莫展时就翻出来作挡箭牌。不是我军无能,实在是敌人太狡猾。之所以屡屡抬出性选择来,是因为其他理论总是纷纷落马。除了前面重点介绍过的几种观点外,试图解释肤色的理论还有一箩筐,而且是很大的一箩筐。但这一大箩筐的理论没有一个能做到自圆其说。
  不妨先看看这个大箩筐里都装了哪些货色,然后方知性选择为何令人惊艳。
  有一种理论认为,黑色素细胞其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部分,它们筑起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以免被环境中的霉菌或细菌感染。姑且不论黑色素细胞的免疫功能如何,但如果它只是为了抵挡病菌入侵,就根本没有必要合成那么多的黑色素。
  病菌又不会因为你黑而怕了你了。
  还有人说,黑皮肤的重要功能其实与紫外线无关,而是为了过滤阳光中的红外线,这样可以防止内脏过热,同时在天黑以后防止内脏骤然降温。这一理论在朝鲜战场上进一步得到了延伸,19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寒冷的朝鲜作战,结果被冻伤的往往是黑种人,中国军人在长津湖一战中也因冷冻而伤亡惨重,非战斗减员超过战斗损失,而白种人表现要好的多。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深色皮肤阻碍了阳光中热量的吸收,而且黑色皮肤的热辐射速度要比白皮肤快,所以散热也快。因此黑种人易被冻伤。但实际上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因为黑种人很少生活在寒冷地区。作为反证,因纽特人肤色不浅,照样在北极圈内很好的生活。

  有一个最意想不到的理论说,黑皮肤其实是一种伪装,那样可以在丛林中更好保护自己,而且更方便狩猎,原来黑种人是穿了一件天然的迷彩服。可是军事迷们都知道,最好的迷彩服并不是黑色。还有一个因素使这个理论更加扑朔迷离,很多野兽其实是色盲,它们的眼里只有黑白两色,那么全黑色的人在丛林中快速穿梭,是不是太过显眼了呢?

  此外还有其他理论,我已经不想一一列举了,我只想让你知道,这么多理论都难以让人完全信服,那么为何不看看那个有点好色的性选择理论是怎么说的呢?
  越是复杂的问题,性选择理论解释起来反而越是简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