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天下——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6节作者:
开火 宇文泰不顾追兵,飞速来救独孤如愿,背后弓弦之声响起,他无暇多顾,将盾牌向身后一挡,催马前冲,距离越近,弓箭风声更炙,他脚底铁刺拼命踢向马腹,战马备受主人呵护,从来没有此遭,低鸣声音割裂北风,纵身窜出十几步,冲到围攻独孤如愿的的敌兵前。几乎同时,宇文泰背后大盾向前一拱,长箭钉在盾上,他左股一痛,又一支长箭贯入,差点坠落马下。宇文泰忍着剧烈疼痛贴紧马背,不至于跌落马下,左手抽回盾牌格挡敌兵长槊,盾借马力将敌兵撞翻出去。宇文泰飞马杀回,形成了二打一的难得机会,独孤如愿顺势一滚,贴近被撞翻的敌兵,吼声震碎他魂魄,腰刀一抹,敌兵不及调转丈二长槊,惨叫一声,扑到在地。独孤如愿没有丝毫停顿,调身逼向最后一名追兵,迎面剁下,叮当一声被对方长槊挡住,刀光一闪,宇文泰手中的腰刀脱手而出,将追兵钉在马下。
战马仰天长啸,将宇文泰高高抬起,独孤如愿拉住失去主人的战马,翻身而上,并骑而立,看着最后一名势单力孤的追兵,吸口秋冬的寒气,呼吸在空中凝成白雾:“比比箭法?”
宇文泰知他箭术极佳,从箭囊中取出弓箭,望着草地中狂奔逃亡的敌兵,口中数着距离,葛荣精兵身披重铠,不易射透。他不敢托大,右手一松,一支黑线扑向敌兵,放下弓箭:“兄弟,怎么不出箭?”
话声未落,独孤如愿搭弓上弦,哧地一声,长箭追踪而去,两只长箭一前一后,左右鬼魅穿行,同时扑哧扎入敌兵左右大腿,扑通向前栽倒。独孤如愿明显技高一招,后发而齐至,宇文泰十分豁达:“你赢了。”
敌兵翻身坐起,昂头看着渐渐逼近的宇文泰和独孤如愿,知道绝非两人敌手,从马靴中拔出护身匕首,交于左手,寒光一闪,将右手齐腕削掉,咬牙关不发一声,坐在地上撕裂铠甲内的衣襟专心包扎起来。高欢苦笑,葛荣的中军精兵失去右手,再也不能放箭,只能做一辈子牧民,他宁可断腕也不投降,可见其狠劲儿。他一声不吭将断腕埋入土中,刀枪向地面一扔,一摇一摆向远处走去。宇文泰不肯浪费一点儿精力,舒服地趴在地上,哗啦掀开锁甲包扎伤口,凑近地面溪水狂饮。独孤如愿另找一处干净的小河狂饮,喝饱后坐直身体。
残阳如血,天空中浮现出几颗星星,宇文泰仰望星空,那场救命洪水爆发之后,他顺着天河仰望星空,仿佛得到神明指引,做一番大事:“既然生逢乱世,性命朝夕难保,就该拿这条命就赌一次,无论成败,绝不轻言放弃。”
独孤如愿却十分淡然,并不接声。此时,地面震动,骑兵黑压压出现在树林尽头。六镇流民被朝廷流放到河北,不会耕种生产,四处劫掠村寨,宇文泰心思一转,隐隐觉得,葛荣不为自己,很可能要袭击附近村庄和坞壁。独孤如愿也有所悟,望向远处坞壁:“葛荣人马在对岸等待退水,赶快通知这座坞壁,让他们早作准备,抵御叛军。”
他们收拾甲胄,策马向枋头坞奔去,城墙凌空压来,宇文泰仰望坞壁城门正中的左人城三个大字,赞道:“坞壁高二十丈,起于易水之滨,东西南三面临山,四绝孤峙,天险峭绝,惟筑北面山墙为固,好一个易守难攻的左人城。”
日期:2011-10-25 13:24:33
4,闭门而市
杨祯父子从城墙上俯视下去,将刚才的厮杀情景看得清楚,葛荣精兵眼都不眨便断腕求生,十分彪悍,他们本来就是魏国抵御柔然的精兵猛将,绝非乌合之众,为了存活已经杀红了眼。城下马蹄声响,宇文泰与独孤如愿追上牛车,策马近坞壁,向上喊道:“我们是来自武川镇的流民,可否开门让我们进去?”
杨祯父子便来自武川,他向下问道:“报来姓名。”
独孤如愿向上应答:“我乃独孤如愿,这位是宇文泰。”
武川镇本拱卫魏国旧都,高门弟子及豪杰镇守边塞,武川镇聚集英雄,其中以宇文部势力最为浑厚,豪杰辈出,宇文泰大有来历。牛车速度远不及战马,只有进入坞壁保全,易水对岸的影影绰绰的追兵,放他们进来就会引来敌兵围攻,牵连坞壁内上万百姓性命。杨忠年轻,不及多想:“他们也是从六镇逃命出来,岂能见死不救?”
“不要将他们放进来。”杨祯转身下城,去找负责防御城墙的弟弟杨闵。
数百胡骑趟过河水,黑压压向这里弛来,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坞壁自顾不暇,葛荣举兵在即,谁也不会惹这个霉头。宇文泰仰头喊道:“只求坞壁收留老幼,我等去河边引开追兵。”
宇文泰不等答话,拨转马头轻夹马腹,战马沿着城墙向左侧弛去,独孤如愿催马跟上,并骑向前,明白宇文泰用意,万一葛荣倾兵而来,坞壁有灭顶之灾,刘御医等人也没有存身之地,不如引走追兵,反而能保他们平安,打马扬鞭,斜刺着向小河岸边奔驰。城上的杨忠不解其意,向城下大喊:“喂,你们别跑。”
两匹战马已经消失在昏暗的夜色中,杨忠无奈,只好一溜烟沿着城墙台阶跑下去,自作主张,命令护卫打开城门,让这辆无棚无盖的牛车进来。刘御医驾驶牛车进来,刘离眉目清秀,身着圆领窄袖袍,上衣双襟在胸前相交,右衣襟在上压住左衣襟,双襟在左腋下挽成一结。左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穿法,与汉人右衽截然不同。
杨忠看出她左衽的穿法,佩服父亲眼光老到:“你到底是汉人还是胡人?”
五胡乱华之际,胡汉仇杀不止,待魏国建立,胡汉混一,仇恨渐消,尤其孝文帝汉化,胡汉杂居通婚,血脉相连,六镇便有不少汉人。刘离抱着幼儿,却不答话。杨忠正在不知应对的时候,杨祯带着一位身板挺拔,留着胡须的精壮男子从瓮城内走出,这人正是杨忠的叔父杨闵。杨祯走到刘御医身边,微笑说道:“收容流民自保,是我建左人城的初衷,无论汉人和胡人,我们都一概收留,去休息吧。”
刘御医紧抓刘离,右手放在左胸弯腰施礼:“多谢救命之恩。”
杨祯正要询问追兵情况,城墙上的护卫大喊:“坞壁外来了数百胡骑,请坞主说话。”
杨祯向刘御医点头,示意不要担心,与杨闵并肩沿着台阶向城墙上走去。
杨忠凑到刘离身边,突然袭击,一把揪住她胳膊。刘离猝不及防,不得不跟着杨忠穿过瓮城,进入坞壁内部,视线突然舒展,场中熙熙攘攘,无数百姓摆开摊位,互相交换各自所需物品。刘离眼珠乱转,问杨忠:“奇怪,你们闭门做生意?”
杨忠抱着名唤阿猫的男孩,领着刘离和两三个幼童向坞壁纵深走去,手指路边摊位:“是啊,坞壁都自给自足,有人耕种,有人打铁,有人酿造,在这里互相交换,你有我有大家就都有了。你看,那是坞壁铁匠老侯,旁边那个坐在车上的瘦瘦小小,干巴巴的,那是他儿子,我们叫他小猴子,像不像?他正在用铁镰刀换秋薯呢。”
“小猴子。”刘离冷不防大喊一声,当做什么都没有,背手走路。小猴子东张西望找不到,指着杨忠:“又乱叫我外号,把那把铁刀还我。”
杨忠声音与刘离的女声完全不同,这小猴子是胡乱张冠李戴,脑筋一转向空中说:“我没喊,谁喊谁是小王八。”
小猴子与杨忠是好友,哪能反应不过来?大声应和:“对,谁喊谁是小王八。”
刘离正要出声反击,却被父亲拉回身边,她目光又被一队敲锣打鼓的人群吸引:“那么多人,他们在做什么?”
在场中空地,以青布幔为屋,百余人各携车具,围在四周,似乎正要出发,杨忠笑呵呵地说:“今天屠户老苏的儿子大苏娶亲,要去接新娘子呢。”
刘离睁大眼睛,机灵活跃,跳回车上:“哼,屠户的儿子娶亲?新娘肯定五大三粗,我不要看了。”
杨忠与小猴子和大苏都是玩伴,手指半山的房舍,乐颠颠地说:“教书先生老林的孙女,那里门口有两个灯笼的就是她家,林林是坞壁里最好看的女孩,她家门口总有好多东西,夏天有西瓜,秋天有秋薯,冬天有从河水里打出来的活蹦乱跳的鲤鱼,我和小猴子偷偷躲在树下,一半都落入我们的肚子里了。”
刘离想不明白,哪有这种好事,谁给她送东西?杨忠咽咽口水,回味偷吃到肚子里的好吃食:“都是坞壁里面小伙子呗,我们唯独不吃大苏的。”
刘离愈加糊涂:“他的不好吃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