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尽桃花扇底风——唐宋词人的文采风流》
第46节作者:
擢倚天之剑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对语精警工整,是全篇的警策,给读者提供了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为后人称之为“天然奇偶”(杨慎《词品》)而传诵不止,光景常新。张宗肃在其《词林纪事》中也这样评价道:“细玩‘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意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什么叫“倚声家语"?就是这联特别适宜放在婉约柔媚的词里。它用了许多虚词,意味幽长,情致缠绵,语言生动、优美,余韵不断;具有回环起伏、抑扬跌宕的艺术美感。“落花”的衰亡,既反映了美好事物的消亡的不可避免的,又突出了时间的无情。“燕归”的新生,揭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美好的事物旧的消亡,新的又会出现这一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规律,带有朴素的辩证法。
日期:2011-10-26 19:52:20
据《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大晏先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但久无下联相对。一次,晏殊来到维扬,住在大明寺中。他随意在寺中游玩,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令人击节称赏,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于是他唤来寺庙里的住持,询问这诗是谁写的,终于打听到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于是约王琪一起饮酒赋诗,后散步后花园。此时正值暮春,满地落花。晏殊感叹地说:“写诗难,写出好诗更难。有时头脑中灵光一闪,得到一句妙语,却一年半载都对不上下句,就如我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吧,每看到落花飘飞,就想到这句诗,却长期没有对出下句。”王琪随声说:“何不‘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一捋他那短短的三绺胡须,仔细吟咏了一下,欣喜若狂,连连称妙:“对得好,对得好!”便将它填入词中。以后总是吟咏不绝,还把这联写入《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七律里。但是,这联在词里婉约多姿,情韵摇曳,而在诗里就黯然失色了。
大晏他也流连光景,但只是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惆怅。
下面这首《浣溪沙》看起来是怀人之作: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还珠格格》叙述皇帝求香妃不得,郁郁中去找令妃,令妃温柔相劝,其中就说到“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之语,琼瑶阿姨大概非常喜欢这首词。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派所包含的轻佻冶艳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真情。这首词写相思就非常珠圆玉润,剔透玲珑。
“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即“一晌”,一会儿之意。人生最留不住的是时间。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有限的时光中结束,这确实令人哀惋、叹惜。当年曹植在《箜篌引》也惊叹“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想到陶渊明《杂诗》里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一直延续,生生不息呢?但时光就是这样,如同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过去的永远过去了,不再回来。这是人无法抗拒、违背的自然规律。因此,即使是一次普通的离别,也足以令人珍惜。所以,不要嫌弃酒宴歌席的频繁,能够参加的就尽量参加吧。把这看作为朋友之间宝贵的聚会,人生能够享受的盛宴!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河山辽阔,你想思念也徒然;如果忧忧戚戚,见风雨摧落了繁花,就会更加感伤,再也不能享受到幸福与快乐。这两句背景极为阔大,气象也迥异一般。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远胜其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十倍,确是独具只眼。
所以,还是“怜取眼前人”为妥。让眼前人快乐,让自己得到慰藉。这就是词人解决生命短暂、时光永恒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与“酒筵歌席莫辞频”相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奈、自寻解脱的主张。作为富贵宰相的大晏,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来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而能够把握眼前的一切,接受身边拥有的幸福。词人以一种旷达明快的襟怀来面对眼前的现实。
这样,词意境界就十分高远。
总之,全词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于感伤之中,又显示旷达的情致;于难以名状的惆怅之中,又有一种豁达胸襟,使整首词理致深蕴,含有丰富的意蕴。
日期:2011-10-27 19:35:47
大晏是一个理性诗人,最善于用圆通的态度对待生活里存在的矛盾,能够从眼前的景物中发现人生哲理,不会一味沉浸于悲哀之中而不能自拔。与其子小晏相比,他则豁达得多。他懂得,“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所以能入其内又能出其外,努力自我排遣,坦然地面对情爱的得失,没有怨恨,没有眼泪,也没有多少悲伤。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都会有着这种那种不切实际的梦想:能够一夜之间赚上大钱,买一套金碧辉煌的别墅,有几个色貌如花,玉体生香的佳人相伴,可是这些有什么意思呢?好高骛远只是不自量力的幻想。还是脚踏实地地工作、生活,珍惜目前的拥有,享受已经得到而且应该得到的生活!
或许,生活中有忧,也有愁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总会过去的。等我们老了,却都是甜蜜的回忆,谁敢保证,这不会是记忆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日期:2011-10-27 19:40:25
(5)淡淡的相思
晏殊是写情的高手。在《珠玉集》中,有许多词是描写相思之情的。如“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撼庭秋》)、“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等等,读他的词,不觉得悲苦,雍容华贵的富态里,跳动着一颗真挚的心。
晏殊生活在宋朝初期,身为富贵宰相,锦衣玉食,享尽太平,故还没有感染到这个“天水一朝”的积贫积弱,也就不像后人那样悲哀绝望。词常常作达观语,以求自我调适。
晏殊写相思的词最有名的是《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相思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晏殊也不例外。
词一开始就用拟人手法,写槛边的菊花笼罩着烟雾,似乎带着些许愁怨;兰花上的露珠又像它默默掉下的泪珠。通过景物的渲染,突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继而是“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由眼前景想到那个远去的人,你为什么不像燕子那样回到自己的家,伴我双宿双飞呢?燕子能够朝朝暮暮在一起,而自己的爱人却不知道现在在何方?
日期:2011-10-28 19:37:22
正因为看到燕子的双宿双飞,她的心理泛起阵阵涟漪。不能不思念那个人儿。从傍晚开始,她就开始苦苦地想,一直到躺到床上还在想,“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整夜没有睡好,都在想他。那个不知好歹的月亮,整个晚上直到天明都穿过窗户,照着她,似乎调侃她,嘲笑她自作多情。明月本是无情物,不懂人间悲欢离合,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它。这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无理而妙”的写法,把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所受到的万般痛苦和盘托出。唐人金昌绪也写过一首“无理而妙”的《春怨》:
打起黄鹂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