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读『韩非子』》
第36节

作者: 孑孑干旄
收藏本书TXT下载
  楚庄王有一个弟弟,被封为春申君。有个爱妾叫做“余”。春申君的正妻有个儿子叫做“甲”。余想让春申君遗弃休掉正妻,于是就开始使用奸邪的阴谋诡计。她是这样做的:在自己伤害自己的身体之后,跑去给春申君看,并哭着说道:
  “做到了君的妾室,我非常荣幸。但是,我顺从夫人就无法侍候您,顺从您就无法侍奉夫人。我不成器,没有足够的能力伺候好二位主人,但是局势有无法使我不同时侍奉夫人和您,如其继续这样,如其我死在夫人那里,还不如死在您面前。我被您赐死之后,如果君又有了其他的宠爱之人,但愿君能明白这种难以同时伺候侍奉君与夫人的情况,不要被他人看了笑话。”
  春申君因为十分宠爱余,看见伤口于心不忍,就为她罢免了正妻。余又想除掉“甲”,以便自己的儿子可以集成产业。于是又开始使用奸邪的阴谋诈术了,她撕裂自己的衣服,衣不遮体的向春申君哭泣道:“我被君宠信喜爱了很久了,”甲“是知道的,然而如今他却准备奸污我。我奋力不从,与他辩论,一直到他撕裂了我的衣裳,身为儿子的不孝,最大的就是在于此啊!”春申君听了之后非常愤怒,诛杀了“甲”。这就是春申君因为被余欺骗,导致正妻被遗弃,“甲”被杀害。

日期:2012-01-02 06:12:55

  从是观之,父子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君臣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亲也,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此商君之所以车裂於秦,而吴起之所以枝解於楚者也。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而圣人之治国也,赏不加於无功,而诛必行於有罪者也。然则有术数者之为人也,固左右奸臣之所害,非明主弗能听也。
  由此我们观之,父亲是那么的疼爱儿子,但还是会因为谗言而杀害子。君臣之间还没有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群臣士民的谗言,又不是单单一个妾的嘴巴所能比拟的,难怪圣贤多被惨遭杀戮!这也是商鞅被车裂与秦,吴起被肢解于楚的原因啊。凡身为臣子,他们有罪都不想被诛罚,没有功劳都想获得显贵。而法术之士教导君主要想贤君明主治理国家一样,赏善不随意加冕给无功之人,而诛罚必加于有罪之人身上。因为这样,掌握了统治术的法术之士活在世上,固然难免被左右朝臣所陷害,不是贤君明主都无法查之啊。

日期:2012-01-02 06:13:18

  14.6世之学术者说人主,不曰:“乘威严之势以困奸邪之臣”,而皆曰:“仁义惠爱而已矣”!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
  世间各学者的运用自己的学术思想游说君主,教导君主治国方针的时候,都不会说道:“要凭借威严无比的权术去抑制见奸邪之事”,而都会说到:“仁义爱人就够了”!教导君主要有“仁义惠爱”的美名,大爱群臣百姓,而不考察他们或奸或善的实情。所以严重的后果就是国亡家灭,君主身首异处;轻一点的后果就是国土消弱,君主地位卑下。
日期:2012-01-02 06:13:41

  何以明之?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国有无功得赏者,则民不外务当敌斩首,内不急力田疾作,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故奸私之臣愈众,而暴乱之徒愈胜,不亡何时!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凭什么这样说明这一点呢?施舍周济贫困之人,这就是世间所谓的“仁义”;同情怜爱群臣百姓,不忍心对他们施加处罚,这就是世间所谓的“惠爱”。施舍周济贫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就也可以获得赏赐;不忍心对他们施加处罚,那么奸邪暴乱就不会被终止。国家法制无功可以获得赏善,那么国人对外就不会全心全力的抵挡侵略者,斩首灭敌;国人对内也不会勤于本政,而都想贿赂巴结权贵来谋取富贵、私心互相称善、互相提升名誉,以便谋取高官厚爵。因此奸邪之人就会越来越多,暴乱之人就会越来越有优势,再继续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会灭亡呢!国家的严酷刑罚,国人都是十分恐惧的;重罚,国人也都是十分厌恶的。因此贤君明主治理国家就会设立他们的畏惧严刑来阻止扼杀奸邪之事的发生;设立他们所厌恶的重罚来处罚奸邪之事。因此国家就会安定,社会不会动乱。我正式考虑到单单显明“仁义惠爱”是不足以能够使国家大治的,所以才严刑重罚以保障社会安定使国家大治。

日期:2012-01-02 06:14:09

  无棰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以成方圆;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舜不能以为治。
  没有马鞭的威势、没有马嚼子等装备,即使是如同造父哪一样的驾车能手也无法驾驭他的马匹;没有圆规角尺的规范、没有站上墨汁的绳子衡量首端,即使是如同王尔哪一样的能工巧匠也无法规划出工整的方圆;没有威严的权势、赏罚制度,即使是如同尧舜那样的圣贤明主也无法大治天下。
日期:2012-01-02 06:14:31

  今世主皆轻释重罚严诛,行爱惠,而欲霸王之功,亦不可几也。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是以无功者不望,而有罪者不幸矣。
  如今诸侯国君皆轻率放弃了重罚严诛,全力奉行仁义惠爱,想成就霸主之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善于帝王之术的君主,因当明确赏善的制度,设定合理的奖赏,利用人趋利的心理来劝导国人,鼓励国人凭借自己的本事来谋取赏赐,有功就可以获得赏赐而不单单是因为靠君主施舍周济、喜爱敬重来进行赏赐;设定严刑重罚来规范国人,利用人避害的心理来告诫国人,违法乱纪罪行就会受到处罚,处罚有罪之人而不单单的靠同情怜爱国人就随意赦免罪人。因此没有功劳的人就不会奢望可以获得赏赐;而犯奸邪之事违法乱纪的罪人就不会庆辛可以逃脱处罚。

日期:2012-01-02 06:14:55

  托于犀车良马之上,则可以陆犯阪阻之患;乘舟之安,持楫之利,则可以水绝江河之难;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舟便楫也,乘之者遂得其成。伊尹得之,汤以王;管仲得之,齐以霸;商君得之,秦以强。此三人者,皆明于霸王之术,察於治强之数,而不以牵于世俗之言;适当世明主之意,则有直任布衣之士,立为卿相之处;处位治国,则有尊主广地之实:此之谓足贵之臣。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