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43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秀为人狡诈多谋,即将发动之前,忽然觉得不妥,就向司马伦进言:“太子聪明刚猛,若还东宫,必然不会受制于人。明公您一向是贾后之党,路人皆知,就算您拥太子复位,为其建功,可太子仍然会认为您是迫于百姓之望,不得已而举事来免罪。因此,太子一旦复位,也不过暂时忍下对您的宿怨,并不会真心感戴您的恩德。您稍有不慎,就随时可能被诛杀。依在下之见,不如暂缓起事。这段时间内,贾后必害太子。等太子一死,您便假托为太子报仇之名废掉贾后,如此一来,非但可以免祸,更可以得志!”

  司马伦深以为然。
  随后孙秀便故意放出消息,说有人想废掉皇后,拥立太子。贾后一向在民间安插了很多线人,而今频繁地接到密报,不免有些恐惧。此时孙秀与司马伦又趁势怂恿贾谧早日除掉太子,以绝后患。贾后终于下了决心,让老情夫程据配了付毒药,派宦官孙虑赶赴许昌。
  三月末,春天的最后一场雨水降临许昌。
  迷蒙的雨雾很快打湿了废太子司马遹的眼睛。
  曾几何时,世界在他的眼中是光鲜而亮丽的,而今却灰暗而模糊。

  司马遹渡过了二十几个桃红柳绿,莺飞草长的春天。他不知道,春天也有灰色的。
  这些日子,饭菜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
  他怕人下毒。
  他怕自己连没有颜色的春天也会失去。
  那一场酒真的是醉得太深了。一醒来,本该属于他的天下没有了,母亲没有了,妻子没有了,连三个年幼的孩子关在哪里他也一无所知。

  世界忽然变得很轻。
  生命变得很薄。
  原来人可以活得这么空旷,也可以活得这么逼仄。他始料未及。
  宦官孙虑来了好几趟,焦急地站了片刻又走了。
  他想干什么!?

  后来看管他的刘振就把他关进了黑房子。于是灰色的春天也没有了。
  好多天来,连吃的都没有了。
  终于有一天,门缝下面有了几个肮脏的馒头。他知道,那是跟他从洛阳来的几个好心的宫女塞进来的。
  馒头还没吃完,世界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刺眼?
  原来是宦官孙虑进来了。孙虑不让他吃馒头,让他吃毒药。

  他不肯。孙虑的手就挥了起来。司马遹看见一根粗大的杵药的棍子。
  棍子一下一下地落在他的头上。
  然后司马遹的世界就彻底陷入了黑暗。
  (未完待续)
  日期:2007-6-2 17:55:32

  winston1986 回复日期:2007-6-2 01:43:13 
  写到这里.楼主也辛苦了
  到后面就是8王之乱,5胡乱华,应该说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深重的一段历史.而且也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一段历史。
  凯调的写法虽然生动,但是未免可能会让历史失真.这要看楼主的水平了.
  ______________
  感谢"winston1986"持续关注:)
  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的确是一段生动的历史,包括此后的南北朝.

  从政治层面上看,这是一个大黑暗的时代,而从个人层面上看,它却是人的个性和生命力得到最大张扬的时代.这段历史完全可以写几本厚厚的书,可惜拙贴篇幅有限,只好留待来日了.
  个人感觉这段历史的出彩处亦足以拍几部与好莱坞抗衡的大片,可惜中国导演没眼光,尽搞些"无极""夜宴"的虚构历史,而置本民族深厚的历史资源于不顾,为之长太息啊!
  日期:2007-6-2 20:37:47
  (续前)  第六章 乱天下者,天下人也
  ——“八王之乱”始末
  三之(4)
  永康元年(300)四月初一。帝国的天空出现日蚀。
  司马伦、孙秀与属下约定,初三三更,以鼓声为号起事。
  是夜,赵王司马伦假称皇帝诏命,召集禁军长官宣布诏书:“中宫(皇后)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事毕,赐爵关中侯,不从者诛三族。”

  众人领命。于是司马伦、孙秀等率领禁军进入宫门,陈兵御道,派齐王司马冏把傻皇帝挟持到东堂,下诏令贾谧入宫。
  深夜闻诏,贾谧就多了一个心眼。到了殿前,眼见刀枪林立,他知道大事不妙,拔腿便跑,口中大喊:“阿后救我!”
  贾谧一路狂叫着跑到西面的钟楼下时,士兵们的刀枪就从后背刺入了他的心脏。
  随后,齐王司马冏率兵冲进贾后的寝殿,睡眼惺忪的贾南风惊恐地看着他,说:“你为什么来这里?”
  司马冏说:“有诏令逮捕皇后!”

  贾南风冷笑了一声:“诏令都是出自我手,你奉的是谁的诏?”
  司马冏不说话,给左右使了个眼色。士兵们冲了上去……
  被五花大绑的贾南风经过上阁时,远远望见了那个仍然像个无事人一样傻坐着的皇帝。她歇斯里底地冲着皇帝大喊:“陛下的女人被别人废掉了!接下来被废掉的就是你自己了!”
  今夜星光灿烂。
  皇帝仰着头,张着嘴,正在独自欣赏夜色。

  此刻,他的世界是如此恬静而柔美。
  政变和阴谋属于别人,心如止水属于他。
  贾南风一阵苦笑。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问司马冏:“起事的是谁?”
  司马冏说:“赵王、梁王。”
  贾南风怔了一会神,喃喃地说:“绑狗要绑脖子,我竟然只绑尾巴,难怪落到这步田地!”
  是夜,贾后被废为庶人,幽禁于建始殿。贾南风的母亲、妹妹及众党羽,皆被逮捕诛杀。大臣张华、裴頠等人也被斩杀并夷灭三族。

  第二天,将贾庶人囚于金墉城。诛杀董猛、孙虑、程据、刘振。
  六天后,一杯毒酒送进了金墉城。风流皇后贾南风终于结束了她暴虐荒淫的一生。
  政变成功后,司马伦自封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且总摄百官职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同时大封诸子为王侯,任命孙秀为中书令。
  司马伦就此架空了惠帝司马衷。
  然而,孙秀也就此架空了他。
  实际上这场政变自始至终都是由孙秀策划和领导的。司马伦也自始至终都对他言听计从。从决定发动政变的那一刻起,孙秀就成了司马伦的灵魂。
  在这场政变中,孙秀的谋略和胆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司马伦唯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他身为老王爷的资历。政变成功后,谋略和胆识足以促成孙秀掌握实权,而对于司马伦而言,老王爷的资历只能给他换来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地位。此后,孙秀“威权振朝廷,天下皆事秀而无求于伦。”
  在西晋帝国短暂的历史上,身为寒士而一朝之间炙手可热的,绝不仅止于孙秀一人。此后接二连三的政变,还将不断涌现孙秀似的人物。

  在太平盛世中,像孙秀这样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幕僚。
  只有乱世,才能让他们一步登天。
  所以寒士们一生只牵挂着一件事,那就是——惟恐天下不乱。
  (未完待续)
  日期:2007-6-3 9:17:10
  (续前)  第六章 乱天下者,天下人也
  ——“八王之乱”始末
  四之(1)
  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擅权揽政,惠帝之弟、时任骠骑将军兼中护军的淮南王司马允看出了他们的篡位之心,便密养死士,准备诛除赵王和孙秀。司马伦和孙秀知道他为人沉稳刚毅,军中将士皆敬服他,内心深为忌惮,改封他为太尉,外示尊崇,实际上是夺其兵权。司马允托病不受。孙秀命人持诏收捕他的部下,并弹劾他拒绝诏命、大逆不道。

  司马允接诏,一看就知是孙秀的笔迹,勃然大怒,斩杀了来使,厉声对左右说:“赵王欲破我家!”当即率领帐下士兵七百多人冲出王府,一路高呼:“赵反造反,我将攻之,佐淮南王者袒露左臂!”一路不断有军人响应。
  司马允本欲率兵攻入皇宫,先控制中枢,无奈大门紧闭,守卫森严,一时难以拿下,于是转而围攻司马伦的相府。司马允手下皆精兵,司马伦仓促迎战,冲杀数次皆败,死了一千多人。司马允又于承华门前结阵,万箭齐发。一时间相国府中飞矢如雨。司马伦险些中箭,手下挺身遮挡,随即倒地。剩下的人全都躲在树后不敢动弹,每颗树都中了几百箭。

  形势对司马允非常有利,如果不出意外,司马伦和孙秀必死无疑。
  可是,意外偏偏出现了。
  中书令陈淮心向司马允,遂命令司马都护伏胤率领四百名骑兵,出宫助其一臂之力。
  伏胤率兵刚到门下省,就遇见了一个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