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的权杖——中国历史上的权谋与政变》
第3节作者:
王者觉仁 苏秦说:“如果我诚信如尾生,廉洁如伯夷,孝顺如曾参,一身兼具这天下三种美德来侍奉大王,可以吗?”
“可以啊。”燕王说。
苏秦说:“如果有这三种美德,我就不侍奉大王了。”
这不是在耍人吗?
我们不知道此刻燕王脸上的表情如何,但肯定是颇堪玩味的。还好燕王挺有涵养的,也没发火。让我们陪燕王再忍一忍,听苏秦往下说。
“不过话说回来,”苏秦说,“如果我孝顺像曾参,坚持孝道,不肯离开他的父母在外面住一晚,大王又如何能够让我出使齐国呢!?如果我廉洁像伯夷,坚持义气,不愿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不愿做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的赏赐,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下,廉洁到这种地步,大王又如何能够让我步行千里,来侍奉弱小的燕国和危难的燕王呢!?如果我诚实像尾生,跟一个女子相约桥下,但女子失约,尾生一直等到大水来了也没有离开,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了,诚实到这种地步,大王又如何能够让我步行千里,去退却齐国的强大军队呢!?”
苏秦的弦外之音是:真有那么诚信的人,谁还跟你混呢?即便想混也混不下去。只有我这种以不诚信为手段的人,才能达到对你忠实诚信的目的。所以苏秦接着说:“这就是所谓的因忠信却得罪了君王。”
听了这么多,可年轻的燕王还是没有开窍。燕王说:“你自己不忠信罢了,难道有因为忠信而得罪了君王的人吗?”
苏秦说:“大王啊,你有所不知啊。我的邻居有一个人在外地做官,他的妻子和人私通,丈夫快回来了,和她私通的人很担忧。他妻子说:‘不用担忧,我已准备好毒酒等着他呢。’过几天,丈夫回来了。妻子叫婢妾把酒端上去。婢妾知道是毒酒,不免左右为难。端上去吧,就要毒死男主人;说出来呢,就要驱逐女主人。于是,她假装摔倒,把酒洒在了地上。男主人大怒,打了她一顿。婢妾此举,对上保全了男主人,对下保全了女主人。忠心到了如此地步,竟然还免不了一顿鞭打,这就是因为忠信反而获罪的事啊。我被中伤的事,很不幸就跟这婢妾弃酒被鞭一样。”
“而且,我侍奉您,高扬您的大义,有利您的国家,现在竟然获罪,我担心以后侍奉大王的人一定不可能有自信,而顾虑是否会遭到和我一样不可预料的下场。况且,我游说齐王让他归还燕国十城,何尝不是欺骗他呢?假如游说齐王的人,根本说不出我那一番游说之辞,即使有尧舜一样的智慧,也夺不回被齐国侵占的土地。”
苏秦的这番慷慨陈词,既有严密的分析,又有形象的譬喻,把燕王说得没半点脾气。是啊,多亏了他有这“不讲诚信”的本事啊。否则我怎可得到这样的谋臣,否则我燕国岂不早就成了别人的砧上鱼肉!?
燕王就让他官复原职了。
燕国既是苏秦的发迹地,也是他的温柔乡。
他一直与燕易王的母亲、也就是燕文侯的夫人私通。后来此事被燕王得知。但奇怪的是,燕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对他优待有加。这不能不令苏秦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心生一计,就去见燕王。他说:“我留在燕国却不能使燕国的国势强盛,如果在齐国,一定能使燕国强盛。”燕王同意了。于是苏秦又设计了一个与燕王决裂的假象,随后流亡齐国。
苏秦在齐国当了客卿,为了削弱齐国国力搞了一连串动作。如齐宣王死时,他说服齐湣王在葬礼上大肆铺张,以示隆重。其后又煽动新立的齐湣王高筑宫室、广造庭苑。如此,既得到了齐湣王的宠信,又在无形中削弱了齐国、回报了燕国。
然而,这些心怀叵测的举措即使瞒过了年轻的君主,也瞒不过那些老谋深算的齐国大夫们。
终于,有人动手了。
苏秦被刺杀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评价纵横家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室;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放在鼎盛时期的苏秦身上,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造就苏秦的并不只是他个人的辩才、权谋与胆识,还在于整个天下的“时势”。一旦时移势易,曾经显赫一时的苏秦便不可避免地走上风雨飘摇的末路。但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苏秦仍然保持着纵横家的英雄本色。
他遇刺后负伤而逃。可直到他死时,刺客依然没有落网。
因此,苏秦临死前的遗言,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成功的谋略。
弥留之际,苏秦对齐王说:“我死后,请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来示众,宣称‘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在齐国作乱,’这样,谋杀我的凶手必然会自我暴露。”
齐王照做了。
而凶手果然也就站出来了。
也许,这个刺客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明明是为国锄奸的英雄,为何会死在齐王的铡刀下呢!?
(待续)
日期:2007-3-10 00:03:28
(续前)
(下)张仪
张仪比苏秦的出身好,是魏国贵族的后裔,但不幸的是到他这代早已没落了。人一穷就要矮半截。苏秦就因为穷被家里人笑得要死,张仪更惨,差点被当成贼打死。
那是在他刚毕业那几年,也混得不怎么样,当了楚国宰相的小跟班,时不时要陪主人喝酒。有一次宰相的玉璧不翼而飞了,门客们异口同声说是他偷的,说这小子又穷又缺德,于是抓住他打了几百鞭。没想到张仪居然是个硬骨头,死也不屈服,众人无奈,只好把他放了。
张仪半死不活地回到家后,老婆再也看不下去了,恨铁不成钢地重重叹了口气,说:“你要不是去读书游说,怎么会遭受这种耻辱呢?”
张仪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老婆说:“在啊。”
张仪说:“这就够了。”
苏秦发迹比张仪早。当张仪穷得只剩下一条舌头的时候,苏秦已经功成名就了。有人提醒张仪,让他去巴结这位老同学。张仪脑门一拍,立马就去了赵国。
没成想这姓苏的狗眼看人低,端着架子不见人。张仪名片递上去好几天了,硬是没人搭理他。后来总算召见了他,却让他坐在堂下。还没等张仪叙叙旧,一大堆食物就端上来了。张仪想这老同学总算有良心,没忘了咱啊。可他拿起筷子时就傻眼了。
桌上尽是些奴仆侍妾吃的东西,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美味佳肴啊。
这还不够。
苏秦开口了,可听上去没一句人话:“凭老弟的才干,却混得如此穷困潦倒,我是真该说说你了,教教你怎么发达。不过想来想去啊,你这人也实在没什么值得我收留的。”
这时候张仪肯定在心里把苏秦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得。拍屁股走人吧。
可要往哪走呢?对了,张仪想,天底下只有一个国家可以让赵国和苏秦吃苦头。你苏秦不是搞合纵吗?那老子就搞连横,看谁死得更惨!
话是这么说,可他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瘪三怎么去觐见秦王呢?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客栈里愁肠百结的张仪居然结交了一个阔少。这阔少听说他要游说秦王,立刻慷慨解囊,所有费用全包,一路陪同他来到了秦国。秦惠王采纳了张仪的连横之策,让他当了客卿。
此时阔少却突然跟他辞行。张仪急了:“我是靠您才发达的,正想报答您呢,干嘛走啊?”
阔少下面的话顿时让他目瞪口呆:
“帮你的不是我,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侵略赵国,破坏合纵盟约。他认为除了您没人能掌握秦国政权,所以用了激将法,又暗中派我资助您。这一切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受秦国重用,我可以回去复命了。”
张仪不禁仰天长叹:“这正是我向来所学的谋略啊,而我竟然一直没能识破,我不如苏先生是再清楚不过啦。我又是刚刚被任用,怎能谋取赵国呢?请替我向苏先生表示歉意,苏先生当政期间,我还敢说什么!况且苏先生在位,我又能做什么呢!?”
张仪总算信守诺言,没打赵国的主意,而是直接向自己的家乡魏国开了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