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两次行动虽然表面上不过是去抢粮食,但实际上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实战演习,而且是通过黄河以北,迂回绕开洛邑的东大门-虎牢关,对周王室进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胁,郑国的嚣张气焰由此可知。
一向善于忍耐的郑庄公,这次面对他最该忍耐的对象时,却采取了主动的挑衅行动,其中未免有些文章在里头。
周郑交质让郑庄公彻底看透了朝廷的底气,他知道凭借这个朝廷的实力,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了,反而是朝廷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现在既然周桓王先提出分手,那自己翻脸单干也未尝不可。
即使到时候周桓王后悔跟自己和解了,也不过是回到原来的依附状态。但是如果去闹他天子一回,这样还能够在天下诸侯面前再长一次脸。你们不敢干的事情我敢干,只要不是闹得太凶太过而引起诸侯公愤就可以了。所以说,这一做法在性质和程度上都正好符合了郑庄公的需要。
自此郑国和周室彻底决裂。一个老板被前任保镖抢了午饭,会有力量和胆量去教训他么?周桓王只能含恨忍受。
日期:2011-11-27 13:26:14
反郑联盟
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诸侯帮助周天子出头了!是谁呢?卫国州吁。此时的州吁刚刚抢班夺位成功,为了巩固自己的君位,发动了五国大军前来伐郑。
政治家办事通常都希望能够一箭多雕,将回报最大化。除了转移矛盾,树立威望外,州吁此举明显是在讨好周桓王,希望以此获得周天子对自己这位篡逆者的认定。
何以见得呢?先看看州吁拉上了哪几个国家一起打过来的。蔡国和陈国,虽然是两个实力比较弱的国家,但是却相对忠于周王室的。宋国,周朝仅有的三个公爵国家,又是一个大国,非常撑得起市面,当然它本身就有攻打郑国的需要。鲁国,这个东方最显贵的诸侯,东周王室最希望能够争取到的封国,这次是州吁花重金将它请来的,虽然它到了郑国后几乎没有任何动作。
我们再从地缘角度分析一下这五国。春秋初期,蔡国建都上蔡,主要势力范围在今天河南省驻马店一带;陈国的大致位置在蔡国的东北部,都城设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宋国地处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国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附近);鲁国大部位于沂蒙山泰山以西,大致位于今天山东西部地区,国度曲阜;卫国地处黄河北岸的河内地区(今河南省鹤壁市),都城位于商朝故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伐郑五国,从最南的蔡国到最北的卫国,从地形上看,正好像由洛邑为中心,在东方对郑国形成的一个弧形的包围链。州吁这次行动就是想向周桓王显示自己的能耐,组织起一个阵容上能给周天子添彩,实力上能让他满意的反郑联盟。
卫国作为当年和郑国共同在洛邑夹辅周平王的功臣,却没有获得郑国所得到的政治利益。从卫武公的孙子卫桓公时起,卫国便对骄横跋扈的郑国心怀不满。不仅收留了在郑国造反的太叔段和他的儿子公子滑,还以此为借口和郑国沿黄河两岸发生了冲突。
卫国为了向王室争宠和同郑国交恶,两国间的梁子早就已经结下了。到了州吁篡逆后,郑国和周王室关系的彻底破裂以及州吁为巩固自身地位的需要,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虽然州吁组织起来的五国联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的乌合之众,对于郑国来说军事上的威胁并不十分严重,但是政治上的压力却非常大。
周平王之所以联合虢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洛邑被郑国阻隔了对东方诸侯国的政治辐射。周王室要想压制强势的郑国,重新伸张天子的意志,就需要有郑国以东的诸侯和王室遥相呼应。
现在卫州吁挑了这个头,而且做得非常到位,处于左右包夹中的郑国形势很不妙。
周平王当初押宝于郑庄公是否来朝的那两个决定,从现在看来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只不过一种更为缓和,一种相对激烈,其实质都是靠其他诸侯来牵制郑国。缓和有缓和的好处,代价相对比较小,激烈也有激烈的优点,效果更明显。
但是周郑关系还是因为周桓王的拒不妥协而转到了对抗的道路上。但是现在既然平静已经被打破了,更大的风波必将接踵而至。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日期:2011-11-28 09:38:22
三.真假天子说明了什么
法统和实力,是构成权威的两大要素,前者是招牌,后者是店面。江湖上各人都有各人的活法,招牌可以寻租,店面也可以贴牌。不过实实在在的事业总是有着更强的持续性和做大的可能。
化解联盟
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虽然郑庄公以退为进地化解了这次联合伐郑行动,但是实力强大的反郑联盟展开在自己的东边是很难让郑庄公丨安丨心的。不仅国防安全没有保障,而且周桓王和五国结盟后,郑国所享有的政治资源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郑庄公一定要设法拆散和击溃反郑联盟,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国家首先开刀。卫国和宋国是这次行动的实际带头人和名义带头人,两国又都是东方大国。但是凭郑国的力量充其量只能攻打其中的一个,该选谁呢?
卫州吁回国不久卫国便发生的内乱,他短期的执政就遭到了推翻。这么一来首恶分子不存在了,郑国没有理由再去直接攻打卫国。更何况郑卫之间相隔黄河天险,攻打卫国并不容易,而且油水也不容易捞到。
退一步讲,即便卫州吁依旧在位,郑庄公恐怕还是不会去打卫国。因为州吁算是为周桓王出的头,郑庄公还是想再争取一下周桓王的,至少不能再邀宠的州吁以进一步恶化周郑关系了。
于是郑庄公理所当然地便把矛头对准了宋国。宋国上次不但打了郑国,还袭破了它的长葛城。好在郑庄公在选择调虎离山的时候挑了这个离郑都相近,却远离宋国的城,才不至于让宋国将长葛收入囊中。
对于郑国而言,宋国一定要打,这口恶气一定要出。
郑国本就和宋国有些嫌隙。宋国这次为何被卫国一叫就前来伐郑?不就是因为郑庄公收留了宋殇公的君位威胁者公子冯么。卫国收留太叔段和公子滑是出于政治上牵制郑庄公的考虑,郑国收留宋国国君的政敌当然也是因为两国之间有着利益冲突,打算以此做文章。
收留敌国当政者的政敌,这一点古今中外从来就是一个样子。
宋国是郑国近邻中最强大的国家,是郑庄公最有力的竞争者。郑国要想做强图霸,必须要设法压制宋国不可。所以两国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郑庄公被宋国发兵攻打其实并不算冤。
实力相当,野心同等的两个邻国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看看法德的千年之仇就可见一斑。
郑庄公为了方便报复宋国,考虑先行离间伐郑的五国联盟。否则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国遭难其他几个国家很可能前来救援。
五国中挑头的卫国如今出了内乱,暂时自顾不暇;另一个大国鲁国本就不算忠于周室,实际执政的公子翚只是为钱而来。因此郑庄公对付鲁国采取同样的办法,贿赂公子翚,不但能稳住鲁国,重贿之下还把鲁国拉到自己这边来。因为鲁国同时是四国之中与郑国相隔最远的国家,双方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冲突;五国之中蔡国实力最弱,不过是个小跟班而已,不作为主要公关对象;所以工作的重点就在忠于周天子的陈国身上了。
论实力陈国略弱于郑国,但是其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处于郑国的和宋国正中间,是两国的战略缓冲地带,陈国的偏向对于郑宋两国孰轻孰重至关重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