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无赖到帝王的突围史》
第10节

作者: 沧海一粟11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打探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现在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古博浪沙,准备偷袭。
  不多时,远远看到三十六辆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张良只好指挥大力士向车队最中间最豪华的那辆车砸去。结果击中的是副车,秦始皇幸免于难。
  张良因为此举从此成名,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藏身。
  逃亡的生活单调而乏味。

  这天,无所事事的张良在沂水圯桥头考虑下一顿饭吃点什么的时候,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头。这个老头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去捡。
  张良虽然心中不满,但看他一把年纪,便没和他计较,违心地把鞋子捡了回来。
  谁曾想,老头又跷起脚来,让张良给他穿鞋。
  这老头的手脚也没坏,真是过分,这年头学雷锋真有一定的难度啊。
  不过,送佛送到西,好人就要做到底。

  张良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了鞋。
  本以为能得到类似于“年轻人不错啊”“谢谢小伙子”的感激话,没想到这老头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活雷锋都死绝了吗?自己是傻子吗?
  就在张良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这老头又返回到桥上。
  张良本想开口大骂一顿,没想到这老头倒先开口了:“你小子是可教之材,五天后的早上,在这里等我。”

  自己中头彩了吗?难怪左眼跳得厉害,原来秘密在这里啊。
  张良极其兴奋地度过了五天。
  五天后,张良在鸡鸣时分就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晚了老人一步。
  几天没见,老头的脾气渐长,临走前训斥张良:“和老者约会,怎能迟到?五天后,再来!”
  结果,第二次,张良还是晚老人一步,又被老人训斥一番:五天后,再来。
  靠,这老头是不是闲着没事,玩我啊。

  张良本不想和这老头玩了,但咽不下这口气,他不信就次次都会比老头晚到桥上。
  第三次,张良发了一个狠,半夜就动身来到桥上,没见老头的影子,张良知道,这次他赢了。
  日期:2011-09-01 13:09:41
  44.
  稍后,老头现身,看见张良后,十分高兴,立即交给张良一本书:“好好读这书,你将来是要辅佐帝王的。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这本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 

  这本书正是传说中姜子牙所著《太公兵法》。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也称“圮上老人”。   他让张良拾履穿履,三次赴约,就是要教育张良要“忍”,毕竟,靠一已之勇,小打小闹,搞恐怖袭击抗秦是行不通的。做大事要把目光放远才行。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可见,黄石公的预言非常准。
  决定和大秦死磕的张良岂能错过这种好机会,于是,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来感到身单势孤,难以立足,便率众往投景驹,途中正好遇上羽翼未丰,向项梁求援的刘邦,两人腥腥相惜,相见恨晚。因为刘邦多次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
  张良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的确让人佩服,他能“转舵”明主,才有了以后的飞黄腾达。而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别人的部队给收编了。这种能耐不是一般人具有的。刘邦真的太强了,他能不停地收集到各种人才,这是他日后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就这样,在景驹兵败后,刘邦带着他的精英便毫不犹豫地归附了项梁集团。在那个年代,作为弱者,跟谁都一样,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跟谁混都混。

  日期:2011-09-03 10:06:44
  45.谋士范增的眼光
  就在刘邦庆幸自己得到军事张良时,项梁也得到了一位高级别的参谋——范增。
  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七十岁本来是在家里安享晚年的年纪,但居鄛(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又传安徽桐城练潭)人范增不愿意过那种早上遛遛狗,中午闲扯淡,傍晚看夕阳的生活。他因秦末的造反而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主动投身到前途未卜的造反工作中去了。
  范增前半生没有轰轰烈烈,一直居住在家里,过着闲云野鹤般得生活,但心中有数不尽的奇思妙计,谁家有解不开的难题或左右邻居闹矛盾,都爱找范增评理解决问题。(素居家,好奇计)
  范增本以为自己一生就这样默默无闻,肚里的墨水也只能随着自己埋于黄土。可秦末的造反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范增投奔了最有希望改朝换代的项梁。

  一个七十岁的老翁能干得了什么,起初,项梁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混饭吃的老头罢了。但范增接下来的论调让他大开眼界。
  日期:2011-09-04 08:36:46
  46.
  范增这样侃侃而谈:“在被灭掉的六国中,楚国最无辜,楚怀王熊槐最值得天下人同情。陈胜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封楚王,失去了人心。而你根红苗正,是正宗的楚国名将之后,如果能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一定能赢得人心,在乱世中获胜。”
  一个快要入土的老头竟然能看的这么高这么远,人才啊。项梁开始对范增刮目相看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古都是如此。既然拥戴一个傀儡领导能起到树立个人形象、壮大自身实力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项梁从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立为“怀王”。并借楚怀王的名义封自己为“武信君”,任命陈婴为“上柱国”,定国盱眙。
  项梁虽然由台前转到了幕后,但仍然牢牢地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是实际的掌权者。他整合了南方所有的反抗力量,成为造反行列中最庞大的一支。
  项梁在这边搞得动静这么大,为什么没有见亲政府采取对应措施呢?大将章邯在哪里呢?
  其实,章邯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忙不过来。

  虽然陈胜起义被章邯扑灭了,但中原其他地方的小股叛乱和暴动也让他忙得团团转。章邯命人四处出击,大秦的军队乘势消灭了其他造反势力,重新控制了战略要道和粮食产地,恢复了秦国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力量。
  日期:2011-09-06 12:40:23
  47.三打一的战争
  统治阶级即使腐朽到了骨髓,也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他要苟延残喘到最后一口气,才不甘心地闭上眼睛。大秦帝国就是如此,虽然曾经辉煌到极点,不可一世,但现在已经如滔天巨浪中的破船一样,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稍稍喘口气的章邯对自己的战果非常满意,他认为楚国自陈胜一亡,已经土崩瓦解,成不了什么大的气候了。他忽略了另外一股悄然崛起的势力,那就是项梁。
  在章邯眼中,确保秦政府首都咸阳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相对项梁的楚国来说,魏国成为了他下一个要拔掉的钉子。
  因为魏国的都城临济(河南省封丘县东)距离咸阳最近,自然威胁级别也是最高的。
  魏国的国王魏咎是一个傀儡而已,真正的掌权者是魏国宰相周巿,他是张楚王陈胜手下的将领,打仗水平一般,扩张欲望却很强,曾经就把触角伸到了刘邦的地盘丰县。这种眼高手低的人物最容易被击败了。于是,章邯一声令下,大军便马不停蹄地抵达魏国国都临济。
  秦军素有虎狼之师的称谓,虽然秦始皇嬴政已经不在了,但他的军队依旧不减当年的风采,退一步讲,即使没有里,表还在。
  章邯的黑色军团已经兵临城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