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别人的幸福,自己不仅丢了工作,还得浪迹天涯,这样仁义的人太少见了。这二十几个人当下就表态愿意跟着刘邦一起跑。
这也是刘邦没有预料到的。
如果一个人跑路,不太容易被发现,毕竟目标比较小。如果这二十几个人一起跑路的话,这也太扯了,铁定会露馅被抓的。
于是,刘邦就地取材,以芒砀山为据点落草为寇。
由于名声在外,许多逃亡的人也奔芒砀山而来,慢慢地竟然聚集了好几百人。
这也是刘邦没有预料到的。
当嬴政暴亡的时候,刘邦正在芒砀山当山大王。这种当大哥的感觉虽然很爽,但刘邦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很怀念当公务员时能混吃混喝的日子,不免要感叹一番。
日期:2011-08-08 13:14:31
20.
刘邦的落草为寇只是万般无奈的小打小闹,图个活命而已。还有比他更牛的人,这就是第一个和大秦叫板的陈胜。
贫农出身的农民陈胜,字涉,家住阳城(现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这句话在陈胜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陈胜从小就与众不同,虽然打着零工,没什么像样的工作,也没什么地位和钱财,但在吃糠咽菜之余说出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言壮语。
我的乖乖呀,一个打零工的主儿,还想着什么富贵,真是一个十足的癞蛤蟆。所以雇工们一起嘲笑他。
陈胜被肆无忌惮且极富穿透力的开怀大笑激怒了,他没有动手,而是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众人摸了摸陈胜的脑门,没发烧啊,看来这孩子八成是神经有毛病。
这就是陈胜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一个心中有梦并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
虽然人们一致认为陈胜的“富贵”百分之百是扯淡,但陈胜却痴心不改,他觉得自己只是缺少机会,他默默地等待着机会。
机会来了。
日期:2011-08-09 10:10:13
21.
公元前209年,陈胜荣幸地被政府选中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前往渔阳(北京市密云县)加强边防。同行有九百人,其中有一个叫吴广的阳夏人(河南省太康县)也是穷苦出身。他虽然也是屯长,但却被陈胜的“富贵”梦深深吸引,认为眼前的这个人一定能成大事。于是二人成为最最亲密的战友。
如果顺利的话,陈胜可能会在军队中做个小官,如果不幸的话,陈胜可能充当了炮灰,他的“富贵”梦就永远是一个梦罢了。他的故事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但是这些假设都没有机会来实现了,因为这九百人在前往渔阳的路上发生了变故。
历史定格在了一个叫大泽乡(安徽省宿州市东南)的地方。
虽然这支队伍日夜兼程地赶路,但在大泽乡遇到了大雨,并且这个雨一直下,气氛相当的不融洽。
结果,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大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可见,这些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本想着富贵来着,结果连富贵的一根毛也没见到,就要脑袋搬家了。这不是陈胜愿意看到的事情,他不甘心,相当不甘心。
平庸有罪,想想以“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闻名的李斯都能从一个小公务员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我陈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陈胜本想通过正当途径达到富贵,如今看来是行不通了。那只能通过非常手段来富贵了。陈胜想到了造反。
造反就是通过武装对抗的手段,从现任政府手中夺取政权的过程。这是一条血腥路,但被逼到绝路的人根本就不会把血腥放在眼里。
不过,陈胜是非常可爱的,因为他向看上去无比强大的秦国宣战的出发点很简单:我要富贵。造反不是为了获得整个世界,只是想富贵而已,这是一个典型穷怕了的农民心态。
如果陈胜能吃饱穿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他还会选择这条不归路吗?也许会,因为他有鸿鹄之志;也许不会,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心中的“富贵”。
历史没有假设,我们也猜不透陈胜的心思。就此打住。
既然选择了造反,那就得准备准备,找个反的理由。
日期:2011-08-10 13:50:15
22.
首先,寻找帮手。
一个人毕竟形单影只,也许连队伍中的两名秦吏都搞不定,更别说举旗造反了。于是,陈胜悄悄地找无话不谈的吴广商议,他对吴广这样说:“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程,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按期抵达渔阳了。去也是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大丈夫干脆干一番大事业,如何?”
“干什么大事业?”吴广满脸的茫然。
“造反。”
“行吗?”被惊得一身冷汗的吴广满脸的疑问。
“当然行,老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听说本该长子扶苏继位,结果却被篡位的胡亥杀害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我们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
陈胜的胆略让吴广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自然举双手赞成造反大计。
当时,造大清帝国的反,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概念,就连“混混”出身的刘邦也只是落草为寇,暂时也没想到要造反。
在陈胜眼里,造反就是这般轻巧的事情,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见,他真不是一般人。
其次,统一思想。
造反毕竟是一件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为了有一个好的开端,确保把大家的思想完全统一到“共同造反”这一工作重点上来,陈胜和吴广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造反有理营造强大的声势。
二人自导自演,开创了农民如何造反的先例,成为后世造反者学习和模仿的典范。首先吴广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然后,买通一卖鱼的,让他把这条特俗的鱼卖给几个当兵的。所以那张写着“陈胜王”的绸帕便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封建迷信很浓厚的氛围,一看到这东西,便认为这是天意。
为了进一步营造神秘气愤,接下来还有更绝的。
在陈胜的指使下,吴广一到晚上就蹲在营地旁边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边叫边喊:“大楚兴,陈胜王。”
一连喊叫了好几天后,手下的那些人都有些懵了,纷纷议论:连鬼神都站在陈胜一边了,看来这陈胜真不是个凡人。
就这样,陈胜的威望竖立起来了。
日期:2011-08-11 12:20:46
2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说你陈胜不是一般人,仅有鬼神相助还不行,还得来点儿实际的行动。陈胜把目标对准了这支押解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军尉,只有砍了他,这支小股部队才会死心塌地跟着陈胜造反。
于是,还是吴广出马,他买了好酒好肉地送到这位军尉面前,很快便把他灌醉了。然后故意扬言要逃跑,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被激怒了,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士兵们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一名将尉。
如果雨停了,大家加把劲儿还可能赶到渔阳。如今把主管的官员也杀了,大家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彻彻底底没有退路可言了。大家如没头的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是收揽人心的最好时机。
陈胜乘机开始了他那准备多日的精心演讲。大意是这样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